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网络战略

时间:2022-09-07 08:01:48

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网络战略

随着信息网络的快速普及和日益发展,互联网平台正在成为国家利益博弈和意识形态较量的平台和渠道。网络国际战略作为近期美国实现外交目标和推进国家利益的战略选择,是“巧实力”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作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国家,在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交往中,革新战略战术和技术手段,日益重视网络战略的功能,为了巩固和提升美国霸权地位,实现政权更迭和制度替代,处心积虑对中国、越南、朝鲜、老挝和古巴开展网络攻势和网络渗透,形成了一整套策略、方法和途径,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实践作用,长期政治影响值得关注。

对社会主义国家网络战略基础

美国作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信息工程启动早、信息科技发达、信息化水平高,具有社会主义国家难以比拟的现有优势,再加上冷战思维的惯性、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包围敌视和外交上“巧实力”政策大行其道,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网络战略的实现提供了物质基础、思想基础和政策基础。

美国网络技术领先的物质基础。从网络诞生以来,美国就掌控着互联网主动脉,握有互联网核心技术。目前支撑互联网运转的根服务器全球共有13台,其中1台是设在美国的主根服务器,另外12台根服务器也有9台设在美国。相比而言,社会主义国家作为信息技术领域的后发国家,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越南把发展互联网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积极制定互联网发展战略和相关法规,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培养信息技术人才,推动越南社会信息化的建设。在短短的十几年里,越南互联网的发展超越其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成为世界上互联网网民增长最快的国家。老挝、朝鲜、古巴信息技术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在一般民用和商业领域,网络的发展程度较低,社会普及率不高,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也十分有限。

意识形态外交的思想基础。在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国家形态出现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外传播就普遍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设立了“自由欧洲电台”、“美国之音”等广播机构,用“攻心战”的战略攻击社会主义国家,目的在于颠覆社会主义制度。意识形态是影响冷战后美国对古政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巧实力”战略的政策基础。针对小布什政府片面强调硬实力的侵略性单边主义战略,奥巴马政府强调综合运用硬实力和软实力来实现美国外交目标,即通过“巧实力”进行对外战略转型,帮助美国摆脱当前困境,重振全球领导地位。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信息网络是两种完全迥异的事物,近年来美国却将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服务于美国战略扩张和国家利益。从而使信息科技和互联网不仅是新科技、新产业、新媒介,也成为新的意识形态阵地和政治传播工具,也是美国“巧实力”运用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利益博弈和意识形态较量中,美国已经越来越精于此道,形成一定的政策路径,其策略和手段不断完善成熟。

对社会主义国家网络战略的实践

美国政府已经形成对社会主义国家多层次、全方位的网络战略整体布局,在实践操作上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策动网络战争,实现侵略意图。在信息战的浪潮中,网络正成为实现国家安全利益的一道利器。2011年美国国防部《网络空间行动战略》,把网络空间列为与陆、海、空、太空并列的美军“行动领域”,宣称美国将使用一切必要手段防御至关重要的网络资产,像对待其他任何威胁一样,对网络空间的敌对行为作出反应,并保留诉诸武力的权利。中国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的数据显示,中国遭受境外网络攻击的情况日趋严重,国家部委、企业、院校在内的一大批组织机构都曾遭到境外网络入侵。位于美国的2194台控制服务器控制了中国境内128.7万台主机,无论是按照控制服务器数量还是按照控制中国主机数量排名,美国都名列第一。2013年年初,朝鲜运营的多处互联网服务器连日受到集中、持续病毒攻击,一些网站瘫痪,无法访问,网络攻击发生在美国和韩国举行的“关键决断”联合军演之际,朝鲜指责美国大力增强网络部队,试图强化对朝鲜的颠覆和破坏活动。

鼓吹“网络自由”,干涉他国内政。美国的“网络自由”主张针对社会主义国家对互联网的依法监管,具有极大的虚伪性和欺骗性,是美实现自身战略利益的又一政治伎俩。近些年,中国政府积极探索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互联网的途径和方法,已初步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和国际通行做法的互联网管理模式。美国针对中国的做法却公开批评中国政府限制所谓的“网络自由”。当越南政府依法对网络煽动颠覆国家的案件进行宣判时,美国国务院却表示这些网民“只不过是在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给越南冠以“网络敌人”的称号。

