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尿路结石误诊8例分析

时间:2022-09-07 07:55:38

儿童尿路结石误诊8例分析

泌尿系结石虽然为常见病,但以成人为主,儿童尿路结石还是比较少见,因临床症状常不典型,易造成误诊。现将我科自2003年1月-2007年12月误诊的8例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共8例,男6例,女2例,年龄5-14岁。

临床表现 恶心呕吐5例,阵发性脐周腹痛3例,右下腹痛2例,腰痛2例,血尿1例,发热1例,腹泻1例,排尿困难1例。

实验室检查 ①血常规:白细胞升高2例。②尿常规检查:隐血阳性8例,白细胞阳性2例。③B超;肾结石2例,输尿管结石3例,输尿管积水1例,膀胱结石1例。④腹部平片发现结石5例;静脉尿路造影3例,其中右侧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各1例,左侧输尿管结石1例。⑤CT检查1例,发现右输尿管上段结石。本组结石大小0.3 cm×0.4 cm-1.0 cm×1.2 cm。

诊断 全部病例首诊均误诊。误诊为急性胃肠炎3例,急性阑尾炎2例,功能性腹痛2例,肠系膜淋巴结炎1例。后确诊为肾结石3例,右侧输尿管结石3例,左侧输尿管结石1例,腹腔结石1例。

治疗 3例较大结石行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治愈。其余病例均给予饮水、饮食结构调整和中药排石冲剂治疗,疼痛明显者予解痉止痛,血白细胞升高,尿常规白细胞阳性的予抗感染,1个月后复查,多数患儿结石消失。

讨论

小儿尿路结石发病较少见,但近年来发病率有所提高,原因可归于高蛋白、高脂肪、糖类摄入过多、吸收过剩,引起嘌呤及尿酸增加,尿钙排出增多,加之饮水少、运动减少,导致结石病发生。

本组尿路结石典型症状不多,而以恶心、呕吐、发热、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为主,很容易误诊、误治。

主要原因是:①学龄儿童病史叙述不清,症状不典型,家长对病情一知半解。②医务人员对儿童尿路结石认识不足,思路狭窄,通过表象满足于急性胃肠炎、功能性腹痛、急性阑尾炎的诊断,而不进一步检查,而且由于有些尿路结石的腹痛经抗炎解痉好转更是肯定了以上诊断。直到多次复发才考虑B超和腹部平片后发现病因而确诊。因此,医生应提高对儿童尿路结石的认识,注意鉴别诊断,结合体征和必要的辅助检查是必需的,不能根据症状就轻易下诊断。

儿童尿路结石需与以下常见疾病鉴别:①急性胃肠炎:有不洁饮食史,常伴恶心、呕吐、腹泻、腹痛。②功能性腹痛:反复发作性急性腹痛,自行缓解,间歇期无任何异常体征,B超、胸部x线、EEG等检查无异常。③急性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痛,腹腔刺激征出现早,白细胞升高,尤其是急性阑尾炎,如经抗炎解痉效果不好,需要手术。本组1例患儿就因右下腹疼痛伴恶心、呕吐,经抗炎解痉治疗后无效也没做辅助检查,就诊断为急性阑尾炎住院手术,术前做常规B超发现右侧输尿管结石,尿常规隐血(++),遂考虑尿路结石,后经ESWL治愈。笔者认为尿常规隐血阳性是筛选检查,因为结石在尿路活动时引起黏膜损伤,常出现尿隐血,甚至肉眼血尿,而阑尾炎、功能性腹痛、胃肠炎引起血尿是不多的。其次,B超因为普及率高、快捷、无创伤、诊断正确率高,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不失为小儿尿路结石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步骤。尤其是遇到间断性腹痛,要常规性B超检查,以便早发现、早诊断和治疗。腹部平片和尿路造影也是诊断尿石症的重要方法,可结合B超提高诊断率。尿路造影还可以发现尿路畸形,对诊断困难的患儿,CT检查有其独特的优势。

由于儿童结石形成的时间短,结构疏松,易于松碎,且儿童肌肉组织较薄、组织含水量较高。震波能量衰减少,尿路顺应性好,排石能力较成人强,ESWL可成为儿童尿路结石首选治疗方法。本组3例较大结石患儿均经治愈,无不良后果。近年来,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TUPI)可作为ESWL替代或补充治疗。

总之,在临床诊治中,应提高对儿童尿路结石的认识,选择适当的辅助检查,全面考虑,逐个排查,正确诊断和治疗,以免误诊、漏诊。

上一篇:卵巢妊娠破裂2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朱进忠急慢性咳嗽辨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