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教学中的“课外科技活动”之我见

时间:2022-09-06 12:30:29

生物学教学中的“课外科技活动”之我见

【摘要】课外科技活动是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一致的,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课外科技活动 生物学教学

“课外科技活动”不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它有着自己的特点。就性质来说,它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自由选择参加各种形式的课外科技活动。就内容来说,它不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限制,比课堂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较大的伸缩性。就形式和方法来说,它有很大的灵活性,形式和方法不拘一格,多种多样。就其作用来说,它能加深课内所学的知识,扩大学生科学知识的眼界,满足和发展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的能力以及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刻苦专研的精神。

1.“课外科技活动”的意义。

1.1 使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密切结合。生物课堂教学主要是学习生物理论知识,而课外科技活动不受教学计划的限制,可以灵活安排进行。如“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活动,可以对种子萌发进行从头至尾的观察,使学生对科学实验和种子萌发的规律有―个完整的了解。再如“探究光照和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在课前做过,再进行课堂学习时,学生在已有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很快就可以理解教学内容,有的是先进行课堂教学,以后再开展活动,如“自制简易的听诊器听心音”这也使教学内容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加深了理解程度。

1.2 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强化训练,有助于动手能力的提高。通过“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课外科技活动,使学生对观察记载,实践操作等技能得到反复训练的机会,这对于培养多方面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1.3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有助于学生智能的全面培养。课外科技活动既是课本知识的学习和巩固的过程,也是具体的应用过程。学生在活动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有些可以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的工作,运用学过的理论知识得到解决;有些则需要教师的辅导,经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找出答案的解决的办法。课外科技活动对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独立思考有很大的启发作用。通过课外科技活动,学生知识水平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得到较明显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全面培养。

1.4 有助于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课外科技活动除了在校内进行外,还要结合当地走出校门。如调查食品添加剂的活动,要面向社会,面向广大人群,经过社会锻炼和考验,使学生在校时就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2.课外科技活动的组织。课外科技活动的组织形式较之教学组织形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机动性和多样性。主要组织形式有群众性科技活动,小组科技活动和个人科技活动三种。

2.1 群众性课外科技活动。一般来说,参加这种活动的人数较多,可以在较短的时间使较多的学生得到锻炼和提高,对活跃学校课外活动有很大的作用。如:以“让生命远离,让青春永远灿烂”为主题,在校园或社会开展一次禁毒宣传活动。

2.2 小组课外科技活动。小组活动是课外科技活动的重要形式。根据部分学生的兴趣爱好的要求,以及学校的具体条件,就某一专题组成科技小组,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经常性的活动。小组以自愿结合为主,活动灵活方便,更利于因材施教。各小组都必须订出明确的活动目的任务,工作方向和活动内容。小组成员的人数,按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而定,可三、五人或一、二十人。小组应推举一名小组长,负责主持日常工作和活动,保持与教师的联系。小组活动应有严格的纪律,共同商定公约共同遵守,以保证活动的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

2.3 个人课外科技活动。学生个人课外科技活动往往与小组或群众性活动相结合,由小组或班级分配任务,学生个人单独去完成。如:生物科技知识竞赛。个人活动更能结合自己的特点,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教师应在活动前认真检查每个学生制定的活动计划,使其适合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符合学校和社会实际。

3.课外科技活动的指导。课外科技活动对于形成和巩固学生的生物知识,生物机能,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扩大知识领域,发展他们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深思明辨,勤学苦练的意志和品质,无疑都是有益的。

一般来说,课堂教学以班级为单位,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总是难以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教材内容的开阔和挖掘总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相邻学科如生物与化学,物理和实际中应用的技巧,学生往往得不到足够的训练。而这一点正是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兴趣和灵活运用生物知识所必需的。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弥补了这一不足,为各种兴趣爱好,各种程度以及各种特长的学生开辟了新的学习天地和施展聪明才智的舞台。在活动中,指导的作用主要在于帮助学生把握活动的方向,制定活动计划,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指点与帮助,发现学生有创见时,要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他们进一步探索。因此,加强课外科技活动的指导关系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关系到因材施教,关系到发展学生智力和创造才能等多方面的培养。

3.1 课外科技活动指导的要求。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学生的年龄结构和课外科技活动的特点,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必须遵循以下一些基本要求。

3.1.1 坚持正确的方向。学校组织指导任何一项具体活动,都必须保证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防止和克服“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因此,要使每一项活动都有正确的目的方向,以达到最大的教育效果。

3.1.2 活动的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样化。课外科技活动是学生自愿参加的活动,不是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要吸引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这项活动,并通过活动对他们进行教育,就要使活动符合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为此,活动要新颖有趣,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对学生富有吸引力,使学生每次参加活动都能切身体验到活动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新颖性,增长见识,有所得益。

3.1.3 要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开展课外科技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感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人,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各项活动中去。这是课外科技活动取得成效的重要条件之一。要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还需要教师亲自扶持和培养,必要时给予具体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仍然是不可忽视的。

3.1.4 坚持小型,分散为主的原则。中学课内教学时间较多,课外科技活动只能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不可能集中大块时间。因此,平时应坚持小型,分散为主的形式,提倡见缝插针。节假日则可适当集中进行。

3.1.5 要因地制宜。我国各地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各校的师资水平与物资条件相差较大。因此,开展课外科技活动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不宜强求一律,可根据学校条件和当地实际,扬长避短,组织开展活动,形成自己的特色。

3.2 课外科技活动指导的方法。学校组织课外科技活动应是多层和多形式的,有校级的,年级班级和个别的,有长期的,短期的和临时的,指导的方法也就灵活多样。一般有:

3.2.1 举办专题讲座。可邀请校内外专家、同行义务作专题讲演,使学生吸收更多更新的知识,积累资料,开阔视野,提高其生物兴趣。

3.2.2 开展主题考察。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专题考察活动。

3.2.3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尝试社区的绿化设计”的社会实践活动多安排在假期进行。学生以家庭居住地为活动范围,或数人一小组,或个别单独活动。活动之前,学生都要制定自己的活动计划,确定活动方法,内容和要求。返校后,以班级为单位召开社会实践活动汇报会,介绍作法,交流经验和主要收获,互相启发提高。

除上述介绍的几种方法外,各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条件,补充采用其它行之有效的方法。总之要有利于加强指导工作,把课外科技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发挥出课外科技活动应有的教育作用。

上一篇: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下一篇:体育课教学的有效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