实施技术渗透,支持反对势力。为了利用网络新工具推进美国外交目标,支持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的反对派,目前美国主要研发以下几类软件:一是高效散布虚假信息软件,大肆发展网络部队“水军”,利用伪造的用户身份在网络上发表有利于美式民主价值观的舆论宣传。风靡全球的社交网站“脸谱”和微博站点“推特”是这款新软件“操纵”的主要目标;二是穿透社会主义国家网络信息过滤系统的“翻墙”软件;三是设立“影子”互联网和手机通讯网络,避开本国政府监控或封锁网络。

建立联合阵线,谋求国际压制。美国与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起,与英国、日本等盟友组成国际联合阵线,形成以美国为轴心的国际网络治理统一战线,对反美势力进行丑化、分化和瓦解,在虚拟社会领域共同对付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政府与企业界多次召开联席会议,要求企业遵守2011 年6 月通过的“联合国商业和人权指导原则”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跨国企业准则”等规范,要求网络企业“慎重考虑商业对象,不要与限制‘网络自由’的国家和政府合作,尤其是不能为他们提供屏蔽信息流通的技术手段”,“不能只考虑商业利益而不顾及政治和道德原则”。

对社会主义国家网络战略的影响

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大国和信息科技强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网络战略,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长远影响,值得密切关注。

干扰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网民数量大而实力不强,传播网络应用广泛而技术滞后,网络媒体众多而大都雷同,世界第一网民大国亟需向网络强国升级转型。美国的IBM、微软、谷歌等大型公司凭借技术优势在竞争中挤压社会主义国家本土信息技术企业的生存空间,阻碍其信息技术自主研发进程,进一步加深它们对美国的技术依附。同时,美国在一些设备和软件中留有“技术后门”,以获取受援国的重要数据和资料。一旦社会主义国家的信息技术设备、工具和管理完全“美国化”,美国可以直接通过技术控制实现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控制。

威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资本主义世界的互联网强势地位和美国的网络战略给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造成很大威胁。古巴官方宣布,互联网是资本主义用于控制世界的工具,想上网的公民必须提出正当的理由。在朝鲜2400 万人口中只有150 万人使用网络。政府、军队以及高等学校可以使用互联网,普通民众依然很难接触到互联网。然而,社会主义国家在网络世界的“闭关自守”并非自愿,根源在于由信息科技“不对称”发展和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渗透引发的忧虑。现实来看,正是借助了网络平台和新媒体,美国的意识形态战略和政治渗透才能做到突破国界,无孔不入,“化于无形”,才能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制造认识分歧,思想冲突,价值扭曲。

影响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稳定。近几年,社会主义国家正在迎来一个网络迅猛发展的局面。朝鲜4年多前开始建设3G网络,眼下网络已覆盖绝大多数主要城市,手机用户超过100 万。越南网民人数由2003年的310万增至2012年9月的3100万,累计增长了近10倍,截至2012年7月3G用户人数已增至1600万人,占越南全国人口的18%,是本地区互联网增长比例最快的国家和世界上增长比例最快的国家之一。老挝庞大的年轻人群体以及受过良好教育的国民是网络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力军。老挝于2008年开通了手机3G网络,目前老挝全国手机用户有300多万,在全国主要城市中,手机覆盖率达87%。

综合来看,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网络战略既有国家利益博弈的因素,也有意识形态较量的成分,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并实现制度替代成为主要战略意图。这种战略态势集中体现了网络时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网络平台上的攻守关系和互动模式。中国、越南、老挝、朝鲜和古巴应当认识信息科技发展的“不对称”局面,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大力推进网络科技发展,消除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加强虚拟社会管理,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国家国情的网络管理模式和机制,维护政治稳定和意识形态安全;倡导制定网络空间的负责任国家行为准则,共同构建一个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维护国际社会共同利益。

链接

2011年5月16日和7月14日,美国政府相继出台了《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和《网络空间行动战略》两个互联网政策文件。此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继2010年1月21日发表《互联网自由与全球言论自由的未来》演讲之后,于 2011年2月15日,发表了题为《互联网的是与非:网络世界的选择与挑战》的演讲,这是对美国“互联网自由”政策全面而详尽的阐述。与此同步,美国进一步强化了互联网监管的专门机构,成立了网络安全执行办公室,美国网络司令部也于2011年10月全面运行。以上表明,无论是政策的制定,还是执行机构的设置,美国互联网战略已基本成型。

来源:《求是-红旗文稿》

上一篇:1%,工业互联网 下一篇:社会化媒体,微同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