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公益性缺乏的根源及对策

时间:2022-09-06 09:06:38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公益性缺乏的根源及对策

摘要:公立医院绩效分配模式是完善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一个完善的绩效分配格式是将经济运行绩效、患者绩效和社会绩效结合,公立医院应建立一套既注重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又避免以追求创收为目的;既注重医院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系统建设的结合,又强调绩效评价在绩效管理中的整体作用的绩效评价体系。

关键词:公立医院;绩效评价;平衡计分卡(BSC);关键绩效指标(KPI)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259-02

医院绩效是指医院、部门(科室)、工作团队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业绩与效果,同时也包含了在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以及对医院或病人所产生的影响。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各项荣誉分配的重要依据。如何设立一套科学的、客观的、实用的、具有可操作的绩效考核体系已成为建立科学高效的医院绩效管理体系的关键问题。[1]目前医院在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当前医院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一)重经济指标,轻医疗指标

医院岗位和专业构成的复杂性、绩效的群体性和行为指标难以量化等特殊性决定了医院绩效考核的难度,医务劳动的计量标准简单地以门诊人次、住院天数、手术、拍片、化验次数作为考核标准。一些基层医院以实施“绩效工资”为由,对科室、医生个人下达指标,医生的奖金与其医疗经济收入直接挂钩。导致医务人员激励的扭曲,与公益性背道而驰。

(二)重数量指标,轻效率指标

工作量是指医院职工在一定时间内所完成的任务的具体数量。工作效率一般指在进行某个任务时,取得的成绩与所用时间、精力、金钱等的比值。医疗服务项目多,成本特性及其在医院、科室、项目、病种、诊治次中所承担的构成不同,形成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医院的成本核算不能象企业那样易于标准化,因而忽视“效”的考核。

(三)重财务指标,轻非财务指标

大多医院采用传统的单一财务指标,具有明显的片面性、静态性和滞后性,这不仅难以满足医院活动高度不确定、动态性和复杂性特点的要求,并且势必会导致医院互相攀比,盲目逐利的短期化行为,忽视了医院在学术建设、医疗质量、团队建设等“软实力”方面的要求。

(四)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

传统的考核方式中,偏重于经济的指标,大部分医院的绩效考核依然停留在注重收入、注重收支结余、注重经济效益的层次上,而很少考虑医学的社会事业性质、社会目的和价值,久而久之势必异化医院的医疗功能,难以促使医生真正关注病人的多方面需求。

二、医院在设计绩效考核指标应遵循原则

(一)社会公益性原则

随着政府对卫生事业的职责归位,绩效考核指标应注重引导医院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发展目标,公益性在医院绩效体系中的反映,体现在加大对医疗安全、医疗质量、药品比例、平均住院日、医疗收费、医保政策执行、社会满意度等方面的考核力度, [2]因此,要改变过去只重视经济指标和服务数量,忽视服务质量和社会效果的考核方式。

(二)客观公正性原则

绩效考核的成功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各项政策实施,而且和员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绩效考核就必须要客观、公正的测定每个员工的有效工作程度,要实现客观、公正就必须建立起能得到大家公认的绩效考核标准体系,用事实说话,用数字说话,用精确的、定量化的语言来描述事实。

(三)考核指标的全面性

在确定考核指标时,要简便、易操作,聚焦有效地考核指标,符合重点突出和简便操作的原则,指标选择既注重医疗质量(包含医疗安全、医疗效率等)指标也考虑精神文明(包含医德医风、服务质量等)指标,强化社会效益(包含持续发展、学科研发效益等)指标。[3]涵盖规范医院管理、严格医疗质量、保障工作效率、限定经济收益和医疗费用等各个方面。[3]

(四)考核指标的可操作性

指标在设计时概念清晰,尽量避免形成庞大的指标群,数据易采集,计算公式科学合理,评价过程简单,利于掌握和操作,既要体现定期考核与动态监控相结合,也要体现系统考核与重点项目考核相结合,避免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使考核流于形式。

三、新考核体系基本框架

平衡计分卡(The Balanced Score Card,简称BSC),是将企业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转化为各种具体的相互平衡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对这些指标的实现状况进行不同时段的考核,从而为战略目标的完成建立起可靠的执行基础的绩效管理体系,不再从一家医院的财务指标衡量其业绩,而是从包括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以及学习与发展4个方面考核医院,[4]关键业绩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ion,简称KPI)是指企业宏观战略目标决策经过层层分解产生的可操作性的战术目标,是宏观战略决策执行结果的检测指针,[6]医院在坚持社会效益、坚持成本核算的基础上,以工作量计点的方式构建绩效分配的基本层面,并在此基础上,以目标管理、平衡计分卡和关键绩效指标原则为指导,既体现了公立医院在市场、患者、政府和医院发展等各方面平衡的要求,又建立了一种客观、全面的评价体系。

