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范文

时间:2023-02-22 20:35:02

生物学

生物学范文第1篇

发根农杆菌及其应用 李用芳,周延清

用低温诱导法制备人高分辨染色体 肖桂芝,冯立新,王彩凤,XIAO Gui-zhi,FENG Li-xin,WANG Cai-feng

对硫酸软骨素传统提取方法的改进 奚俊,张有森,XI Jun,ZHANG You-sen

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的生物防治对策及效益分析 李典友

活化"三点"、"五艺"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效率 杨孝亮,YONG Shao-liang

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生物课教学 孙克宁

团体探究法在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 唐敬芬,TANG Jing-fen

直观教学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朱建燕

20世纪生物科学前进的足迹(Ⅱ) 阚兆成,KAN Zhao-cheng

元认知能力培养与中学生物学教学 钟阳,王秋远

提高生物学课堂讲授质量的探讨 李铁臣,LI Tie-chen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实验与素质教育 张霞芬

在目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刘国华

谈教学过程中认知策略的引用 石燕

生物课堂教学的优化与科学素质的培养 汪芳慧,徐春

葡萄糖有氧氧化和ATP的生成量 梅俐,MEI Li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不分离与染色体病 徐艳岩

论双重呼吸 吕尚志,LU Shang-zhi

酵母菌体在食品中开发与应用 陈彦,朱奇,徐伟,CHEN Yan,ZHU Qi,XU Wei

人体内一种不容忽视的氨基酸--牛磺酸 杨占军,YANG Zhan-jun

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染色 房慧伶,杜玉兰

姜黄色素及其提制方法 王贤纯,WANG Xian-chun

生物学实验的特殊性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张祥沛,ZHANG Xiang-pei

"光合作用"一节的课堂教学设计 范文浩

孢子植物教学中的能力素质培养 岑庆雅

拟等位基因和拟表型 郭超文

医药中专《微生物学》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官妍,GUAN Yan

检索表式观察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 李洪玮

《细胞的分裂》一课多媒体教学设计 邵颖,陆鹤龄

谈生物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费维重

三维反卷积显微成像技术浅谈 李睿凡,施发刚,瞿安连

原核增强子样序列研究进展 李植峰,高丽杰

种子寿命研究进展 董新红,宋明

噬菌体抗体库的优化 吴丽金,陈宇光

植物组织培养生产药物研究进展 徐忠东

绿色木霉木聚糖酶的纯化和性质 吴克,刘斌,张洁,杨智,蔡敬民,潘仁瑞

杏黄兜兰菌根研究与应用 李明,张灼

纳豆菌产生抗菌物质的培养条件的优化 钟青萍,余世望,梁胜媛

一个良性肿瘤细胞生长的计算机仿真模型 傅廷亮,李用普,傅南枝

双向血清抗原比测定可以用于动物学分类 刘辉,马杰,巩丽云

异色瓢虫幼虫对桃大尾蚜的捕食作用 周春晓,李月琴

苯甲酸钠对植物萌发的影响初探 刘金香

干扰素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 石晓丽

柠檬酸行业清洁生产工艺的可行性分析 吴军

大鼠连续定时采血新方法--股动脉插管法 李卫国,罗艳蕊,翟心慧,张文学

高中生物(试验修订版)"第六章"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何吕平

对2001年高考"理综"生物学试题的思考 王蓓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文宗

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黄伟

发展形象思维,优化生物教学 李少宁

开放式教学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蒋雪微

加强山区学生生物学技能的培养 沈晓明

炭疽热浅析 朱本堂,刘斌

环境污染与癌症 闫立功,刘德明,蔡喜英

金属硫蛋白和植物螯合肽在植物重金属耐性中的作用 娄来清,沈振国

遗传多样性概述 沈浩,刘登义

苔藓植物的染色体多样性 崔明昆

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朱振洪,金勇丰,张耀洲

DNA复制的准确性 文汉,李纯

加拿大东部美洲红点鲑的水文地理学特征和种群遗传结构 C.HEBERT,徐军,王安利

人类GABARAPL2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陈政,蒋滢,王尉平,蒋菊香,辛玉蓉

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cDNA真核表达载体在细菌中的高效表达 李植峰,高丽杰,曹韫旭,孙树秦,陆德如

