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国家级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区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9-07 02:12:56

创新国家级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区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为加快水稻优新品种的推广,提高栽培技术和综合效益,余姚市牟山镇根据上级要求,结合牟山镇自然条件和双季稻生产的特点,实践了创新国家级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区的路子,并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创新国家级;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区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6-0171-2

余姚市牟山镇地处余姚市西部,与上虞市东部相邻。2009年粮食播种面积2410m2,其中水稻1935hm2,早稻播种面积889hm2,667m2平均产量492kg,晚稻1046m2,667m2平均产量500kg。主要品种早稻嘉育253、晚稻秀水09、嘉花1号和宁88,分别占83.6%和17.8%、19.4%、38.8%;种植制度以双季稻为主,占水稻面积的87.4%;栽培方式早稻晚稻以抛秧为主,机械化插秧面积不断扩大。

1 创新国家级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区的实践

1.1 实践的概况

2006年以来,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国家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区工作的统一部署,在浙江省种子总站和余姚市种子管理站的安排和指导下,在我镇青港村创办了国家级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区。该区自然环境优越、空气、土壤、水质皆符合浙江省《无公害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要求,全面实现农田标准化、作业机械化、布局区域化、农艺规范化、服务社会化和农民知识化的建设标准。区内农户276户,面积84.3hm2,其中展示区2.0hm2,示范区82.28hm2,截至到2009年共承担完成展示品种34只,示范品种为“嘉育253”、“甬籼69”、“浙粳22”、“宁88”。示范面积早稻273.6hm2次,晚稻337hm2次。经浙江省科技厅、种子总站、余姚市农林局组织同行专家实产验收,四年平均,早稻每667m2平均产量551.2kg,比当地每667m2平均产量460kg,增产19.8%,最高田块0.074hm2,667m2产量679.8kg。晚稻667m2产量552.8hm2,比当地每667m2平均产量484kg,增产14.2%。最高田块,面积0.074亩,亩产677kg,全年每667m2平均产量1104kg。其中,2009年6.67hm2核心方,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实产验收,早稻每667m2平均亩产660.5kg,晚稻每667m2平均亩产616.2kg,全年平均亩产1217.1kg。按此推算,四年助农民增收节本173.95万元,户均增收6303元。完成审定考查品种示范23只,各类试验36项,参试品种219只,探索技术4项,筛选出主导品种6只,促进推广面积3.18万hm2,提供现场42次,接待考察人数1.3万余名。

1.2 实践的措施

1.2.1 组织健全 建立以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和浙江省农业厅为主持单位,浙江省种子总站为承担单位,品种育成单位育种者及余姚市种子管理站、牟山镇农技站为协作实施单位的展示示范区实施领导小组;我们着重组建了由市种子管理站站长虞振先任组长,副站长钟志明任副组长,高级农艺师韩娟英、张亚红、农艺师孙文岳为组员的实施小组,聘请牟山镇原农技站植保员赵立华为技术专职辅导员,并开展日常工作。

1.2.2 设施完善 在原有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上,按展示示范区的建设标准,加大投入、完善农田设施设备,硬化主要道路,优化周边环境,培育地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同时,新建展示示范管理用房240m2,添置了烘干机、小型脱粒机械等必要的农机具和较完备的仪器设备。对展示区和示范区钉子户搞好土地流转,提升和完善了基地建设标准。

1.2.3 政策保障 主要有7条政策:一是区内种子、抛秧盘无偿提供;二是高产攻关田有机肥料无偿发放;三是成本价统一病虫防治;四是新技术应用成本增加部分给予补偿;五是开展高产竞赛,前三名分别给予600元、300元、200元的奖励;六是专职技术辅导员工资由展示示范区项目经费支付;七是展示区搞好土地流转,由站统一生产管理。为示范区年老体弱的兼农户搞好全程托管。

1.2.4 服务全面 我们根据基地面积大,户数多,要求高的特点,采取了6项服务措施。①开展7统一服务。即统一品种布局,统一栽培方式,统一培育壮秧,统一农业投入品,统一水浆管理,统一防病治虫,统一机械作业;②成立植保专业队。有15人组成,分组责任到人;③搞好培训。分别在水稻布局、育秧、插种、搁田期,办好4次培训;④抓好展示示范区,攻关田,做给农民看;⑤印发资料。每农户持一份操作规程或标准化栽培模式图,一份田间记录台账,按生产环节出好黑板报;⑥确定专职技术辅导员。及时检查、督促,确保技术到位。

1.2.5 技术到位 推广4项新技术。①双控减孔增盘育秧技术,普遍采用烯效唑浸种,多效唑喷施,培育矮壮秧苗,早稻667m2抛100盘,双季稻667m2抛120-130盘;②全面应用抛栽技术;③测土配方精准施肥技术;④“爱苗”生物增产剂喷施技术。