(一)工作量计点的具体方法

医院对工作人员实行工作量点数法,即选择某一主体单位工作量作为单位工作量点数,其他工作量以其为参考对象,按照工作时间、难度、强度采用强制分步法折算相应工作量点数,而科室的工作点数的多少将影响分配。

(二)平衡积分卡结合KPI关键指标法构成考核体系

医院统计每个科室的工作点数,确认科室可分配额度构成了绩效考核的可分配层次,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以平衡计分卡为框架的考评与体系,从财务、患者、内部流程、学习成长四个维度来设计指标体系,并在各个维度下进一步设计关键绩效指标。通过系统研究医院内部各工作流程的输入、输出情况,对内部各流程的输入端、内部运作过程中及输出端的关键成功因素进行分析、提炼、归纳,进而发掘、确定关键参数,把完成80%工作的20%关键指标进行量化设计,变成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并筛选出诸如出院人次、门诊人次、危重病比例、三四类手术比例、人均费用、药占比、满意度和继续教育等关键指标作为考核指标。

(三)指标权重的设计

先设计平衡计分卡4个维度的比重,再设计指标侧重方面占该维度的比重,然后经过加权计算得出每条指标占整个考核体系的比重。科学合理地确定各层次指标的权重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目的性和引导性,由于岗位职责不同,各方面的侧重点不同,即使是同一指标,权重的比重也不一定相同,如手术科室突出手术占比、非手术科室突出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以下列出为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制定的临床科主任绩效评价指标方案和护士长的绩效评价指标方案(表一)。

(四)实施效果

2012年新绩效考核实施以来,医院门诊人次比上年增长11%,出院人数增长9%,但患者医疗费用增幅出现了下降,床日费用下降9.6%,每出院人次费用下降14.8%,平均住院费用与上年基本持平,药品收入占医药费收入的比例下降到49%以下,病人负担逐步减轻,但医疗服务质量并没有降低,医院运行更加有序,收入结构和医疗服务成本得到较好的控制。

四、推行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考核体系的关键点

(一)树立以患者取向的绩效评价观

作为医院绩效管理的中心环节绩效评价,在注重医院、科室、岗位三级内部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基础上,引入患者为主要参照系的外部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医疗服务监督评价信息化平台,把服务的评价权交给病人,运用患者调查、满意度测评等多种方法,定期征求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工作的意见和满意度,并以此作为医院绩效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对患者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及时落实,实现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

(二)开展降低医疗费用效率评价

扩大临床路径试点范围,将患者所接受的治疗项目精细化、标准化、程序化,有效地规范临床医疗行为,对平均住院日的管理实行动态管理,在上一年运行指标的基础上,制定各临床科室平均住院日目标值,将其纳入每月综合目标考核范畴,加大考核与奖惩力度,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同时,结合医保人均费用控制政策规定和要求,根据病种特点、治疗规律,下达人均费用控制指标和药占比指标,强调诊治过程的“三合理”,增强全员控费意识,努力降低病人负担以期达到医院综合效益最大化的最终目标。[7]

(三)控制医院运行成本

积极推行全成本核算,实施全面的成本质量管理,对临床科室下达百元医用耗材指标,大力提倡使用国产医用材料,减少浪费。每月对科室成本情况进行检查,了解成本的构成 、分布及其变动规律,找出成本升降的原因,并制定相应成本控制方案,充分发挥院科两级的成本控制作用,经常检查并关注各个单元水电和空调的使用情况,探索建设节能降耗的“低碳医院”。

(四) 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价提高员工积极性

医院既要承担社会责任,又要极大地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奖金分配与收入、药品脱钩,从而保证医疗工作者专心于本职工作,运用学习成长指标,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提高医学理论和专业技术水平,引导科室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注重科研和技术的创新与投入,完善科研工作的竞争激励机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和对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 党勇,黄二丹.维护公立医院机构公益性的制度选择[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4):1-3.

[2] 程之红,蒋平.管办分开下医院“四部考核”绩效运行模式的实践和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2):59-60.

[3] 张培林,颜维华.应用平衡计分卡建立医院管理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国医院,2008,12(12):12.

[4] 郑大喜.医院绩效评级的误区及其出路 [J].中国社会医学,2009,22(5):110-112.

[5] 张述成,王志刚.有效激励薪酬机制对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J].医学与社会,2009,22(8):31-32.

[6] 邢晓晖,李以东.公立医院公益性回归的几点思考与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11):1-2.

上一篇:女性贫困人口社会救助研究 下一篇:合力打造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