日本血吸虫32kDa蛋白质基因在真核表达载体中的亚克隆 汪学龙,蒋作君,沈际佳,姚涌

凹耳蛙(Rana tormotus Wu)生态学研究 刘必融,华田苗

大学生生态意识调查研究 吴鹏举,路纪琪

基因工程的应用及其安全性管理 黄志良

几种耐热DNA聚合酶的比较 王会文,赵晓瑜,静天玉

高中生物(试验修订版)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范文浩

高中生物新教材的主要特色 夏献平

高中生物新教学大纲的变化 万志红

遗传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探索 刘侠,岳月英,宋明怡,王珊

浅谈生物教学的启发性 吴宏敏

生物学范文第2篇

生物学语言及其分类

生物学语言是用以描述、阐释生物体和生命现象的符号系统,生物学概念、术语、图表和专门代号则是构 成生物学语言的符号。它是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在自然语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工语言符号系统,具有明 确性和单义性的特点。

按内容,生物学语言可分为生物分类学语言、形态解剖学语言、生理生态学语言、遗传与行为学语言、生 物学用具名称及生物学工作方法语言(如描述显微镜操作过程及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方法的语言)等。按组成符 号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词句组成的,如“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另一类则是用 图形和专门数学符号表示的,如由点线表示的细胞结构简图,用数学符号表示的基因型“@①”和“x[a]x[a] ”等。按表达形式,可以分为描述性语言和论述性语言,前者侧重于对感性的生命现象的描述,强调形象思维 ;后者侧重于对逻辑性较强的生物学理论的阐释,强调抽象思维。此外,按载体不同可以分为口头语和书面语 ,口头语的载体是语音,书面语的载体是文字符号。

那么,生物学语言与生物学教学语言是何种关系呢?笔者认为,生物学教学语言是由生物学语言和一般性 教学语言两部分构成。生物学语言是生物学教学语言的核心部分,是本学科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体现了教学 的知识性和科学性;一般性教学语言是不同学科教学中所共有的,主要用以组织教学活动,有转承、提问、指 令、强化、心理调节等作用,它服务于生物学语言,体现了教学的教育性和艺术性。

这里不妨分析这么一个实例——师:“上几节课,我们以蚯蚓为代表,系统地学习了环节动物门。现在提 出几个问题:第一,蚯蚓靠什么运动?沙蚕的运动器官是什么?”生:“蚯蚓依靠环肌和纵肌的交替舒缩以及 体表刚毛的配合进行运动;沙蚕的运动器官是疣足。”师:“很好……”这里的“上几节课”、“现在提出几 个问题”、“很好”等是一般性教学语言,学生回答的部分是典型的生物学语言,其余部分则是一般性教学语 言与生物学语言掺和在一起,不妨称之为混合性语言。由此可见,生物学教学语言是以生物学语言为主体的两 类语言的有机结合体。没有生物学语言的教学不成其为生物学教学,没有一般性教学语言的生物学教学又无异 于拿一本生物学专著照本宣科。

生物学语言的思维功能

关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传统的争论颇多。但一般来说,人的思维是语言的思维,语言和思维在功能上是 相互交织和相互影响的。

1.在生物学教学中,生物学语言是最重要的思维工具 生物学科的思维主要有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 思维三种类型。它们所凭借的思维工具有所不同:动作思维凭借的是实验器材等现场情景,形象思维凭借的是 生命现象在人脑中反映之后呈现的形象,逻辑思维凭借的则是生物学概念、判断和推理,即生物学语言。在这 三种类型的思维中,逻辑思维无疑是最重要的,人们多以逻辑思维水平来衡量一个人的能力。生物学语言概括 和代表了生物学研究对象,它使我们摆脱了具体的生命现象而运用概念进行思维,从而更容易建立内在联系, 更容易揭露客观生物学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2.内部言语是外部言语的简略形式 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思维和交际的过程,内部言语用于思维,外 部言语用于交际。学生在回答教师提问时,大脑中首先会出现一些相关的关键的生物学概念和词语,其特点是 语法形式不完整,跳跃性大,运行速度快,这就是内部言语。这些内部言语被表达出来后,就转化为结构完整 、意思明确的外部言语。当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转化发生困难时,就会出现我们常见的语不达意和逻辑混乱的 现象,原因是内部言语不够成熟和缺乏言语训练。同时,外部言语又可以转化为内部言语。当听到老师讲解完 某一生物学概念时,学生常常先是出声复述,然后是无声复述,这可能就是内部言语的萌芽。将外部言语转化 为内部言语,学会用内部言语进行思维,这种能力是随学生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与高二学生相比,初一学生 的思维活动更需要外部言语(如教材、教师讲课或自言自语)的支持,原因就在于运用内部言语进行思维的能 力仍较差。

