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运营问题探析

时间:2022-09-06 02:51:23

我国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运营问题探析

内容摘要:为活跃我国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促进企业间大规模排污权交易的形成,文章从二级市场的运营状况出发,分析阻碍我国排污权交易运行存在的诸如监测监管不利、交易成本过高、政府干预过度、方法学缺失等问题。并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从完善监测监管体系、降低交易成本、正确定位政府职能、构建方法学体系四个方面对我国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进行完善,为排污权交易在我国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关键词:排污权交易 二级市场 方法学 对策建议

目前,排污权交易制度已成为我国总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环节,二级市场的正常运行与否将直接影响排污权交易的整体实施。实践证明,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尚未形成,已有的二级市场还存在很大问题。虽然随着嘉兴等地排污权交易平台的构建,企业间的交易时有发生,但交易大多以政府主导为主,企业参与交易的积极性不高,尚不能形成大规模的市场交易。因此,分析并解决阻碍二级市场发展的主要问题,是排污权交易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

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概述

(一)理想状态下的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

理想状态下的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是在污染物总量控制范围内,缺少排污指标的企业和富余排污指标的企业之间在市场上进行自由买卖,从而达到企业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积极减排,实现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的最佳状态。其具体运行过程如图1所示。

(二)实际状态下的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

随着排污权交易的推广,我国先后在多个地区开展了试点工作。同试点范围的快速扩大相反,在多年的排污权交易实践中,多数试点地区企业间的交易却罕有发生,仅有的少数交易也是以政府“拉郎配”的方式进行,实际状态下二级市场的运行过程如图2所示。排污权交易呈现出了“试点地区多、企业交易少、交易场所高调启动低调收场、有买无卖、买卖均无、试点地区多年零交易”的现象。截至2011年,全国企业间完成的交易仅为2999笔(朱皓云、陈旭,2012),且交易数量由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共同构成。

我国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存在问题分析

(一)污染物监测监管能力不足

准确计量和监督污染源排放是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顺利运行的前提(王金南等,2009)。我国监测技术相对薄弱,监测覆盖面小,没有形成完善的监测体系,监测数据多以企业自主监测为主,部分企业偷排漏排严重,环保部门获得的数据不够准确、及时,企业可用于交易的排污指标有待考证。以浙江嘉兴为例,嘉兴市在全省率先构建的大气和地表水自动监测体系,但其覆盖面只占全市排污总量的90%,且大多数中小企业未被纳入监测范围。太湖915户开展排污权交易的企业中,也仅有249户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进行了在线自动监测(潘晔,2013)。当前我国已有3000多家电厂的脱硫设施安装了在线监测,但只有部分与环保部门实现了联网,且监测层面仅停留在监视环保装置是否启用,对排污浓度的监测和排污量的统计不足,提供信息不够及时、准确(郭晓梅,2010)。交易指标的不确定性、额外排污的低成本性,以上原因严重降低了企业的交易动力。在监管方面,由于缺乏完善的监管执法体系和较轻的惩罚力度,我国偷排漏排现象比较严重。近年来我国多家火电厂安装的约400套烟气排放连续监测设备中,连续运行的只占20%。监测监管问题得不到解决,我国很难建成真正意义上的二级市场。

(二)交易成本过高

二级市场排污权交易能否成功实施,交易成本发挥着关键作用(郭晓梅,2010)。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市场机制不健全,尚未形成系统的二级市场;经济发展以粗放型发展为主,交易主体90%以上都是中小型的乡镇企业,规模小、位置分散(林云华、郭晓玲,2009;陈金东,2012)。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二级市场的信息搜寻成本、检测执行成本、谈判决策成本高,从而整体提高了排污权交易成本。由于我国企业间的治污技术大致相同,边际治污成本相差不多,高昂的交易成本让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的企业家几乎无利可图,从而降低了企业的减排动力和交易动力。进而形成了我国排污权交易市场“买卖奇缺”,交易数量寥寥无几的局面。

(三)政府干预过度

理想状态下,政府在二级市场中的作用应是引导、服务、保护、监督(冯薛,2012)。然而就实际而言,政府的参与和管理却过于超出了其在二级市场中的作用范围(肖政、陈奕刚,2012)。我国2007年以前的排污权交易基本上是以政府主导完成,首例SO2排污权交易、首例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首例跨区域SO2排污权交易都由政府牵线完成。浙江省嘉兴市、江阴市、山西省等地区的排污权交易中心都是在环保部门的授权和指导下从事排污权交易活动,官方色彩浓厚,市场地位缺乏独立(彭本利、李爱年,2012)。政府的过度干预,严重影响了二级市场中交易的公平、公正、公开,还会促进“以政代企”和“政府寻租”行为的滋生。

(四)交易指标核定方法缺失

在排污权交易实践中,我国除出台了国家层面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外》,并无系统的排污权交易指标核定方法来确定二级市场上可交易的排污指标。各试点地区相继施行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中也没有涉及到排污权交易指标核定方法。没有系统的指标核定方法作支撑,二级市场上可用于交易的排污指标就会变得模糊不清,交易平台公布的交易信息就会失准。由于每单位的排污指标都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排污权交易指标核定的准确性就是资金流动的准确性和资源配置的准确性。

