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计算教学

时间:2022-09-06 05:21:08

【摘要】2、严格尊重数学课程标准教学,教师教学把握的尺度很重要。 有的教师为了充实课堂或者是让学生更加熟练的计算,设置一些超出学生计算能力范围的题目,不能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进...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计算教学

摘 要:在小学阶段,培养计算能力是计算教学的重要阶段,必须过好计算关。要过好计算关,首要的是保证计算的正确。计算的准确,这是计算的核心。如果计算错了,其它就没有意义了。但如果只讲正确,不要求合理、灵活,同样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低年级计算如果只讲,然后要求学生做对,那么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失去了对计算的兴趣,计算能力也不会有所提高。那么如何加强计算教学,提高计算能力呢?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一、培养学计算兴趣

1、从低年级起,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很重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在计算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多种条件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在计算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才能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如:20以内的加减法算理很简单,老师课堂上设置了给小动物找家、比一比等活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计算中,兴致勃勃的完成了一道道的计算题,效果很好。

2、严格尊重数学课程标准教学,教师教学把握的尺度很重要。

有的教师为了充实课堂或者是让学生更加熟练的计算,设置一些超出学生计算能力范围的题目,不能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规范的教学,事倍功半。因此,严格按照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二、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方式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把抽象的思维简单化,让学生学得轻松容易,并能及时的解决一些生活问题,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计算教学同样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如何加强思维训练呢?

1、引导思路,让学生正确的思考

过去计算教学以“算”为主,学生没有“说”的机会。现在稍为重视“说”的训练,但缺乏说的指导。因此必须给学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如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必须明确先乘除后加减。2×2÷2×2的习题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最后的答案是1。这说明学生的思维方式有了一定的误区,必须加以强调和指导,明确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先算2×2=4,再算4÷2=2,最后算2×2=4。在反复强调后,同时也让同学们自己找找有关计算应该注意的事项,接下来的几次类似的题目学生都把握的很好。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思维方式的准确性,可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2、抽象化变直观化,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把抽象的内容简单化、形象化,才能使小学生逐步把数学与实际联系起来,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如20以内加法教学,教师通常利用图片等等让学生直观的凑成整十,慢慢的过渡到算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凑十的意义。其实这就是数学思维的培养。

3、培养思维的灵活性,选择最优化算法

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尽快找到计算捷径,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技能。如:99×88,利用简算我们可以选择直接两数笔算相乘,也可以选择99=100-1利用乘法分配率进行简算,还可以可以选择呢88=99-2利用乘法分配率进行简算,但哪一个更容易计算,一目了然,引导后,学生大多选择了99=100-1。类似这样的题目选择最优化的算法,引导学生寻找,再自主的完成,自然而然的也就培养了灵活的思维。

4、培养学生估算意识,重视估算,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新课程标准对于估算有了特别的要求:从低年级起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加强估算,加强估算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在估算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如38×41,约等于多少?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准确判断,38接近40,用41接近40,40×40=1600,所以38×41约等于1600,习惯性的让学生对此类计算题养成估算的习惯,使其思维直觉得到了一定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是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教师还要强调作业、练习的书写一定要工整和规范,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竖式要相同数位对齐,条理清楚。因为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那么要培养哪些习惯呢?

1、校对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都校对,做到不错不漏。

2、审题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题。一要审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三要审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否通过分、合、转换、省略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

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教师的严格要求,有错必找原因,让学生们没有懒散的可乘之机,才能逐步培养出计算的能力,也使学生终生受益。

总之,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参考文献:

[1]张爱玲. 对计算教学的再思考. 基础教育课程 , 2008

[2]刘霞芬. 谈低年级计算教学的思考.小学教学参考 , 2008

上一篇:探析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下一篇:初中物理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培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