3.生物学语言对学生认知活动有重要影响 生物学知识和方法主要积淀于生物学语言之中,正是有了生物 学语言,才使得进一步认识纷繁复杂的生物界成为可能。诚如布鲁纳在1964年所说:“把经验转化为符号形式 ,符号就成为间接的参照、转换和结合的手段,并扩大了智慧的可能范围,致使符号的重要性超过作用很大的 映象形成系统……”生物学语言主要影响学生的认知方式和认知结构。语言实际上是一个分类系统,学习生物 学的学生总是在通过一定的生物学语言分类系统去观察生物和认识生命现象。例如,学过植物形态解剖学的学 生在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结构时,总是从根冠、生长点、伸长区、根毛区四部分结构和细胞的形状、大小等方面 进行观察和比较。在对某一生命现象有了认识之后,又必须将这一认识结果固定下来,而生物学概念、原理、 代号等符号语言无疑是固定认知结果的重要方式。生物学语言使生物学思想、概念物质化,并在此过程中使认 知活动更清晰。例如,当我们意识到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后,我们就用“食物网” “食物链”的概念及相应的模式图加以定型。

生物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生物学语言表达能力是衡量学生生物课学习水平的重要方面。1992年国家教委考试 中心项伯衡教授在北京师大作关于生物学高考命题及评卷分析报告时,也曾指出:学生表达能力差是一个应引 起重视的通病。4年前, 笔者曾在自己所任教的中学做过一项测试,即让刚进校的高一新生做两个练习:一是 用文字将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表达出来(出示草履虫形态结构模型);二是写一篇介绍显微镜使用方法的短文。 这两个内容都是学生很熟悉的,结果48人中仅11人达到合格或基本合格。

那么,应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生物学语言能力呢?

1.生物学教师应成为生物学语言的专家,对学生起示范作用 生物学语言具有科学性和概括性。科学性要 求在运用概念、阐述现象、引用材料和逻辑表达上准确无误,不能犯目的论、特创论等错误,也不能将生物学 术语与日常生活俗语相混淆。概括性要求教师和学生能充分运用已知的生物学概念等来描述生命现象和阐释生 物学道理。例如在学生学了“遗传与变异”知识后,教师就可以用“基因”“染色体”“遗传基本规律”等概 念、原理或遗传图解,去解释诸如“为什么近亲不能结婚”之类的问题,而不必从“什么是基因”“基因如何 控制性状”等细细道来。生物学教师必须注意在教学实践中研究生物学语言现象(包括教材的、学生的和自己 的),提高自己,示范学生。

2.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生物学概念,并多给他们提供尝试表达的机会 从理解概念到在语篇水平上运 用概念进行生物学表达之间是有一个过程的,必须给学生提供尝试表达的机会,通过训练来促进内部言语与外 部言语之间的转化。课堂上应讲究教学民主,让学生开口讲话,可以进行提问和组织课堂讨论,可以利用角色 换位,让学生上台执鞭当“小老师”;在课外,可以让学生阅读生物学科普书籍,办生物学墙报、进行生物小 品创作和科普宣传,到自然界中开现场讨论会。

3.注意优选作业题和考试题题型 在生物学作业和考试中,一般来说,选择题、填空题等客观测验题适合 于反映中低层次学习结果,问答题则能反映较高层次学习结果,比较适合于检测、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语 言表达能力。在标准化考试中,为了确保评分的客观性,问答题受到冷落。由于各级考试题型的导向作用,问 答题在平时的生物学教学中亦不受欢迎。这个问题也体现在现行高中生物教科书习题的编写上,现行高中生物 课本中仅有4道问答题,占全书总题数的4.6%。我们认为,平时作业应以问答题为主,考试命题应在考虑评分 客观性的基础上适当设计一些问答题。这样才能使中学生物学教学形成良性循环,才有利于学生生物学语言表 达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字库未存字注释:

生物学范文第3篇

Biology of the Land Crabs

2009, 479pp.