完善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的对策

(一)完善监测监管体系

科学、准确、公平、合理的排污监测是二级市场正常运行的基础。在完善我国污染物排放监测监管体系方面,可以借鉴美国的先进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推广连续排放监测设备的安装运行,并全部与环保部门进行联网;构建排污跟踪系统,保证污染排放数据的及时、完整、准确;构建年度调整系统,核定各交易企业的年终指标变更量;构建许可证跟踪系统,核实自动监测企业是否达标,同时为二级市场提供交易信息(吴卫星,2010;赵细康,2009);加强监管力度,对超额排污单位进行严厉的处罚及高额的罚款。

(二)降低排污权交易成本

科斯认为:“当交易成本为零时,只要能够自由进行交易,就能纠正错误的配置,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实际交易中,交易成本为零的情况并不存在。交易成本的大小将对企业的决策、成本节约以及市场的均衡产生直接影响,较高的交易成本会严重降低企业参与排污权交易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二级市场的建立和运行(陈磊、张世秋,2005)。鉴于健全市场机制和改善经济发展模式的速度缓慢,降低排污权交易成本主要可从构建系统、独立于政府的第三方交易平台入手,从信息搜寻、谈判决策、检测执行三方面降低排污权交易成本。

(三)正确定位政府职能

在健全和完善我国二级市场的过程中,政府的职能主要可以定位为引导、服务、保护、监督。其中,引导职能表现为:确定环境容量,为交易创造前提条件;公平分配初始排污权,奠定交易基础;制定交易秩序和规则,确保交易实施。服务职能表现为: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确保市场发展健康稳定;促进交易平台建设,降低交易成本,规范交易过程;推进排污权质押贷款融资的相关建设,为企业提供流动资金;提供资金和先进技术,鼓励企业积极减排;处理特殊情况,应对企业兼并、破产等情况。保护职能表现为:通过法律、行政手段、交易制度和交易规则、监管等方式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确保市场稳定发展。监督职能表现为:对交易后买卖双方履约性、污染物总量上限、交易平台是否合法运作以及企业污染排放数据真实性等方面进行监督。

(四)制定排污权交易指标核定方法

排污权交易成功实施的经验表明:方法学体系对交易指标准确的计量和核算,是交易实施的基础条件。准确、有效和可操作的指标核定方法可以保证二级市场交易过程中各个操作环节的规范化、标准化和透明化(陈磊、张世秋,2005),从而从根源上保证了二级市场上排污指标流通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我国排污权交易指标核定方法主要应由以下两个部分构成:核算方法,即对二级市场中可交易标的物准确计量的方法;监测方法,即规范排污交易过程中污染源排放监测的方法,侧重于为企业应监测什么和怎样监测提供建议,确保企业排污数据、减排数据、交易后期监督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性。通过对指标核定方法的推行,规范二级市场的交易过程,加强交易双方的市场信心,促进二级市场排污权交易的顺利进行。

综上,排污权交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当前我国二级市场尚处于理论研究或以试点探索为主的阶段,并面临着监测监管能力不足、交易成本高、政府干预过度、方法学缺失等重重困难。如果能细致地剖析产生这些困难的原因,以国际的先进经验为指导,从我国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逐步提高相应支撑体系的供给水平,对困难进行各个击破,建立完善的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并通过市场的作用实现环境、经济的双赢是指日可待的。

参考文献:

1.吴健,马中.美国排污权交易政策的演进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环境保护,2004(8)

2.朱皓云,陈旭.我国排污权交易企业参与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6)

3.王金南,董战峰,杨金田等.中国排污交易制度的实践和展望[J].环境保护,2009,420(10)

4.潘晔.江苏太湖“排污权”交易试点99%企业完成申购[EB/OL]. http://.cn/,2013-1-31

5.郭晓梅.美国电力行业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经验和启示[J].中国集体经济,2010(3)

6.Edwin Woerdman. Emissions trading and transaction costs: analyzing the flaws in the discussion[J]. Ecological Economics,2001 (38)

7.林云华,郭晓玲.我国排污权交易的障碍与对策[J].商业现代化,2009(1)

8.陈金东.节能减排背景下的排污权交易制度研究—以绍兴市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2(23)

9.冯薛.排污权交易制度及市场构建研究—以中国电力行业SO2排污权交易为例[D].江西财经大学,2012

10.肖政,陈奕刚.我国排污权交易现状及后续市场建设理念[J].林业经济,2012(3)

11.彭本利,李爱年.对我国排污权交易实践的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5)

12.吴卫星.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困境及立法建议[J].环境保护,2010(12)

13.赵细康.中国排污权交易市场如何破局?[J].环境保护,2009,420(10)

14.陈磊,张世秋.排污权交易中企业行为的微观博弈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6)

15.段海燕,康峤,王宪恩.有效把握核心要素 推动排污交易试点[J].环境保护,2012(9)

上一篇:煤矿企业劳务派遣用工法律制度评析 下一篇:入境旅游空间转移与区域经济联系强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