1.3 实践的效果

1.3.1 积累经验 通过展示示范区的实施,积累了采用6项服务措施,集聚了零星散户,通过土地转租,季节性租用,代种代管全程托管等手段,解决了钉子户,拖腿户,最终实现连片种植,建好展示示范区。

1.3.2 搭建平台 通过新品种展示示范,给育种者、经营者、管理者、使用者建立桥梁和纽带,建立了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平台。

1.3.3 筛选品种 通过审定推广品种的示范,新审定品种的展示和新品种的区试、生试等工作,集聚了同类生态区的246只品种,筛选出了适宜当地示范推广的嘉育253、甬籼69、甬籼15、秀水09、浙粳22、宁88、秀水134、甬优8号等主导品种。

1.3.4 提供技术 经示范品种的技术探索和研究,为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了成熟的栽培技术和经验,有利于良种良法同步到位。

1.3.5 树立样板 通过新品种的展示示范工作。充分发挥了新品种的综合性状,提高了品种的产量和效益,为新品种及配套技术示范推广树立了样板,使农民看得到、摸得着、跟着学、学得快。

1.3.6 利于试验 由于展示示范区农民种田水平高,农田设施好,技术力量强,有利于各项试验的落实。共完成试验36项,试验展示示范新品种219只。同时,还达到试验设计规范,试验误差小,可比性强、准确率高、数据完整。

1.3.7 提供现场 为品种审定考察、评选、观摩提供现场42次。

1.3.8 增产增效 展示示范区的农户种植了新品种,应用了配套新技术和增产增效措施,提高了产量和效益。据省科技厅、种子总站、余姚市农林局组织同行专家实产验收,展示示范区68.4hm2早稻四年平均每667m2平均产量551.2kg,比当地早稻平均产量460kg增产19.8%,晚稻84hm2每667m2平均产量552.6kg,比当地每667m2平均产量增14.2%,全年每667m2产量1104kg,依次推算,四年共助农民增收节本173.95万元,户均增收节本6303元,辐射带动效益更为显著。

1.3.9 促进推广 促进示范品种及配套新技术推广应用。四年带动余姚市早晚稻示范方20个,面积1216.5hm2,带动余姚市嘉育253、甬籼69、甬籼15、宁88等品种推广3.18万hm2,如嘉育253品种,2006年展示示范,至2009年推广面积达2.38万hm2。同时还带动了上虞邻市和宁波市的推广。

1.3.10 带动开发 我们同宁波中瑞太丰食品有限公司合作,研发了用嘉育253大米生产味精,取得可观的效果,中试生产结果表明:如果按每月生产纯夫酸1500t计算,各个生产工序的结果集中累加。全部使用嘉育280大米需3391t,全部使用嘉育253大米需3130t,也就是说,同样1500t的夫酸产量,使用嘉育253大米可比嘉育280大米少投入260t,减少大米用量7.6%。以目前每吨早籼大米2320元计,可节省成本60.32万元/月,全年节省成本723.84万元。而且中间产品夫酸质量上乘,味精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

2 创新国家级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区的思考

2.1 组织保障是前提

建立以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公司,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和浙江省农业厅为主持单位,浙江省种子总站为承担单位,品种育成单位育种者等单位组成的展示示范区领导小组,镇政府成立由分管农业的镇长担任组长,农办主任、市种子管理站长任副组长,市种子管理站、农技站相关人员、青港村农业主任、农业综合服务队队长、农机合作社社长、展示示范区辅导员为组员的国家级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区实施小组,负责上下级的互动,有关部门协调等关系,展示示范区管理和技术指导等工作。

2.2 科技支撑是关键

创新国家级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区要有现代化的科学手段来武装,需要先进的优新品种,农业技术、农业机械和现代管理技术等来支撑。如水稻超高产品种,双季稻农作制度创新模式,集成技术等。依托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省农科院、省种子总站、嘉兴市农科院等单位的技术支撑单位,碰到技术问题,科技部门优先列项。

2.3 资金配套是保证

创新国家级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区,特别在创办阶段的财政投入是不必可少的。在上级资金补助的前提下,争取市、镇、村各级资金的配套,保证展示示范运作所需资金。

2.4 技术到位是重点

全面应用超高产品种,稻―稻耕作制度,抛秧、机插栽培方式,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病虫草综合防治,好气灌溉等技术,努力提高科技到位率。

作者简介:孙文岳(1966-),男,浙江余姚人,浙江省余姚市牟山镇农业技术服务站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上一篇: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方向 下一篇:柑橘幼树栽培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