Paperback

ISBN: 9780521112925

Warren W. Bruggren等著

随着生物学家对陆生生物的关注越来越多,人们对于陆蟹类的研究兴趣也迅速发展。本书在1988年第一版出版以前,还没有一本专门研究陆蟹类的专业性书籍供那些对陆生十足类甲壳动物的各个方面感兴趣的生物学家们参考。本书是一本关于陆蟹类的综合性专著,它包含了甲壳纲动物中异尾类和短尾类动物近期和长期以来所进行的研究结果。

全书共有11章,1.引言部分,编者从整体上定义了什么是陆蟹类,强调了陆蟹类的重要作用,并指明了本书的研究范围;2.Richard Hartnoll对陆蟹类系统学做出的十分重要的评论,尽管作者将讨论范围限定在了陆蟹类,但是,书中所提供的有关陆蟹的进化、系统学以及地理分布等内容对于不同研究方向的甲壳动物学者们都是十分有用的;3.Thomas Wolcott讨论了生态学家和生物学家都十分感兴趣的陆蟹类生态学,本章涉及陆蟹生存的环境条件、与其他动物及人类的相互关系以及繁殖生态学等内容;4.关于陆蟹类行为学的内容,包括取食、梳理、打斗行为以及听觉和运动行为等;5.研究了繁殖和发育,本章重点讨论了生理学的内容,而对于陆蟹类幼体的发育和特征却讨论的较少,特别是考虑到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开展了很多,作者对这方面的介绍就略显单薄;6.讨论了陆蟹的生长与蜕皮,特别是自割与再生现象;7.很好地论述了陆蟹的渗透调节,作者对于陆蟹类动物的盐和水分调节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讨论;8.是由本书的两位编者撰写的关于陆地呼吸问题的论述,综述了有关供氧生理学及其机制方面的知识及其在陆蟹类呼吸系统中的应用;9.10.讨论了陆蟹的循环系统以及与动物取食、消化、生理代谢和运动有关的能量学的内容;11.总结了陆蟹类研究的现状及本书对于后续研究的启示作用和目的。

本书的一点小小的瑕疵就是在术语的应用方面还存在一些不统一,这将对本类群研究不是很专业的同行造成一定的迷惑。

本书的两位编者,Warren W.Burggren和Brian McMahon都是非常有名的甲壳动物生理学家,Warren W. Bruggren现为北德克萨斯州大学生物系教授,他主要致力于组织和器官水平的生理学研究。

本书不仅适用于甲壳动物学家,而且对于一般陆生动物生态学研究者们也同样十分有用。

朱立峰,博士后

(中国科学院动物学研究所)

Zhu lifeng,Postdoctoral

生物学范文第4篇

《生物学教学》(CN:31-1009/G4)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生物学教学》努力为读者、作者服务,密切读者、作者和编者的关系,已经在中学生物学领域成为我国生物学教育工作者提高学术水平及教学水平、促进我国生物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重要媒体,成为我国中学生物学教师的良师益友。

生物学范文第5篇

人造生命取名为“辛西娅”(Synthia),这个美丽动听的名字,短时间内给公众带来的不仅是惊喜,还有争议和恐慌。有人将这一创举誉为“生命科学领域决定性的时刻”,文特尔本人也宣称其改变了生命的定义,甚至有人预测他将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其实媒体中广为使用的“首次合成人工生命”之说,并不准确。文特尔的成功之处,在于用化学试剂合成了人工染色体,并在另一微生物中显示出生物功能。DNA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密码,却不是生命的唯一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文特尔只不过创造了部分生命。这项研究成果最为直接的意义,是人造的支原体可以利用化学合成的染色体生存繁殖,并导致山羊的乳腺炎。“首次创造生命”之说言之过甚。

事实上,文特尔本人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题目“首次合成由化学合成基因组控制的细菌”更为客观、严谨。《科学》杂志的相关评论指出,这项研究成果其实并不是首次创造新的生命形式,科学的定义应该是“生命再创造”或“篡改生命”。因为“辛西娅”除了染色组是人工合成外,生命体的其他组分均是来自于已有生命形式。但是无论如何,这项耗资4000万美元的科技成果,毕竟是人类生命科学发展的一大进步。英国《经济学人》将此成果与上个世纪原子弹的诞生相提并论,其意图显然着眼于科技成果对人类的伤害以及对自然界的破坏。

合成生物学是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研究的新兴领域。早在本世纪初,它就已经成为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然而真正进入大众视野,还是源于“世界首个人造生命”的新闻事件。

