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分析

时间:2022-09-06 09:55:07

数学建模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分析

摘 要:高等数学在高等院校工科专业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高等数学学习过程中运用数学建模机制,不仅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也能在提升数学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建构更加完整且有效的学习模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从高等数学中数学建模的应用现状入手,着重阐释了高等数学中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旨在为高校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建模;高等数学;现状;对策

一、高等数学中数学建模的应用现状

(一)教学机制较为单一化

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机制中高等数学是一门较为理论的科目,需要学生对题目解答技巧进行综合分析,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更加侧重于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度,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抽象思维,也要能对计算方法进行集中掌握。但是,在教学内容开展过程中,教师缺乏对实践能力和技能的重视,也就导致学生没有完全内化高数知识,没有建立使用意识,也就导致高等数学的教学成效偏离了其作为工具的教学宗旨。加之教师的教学手段比较落后,整体教学框架还停留在传统教学理念下,也就致使高等数学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非常不理想。

例如,在多数高校开设高等数学科目后,利用数字媒体进行空间几何图形的分析,但都是资源的堆砌,没有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框架,学生也无法建构有效的学习模型,在绘图时间和进度分析时,都会浪费大量的时间,教学软件没有发挥最大化功效,整体教学效果也无法达到标准。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化

教学手段单一化是我国教学课堂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教师没有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机制,也就导致整体教学框架和教学理念缺乏时效性,并且,教师没有对课堂建立主线教学任务,就会导致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教学沟通。教师使用填鸭式教学路径,学生也只是被动的听讲,没有占据课堂的主动权,就会导致课堂出现严重失衡的问题,数学学习过程缺乏了互动和教学交流,不仅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也使得整个学习模式失去有效的教学效力。反观教学内容,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基本的概念、定理等都需要一套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这也就导致数学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化,不能建立优化的教学框架。特别是一些较为经典的高等数学理论,尽管理论知识没有新的发展,但是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机制提升教学内容。然而,实际教学现状并不尽如人意,缺乏对现代教学理念的渗透,也就导致整体教学结构和教学框架缺乏时效性。

二、高等数学中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在科学技术和教学资源不断增多的当下,高校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教学机制和教学理念,提升教育框架的时效性。面对社会的人才诉求,高校改革高等数学教学机制迫在眉睫。因此,在高等数学中融合数学建模教学模式,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社会价值。

(一)优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建立完整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突出,实现整体教学框架的升级。教师要建构有效的数学学习模型,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特别是在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应用方面,保持有效的教学平衡,真正落实教学改革项目的要求和教学理念,优化主干课程的完整度,也顺利提升数学建模的实际效果。只有提升教学意义和教学时效性,才能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教师要结合时展特征,从社会发展结构和市场经济诉求出发,建立符合学生兴趣要求的教学模型,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校学生高等数学的学习水平。

例如,在求解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时,模型建立中对于时刻t与位移s之间的函数s=s(t),并且保证时间(t0,t0+Δt)内的平均速度v近似代替时刻t0瞬时速度v0。即:v0≈v1λ(当增量Δt越小时,v0与v越接近)等。或者是引进极限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

(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学习高等数学过程中,多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这也就导致整体学习框架内,学生只是为了修学分,却忽略了学习高等数学真正的目的和追求。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引导学生利用建模机制提高数学模型的解决效果,确保学生能在学习兴趣建立的基础上,感受到高数的实际价值和工具有效性。另外,教师在运行建模教学机制的过程中,要从数学学习和数学应有两方面提高认知度,完善教学流程的教学措施,实现建模后高数知识的体系化,也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效的W习路径。

教师要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建立一个统一的教学目标,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内化知识能力的同时,确保数学建模教学框架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特别要注意的是,在高等数学教学结构中运行建模机制,能引导学生在创新意识建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例如,在矩阵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对零矩阵、对角阵、单位阵、上三角形阵与下三角形阵以及奇异阵和非异阵进行综合分析,教师要利用建模教学机制,调整学生的答题机制和运算结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思路和问题解决路径。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更好的学习高等数学。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机制,提高教学时效性,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建模教学措施的实际教学价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建构更加贴合于学生实际诉求的学习框架,才能助力高校学生更好的完成高等数学的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余杨,石义松.数学建模思想在高等数学系列课程教学中的作用[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3(03):210-212.

[2]马戈,杜跃鹏.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高等数学教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数学研究,2014,07(03):11-13.

[3]朱长青.将数学建模引入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典型案例[J].价值工程,2014,58(03):258-259.

上一篇:地铁车辆充放电电阻烧损的原因与解决措施 下一篇:显著性差异分析法在避雷器带电测试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