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遇到最美的“精神命运”

时间:2022-09-06 01:54:24

当前的小学教育,如果说有一个共通的迫切问题,那应该就是让孩子们遭遇到什么样的“精神命运”。

2012年底,《人民教育》杂志刊出长篇报道《掠夺,以教育的名义――2012小学教育警示录》,报道直面当下小学教育,认为其已“患上深度焦虑症”,指出目前的小学教育将使国家、社会、家庭,尤其是孩子本身付出沉重的代价:剥夺健康;剥夺快乐,剥夺生活,剥夺人生的情趣;剥夺兴趣,剥夺好奇心,剥夺终身学习的动力。

小学阶段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到底是什么?围绕这一目的又该如何实施教育教学?《警示》一文里专门讲了全美最优教师罗恩.克拉克,可以给现在的小学教育工作者以很多启发。他成功地将许多基础很差的孩子送到了自己都想不到的高度,最终有所成就。

联系此篇通讯稿与罗恩老师的案例,我校重新审视了学校校本教研,致力于校本课程的构建,最终将这一“精神命运”定位在“情趣课堂”,当时的想法就是:若要做到孩子在课堂上既有所学,又更爱学,前提就是教师将课堂教学做得更为有情有趣,让情趣成为教学的魅力,让情趣成为学习的动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我校的教育生活更富有内涵,让我们的孩子遇到最利于他们发展的“精神命运”――这,必定是最美的精神命运”。

中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说过:“天才的秘密在于强烈的兴趣与爱好。”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事物的一种重要动机,是一个人学习和生活中最活跃的因素。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是促使我们在某一领域追求成功的驱动力,而情趣较之兴趣,更为持久且稳定。

情趣课堂体现了小学教学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学生发展的主观愿望,符合现代教育对教学过程生命意义的理解,拓展了现代教育对知识精神内涵的认识。

一是遵循认知规律。情趣课堂倡导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屏弃强硬的灌输和机械的训练。给孩子提供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运用直观灵活、引人入胜的教学方式,关注实际需求,保护求知欲望,激发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他们的心灵火花。

二是形成持久动力。情趣课堂追求的便是持久的、使人奋发的学习兴趣,它将眼光放在蕴藏着极大潜能的除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对学习有影响的心理领域,让学生正确的动机、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性格等心理因素,始终参与和调节学习活动。

三是情理交融,深化生命体验。情趣课堂不仅致力于创造出作为教学方式方法的形而下之器,更关注如何促进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均衡发展的形而上之道。

四是欣赏知识,享受人文世界。在我们的认识里,情趣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一种教学思想,还应是一种教育境界。它还在于要培养学生高尚的情趣,达到一种有情、有景、有思想的境界。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校本课程与隐性课程有机结合,让明礼与体验共存;自信与机会共舞;智慧与参与共生、健康与生活共求,以文化浸润提升学生文化素质,在淡化“教育痕迹”, 深化“精神轨迹”中,让情趣充盈学生人生成长的历程,努力实践着“学习与情趣同在,成长与快乐同行”的教育理念。

我校对“情趣课堂”进行的实践构想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以情感的交流,引出学生的爱学,再以趣味的教学,达成学生的乐学,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注重自我学习、合作学习,实现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方式的有效转变,从而营造出“以情引学、以趣促学,情趣交融,教学相长”的教学现场。

研究进行到现在,我们在“情趣课堂”的教学设计中也有了不少体会与心得,如教学设计要“富有情趣”;处理教材要“有情有趣”;组织教学要“兴趣盎然”;开展活动要“点染情趣”;课堂延伸要“情趣不移”。如何让导入有情趣,恰当地创设有情有趣的教学情境,以故事引趣,由兴趣导学。以质疑激趣,由兴趣探疑。利用网络探趣,激发学习兴趣等,如何在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中有更多情趣,都是我们老师在日常中的思考与关注,为了做到这些,我们不断提醒老师们,处理教材要在真做真学上下功夫,让课堂走进真实的生活空间,走进真实的学生内心的世界。我们可以进行教学内容重组、资源拓展等,其次开展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等。关于教材处理、教学内容的组织、加工,这是“情趣课堂”得以实施的重点,这一项将在实践中进行研究与打磨。

截止目前,“情趣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还在进行中,但走到现在,收获还是很多的,尤其体现我校课堂教学中,在一些极突出地展现情趣课堂风貌的课里,孩子们确实学而有方,学而有乐,学而有好。在这些老师的课堂,我们分明看到了他班上孩子们学习的浓厚兴趣与持久动力。这样的体验,必定与孩子们学习的生命相连,可以把教学活动的内在生命力解放出来。

现在,随着学校特色文化的建设,我校还有一个更远大的想法,就是从情趣课堂走向情趣课程,让学校的课程建设也以此为出发点,求得建设,求得突破,我们在实践中更加确信,课堂里的“情趣”, 情趣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一种教学思想,还是一种教育境界,而这些,都将成为我校孩子遇到的美好的“精神命运”。

上一篇:这条线索最宜学生学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新课的导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