借助合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文特尔仅仅使用四瓶化学试剂就合成了人工生命“辛西娅”,一时间给人以合成生物学便是“造物术”的感觉。科学家认为,合成生物学可以通过合成生物原件组装生物系统,创造新的生命形式。有人就此评论,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人类可以像组装电路一样组装生命,从此将代替自然扮演“上帝”的角色。

“像组装电路一样组装生命”,只是合成生物学研究思路的形象比喻。合成生物学是建立在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等学科基础之上的现代生物科学,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借鉴了电子工程的研究思路。但是,实际上细胞内部基因的表达调控、代谢网络如同蜘蛛网一样繁杂精细,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功能基因的表达远不像电路板上晶体管开关那样简单,细胞代谢网络的复杂程度也非电路板可比。正因如此,即便在生命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文特尔将已经精简的“最小基因组”移植到掏空遗传物质的支原体体内,实验进展也不是一帆风顺。这也正是人类基因组破译十年后,其研究成果还不能直接应用于医疗的原因。

从科学的意义上说,人工生命的诞生,标志着合成生物学已经可以简单地改造生命,人类从读取基因序列跃升至编码基因的阶段。但合成生物学远没有发展到可以任意创造生命的程度。合成生物学的进一步应用还有赖于系统生物学的长足发展。“任意创造生命”既不是目前合成生物学发展程度所能企及的,也不是发展该学科的最终意义。科学家真正关心的是如何利用改造的生命体为人类服务。

早在上世纪70年代,生物学家就可以利用“DNA重组技术”将长链DNA切割成有功能的基因片段,并把它在模式菌株中表达。如今,无论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都可以高效地表达异源蛋白,并开始产业化应用。如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利用动物细胞生产疫苗抗体,利用转基因动物充当生物乳腺反应器。本世纪初,“细胞工厂”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合成生物学的应用,正是“细胞工厂”理念的延伸。合成生物学可以通过构建“人工细胞”的方法,解决诸如能源、材料、环保等社会问题。这也正是美国资源部倾资支持文特尔研究人工生命的真正用意。

当前,合成生物学的产业化应用已经初现端倪。文特尔预言,合成生物学可以直接带来亿万美元的生物产业,也有人预言合成生物学将带来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生物学范文第6篇

克隆特异基因的几种新方法 郭春沅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染色体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钟晨,楼铁柱

如何判定资源植物引种驯化是否成功 曾洪学

中学微生物实验材料的培养与观察 王世强

开展生物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王丽荣

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生物学试卷(二)

第10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1999)理论试题(七) 程红,姜景一,吴光耀,刘恩山

植物绿色浸制标本的制作 张颖,陶佳喜,戴必胜,徐春

中国林蛙南移养殖技术 车轶,崔勇华,汪效秋,陈松乐

获取观察用草履虫的简易方法 洪正树

问题解答

松乳菇组织分离制种法 向孙军

我国叶下珠属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赵永华,丁赢,杨春清,郭玉海,解超杰

"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好材料 温廷金

河蚌外源凝集素的血细胞凝集实验 朱越雄

基因工程技术在动物营养学上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郑家茂,赵国芬,许梓荣

植物原色浸制标本的保存 李华德

植物系统学研究中常用基因分子标记特点分析 史全良,吴均章

水绵是生物实验的好材料 王雷元

我国的恐龙 崔贵海,Cui Guihai

氧离曲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作用的分析 曹稳根,Cao Wengen

医院外突发急症现场自救互救知识讲座(四)——心脏骤停的概念和判断 冯庚

如何正确解释心壁的厚薄不同与功能的关系 张海珠

石膏模型的修补 吴月明

"体内气体的交换和运输"一节的教学设计 何桂庆

中学生物课本插图的教学探讨 李华

高校生物教学改革与教师观念的转变 刘恩山

生物学教学中科学素质教育目标及策略 刘良科

"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尝试 章维敏

DNA甲基化与发育调节 孔祥东,王军,张思仲

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应用 范立梅,Fan Limei

彗星分析及其在DNA损伤研究中的应用 王菊芳,张书明

生物钟基因及其表达的调节机制 范玉贞

初中生物图例教学略谈 易永祥

谈培养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方法 王菁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一节课堂教学设计 陈月艳

观察小肠绒毛实验的方法改进 李秀娥

结合我旗的自然资源进行生物教学 张湘萍

在继续教育中提高生物教师的素质 梁秀梅

"快车"活动与学生素质培养 王海臣,刘冬梅

有关植物体内"渗透作用"教学的几点改进 尚忠林,陈玉玲

高中生物新教材实验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张新力

用猪肺制作铸型标本 易传安,胡祥上,饶利兵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和"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实验材料选择 梁秀菊

玉树叶是两个实验的好材料 刘建华

"3+综合"——生物教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鄢伟友

第10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1999)理论试题(三) 程红,姜景一,吴光耀,刘恩山

一种便捷可靠的从凝胶中回收DN段的方法 李烨

麝凤蝶的人工饲养 王金平,卢东升

毁损蛙中脑的简便方法 高志国,崔庚寅

鳖的庭院人工养殖 黄德娟

布氏田鼠婚配制度的研究进展 陈越华

蒜氨酸酶的研究 苟萍

snRNA、siRNA和scRNA 刘燕明

miRNA及其功能研究 杜秋丽

RNAi,生物体内的基因免疫 康洁,刘福林

石湖自然保护区的常见蝶类 周繇

动物的肌肉 张子慧

藻毒素的类型、危害和防治 卫玮,肖雯

植物纤维 唐建成

动物昼夜生物钟的分子机制 燕安

环境保护的若干参考资料 朱明德

"生物科学与社会"模块的解读 方红峰

外毒素、内毒素、类毒素和抗毒素 王立乾,朱长伟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一课的探究教学 谢碧辉

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利用"旁白思考题"栏目 陈瑜

用研磨过滤器进行"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实验 周保金

对实验能力考试要求的探讨(2) 刘启宪

"水与生命"专题复习初探 林岭

高中生物学案例教学复习法 任布君

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尝试与研究 刘本举

生物学训练题在知识构建中的应用 赵为荣

生物学范文第7篇

《古生物学报》(CN:32-1188/Q)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季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古生物学报》主要刊载古生物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报道古生物学动态和学术讨论,介绍古生物学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以及对国内、外重要古生物论著的简介和评述等。近年来,以最先和多次刊载有关“澄江动物群”、“凯里动物群”等重要论著而被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专著广为引用。

生物学范文第8篇

生物!万物都有始有终,万物的生命都有规定的限度!人们何曾想国对生物的研究而让有价值的生命得以延续,为世界多做贡献呢?

人类虽然掌握着别的生物的生死存亡,掌握着它们的生杀大权,可是谁又想的到自己的生命被其他生物所掌控呢?病毒!有多少人英年早逝于病毒呢?现在又有多少人受病毒的折磨而痛不欲生呢!病毒!危及人类,危及生物。然而病毒不正是属于生物界中最低等的一种生物吗?而它却是掌控生物界统治者的幕后主谋!

这样看来,人还是算是高级生物吗?人还算是生物界名副其实的统治者吗?

生物学,这一学科,它跟自然的紧密联系又有谁能够否定它们之间的关系呢!生物学不紧关系到人类自身还关系着自然界的没一种生物!有谁能说说关于自己生命的知识重要还是其他知识重要?这个问题很难抉择,让我们看看我们人类是怎么回答的!

生物学范文第9篇

University,Birmingham, UK.

Biology of Sensory Systems

2008, 520pp.

Paperback

ISBN: 9780470518632

WileyBlackwell

克里斯•史密斯

本书是一部关于感觉系统生理学的专著,作者为英国阿斯顿大学的克里斯•史密斯博士。自2000年本书的第一版出版以来,特别是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应用,感觉生物学的研究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许多新的见解被提出。这些成果说明了跨物种和跨感官的生物特性在分子结构和感觉细胞生理学上的相似性,往往预示着可以追溯到5亿多年前的共同的祖先。因此,本书进行了全面的修订,采用了分子的、进化的和比较的方法,概述了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和原核生物的感觉系统,并将重点放在人类感觉上。

本书包括6个部分,分别是:1.感觉系统的一般特征,机械感觉、化学感觉、电磁辐射感觉和其它感觉系统,最后是本书的总结和哲学相关讨论;2.更加强调对分子生物学和细胞机制的论述;3.关于基因组学和感觉系统;4.关于TRP通道、突触传递、神经系统的演化和节肢动物感觉系统;5.单孔目动物的电感觉、语言和FOXP2基因、镜像神经元和疼痛的分子生物学;6.更新了人类嗅觉和味觉通道的部分。

本书的作者克里斯•史密斯在伯明翰大学获得动物学学士学位,在伦敦大学获得数学/物理硕士学位,在阿斯顿大学获得神经科学博士学位,其后一直在阿斯顿大学从事学术研究。他先后被任命为助理讲师、讲师、高级讲师、高级教师(生物科学),1990年任理学院院长,1991年任生命与健康科学院院长,1996年退休后任荣誉客座教授。克里斯是英国生物物理学会会员、英国神经科学协会会员、皇家医学会会员、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在2005年他获得了国际神经科学历史协会的终身成就奖。

作者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书中的400余幅插图、框图、补充材料以及每章的参考书目,使本书成为生物学、动物学、动物生理学、神经科学、解剖和生理心理学专业大学生的优秀教材。同时,本书也可作为视觉科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病理学、发育生物学等专业的研究生教材。

张文涛,助理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Zhang wentao,Assistant Professor

生物学范文第10篇

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一种思维形式,生命科学往往要对研究对象的特征、性质、规律等作出断定,对这一类知识的学习称之为判断学习。应用逻辑上的充足理由律来学习判断,既有利于培养求真、追根究底的科学精神和钻研精神,又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还有利于促进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的相互联系。充足理由律的基本内容是:在论证过程中,一个判断被确定为真,总是有理由的。因此,在学习判断时,学习者应该追问如下问题:证明该判断的证据(包括已被证实的科学事实、已为科学所证明的定理、定律、原理)有哪些?运用证据论证观点的推理过程怎样?论证过程中使用了哪些逻辑方法?这些逻辑方法得出的结论是或然的还是必然的?如果教材没有给出证据和论证过程,学习者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寻找。在逻辑学上,将推理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是或然的;演绎推理得出的结论是必然的(许多逻辑学书籍将前提与结论有必然联系的推理均称为演绎推理)。故最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是运用科学知识进行演绎推理。因此,学习判断时最好是弄清其中所涉及的科学原理,多追问几个“为什么”。例如,用斯图尔德的组织培养实验证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该论证使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是或然的。学习者如果用充足理由律学习时认识这一点,就会追问“为什么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如果进一步探究该问题,就能对细胞分化和细胞全能性的知识融会贯通。在寻找事实证据时,有时需要将判断作为假说来看待,用假说演绎法推出关于事实的结论。例如,学习“体温调节”时,可作如下推理用以寻找环境温度高或剧烈运动时皮肤血管舒张的证据:如果皮肤血管舒张,则皮肤血流量增加、面色红润。面色红润这一事实是大家所熟知的,它是支持判断的有力证据。

2过程学习策略

学习生物学过程时,要在图文结合阅读的基础上看图说话,然后在脑海中想象过程、建构表象。更高层次的学习还应包括分析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的因果联系,针对各环节分析影响过程的诸多因素,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例如,学习“减数分裂”时,按上述策略分析就会发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是同源染色体分排在赤道板两侧的保障,而同源染色体在减Ⅰ中期的排列以及纺锤体的存在又保证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配子中染色体数量减半但又拥有一个完整的染色体组、携带有本物种生长发育所需的整套的遗传信息。因此,凡影响纺锤体形成的因素(如低温、秋水仙素)均可导致同源染色体不能分离,凡影响同源染色体正常联会的因素(如染色体的数量及结构变异)均影响配子携带的遗传信息,进而可能影响配子的可育性。

3实验和技术学习策略

实验和技术学习时,一方面要追问每一个操作步骤的目的和原理;另一方面要将有关实验和技术操作步骤的文字描述转换成简洁的流程图并想象自己操作的画面。如果教材是以图解形式说明操作步骤的,则应认真读图,既注意大的步骤,又注意图中的细节。

4科学史学习策略

科学史学习时,首先要还原到当时的研究背景,弄清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思路是什么、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包括实验方法)是什么、研究结果和结论是什么,或者弄清科学家提出的观点是什么、论据是什么、论证过程是什么、意义是什么;然后站在今天的知识层面和技术高度进行评价,从实验材料、研究对象、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方法)、推理过程等角度分析研究的得与失、成功之处与局限之处,或者分析论据是否充足真实、是否可以由已有的论据充分地论证观点、推理过程是必然的还是或然的。最后,在分析局限性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措施,提出新的观点和设想。例如,学习拉马克的进化观点时,用现代遗传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就会发现,虽然存在着理论证据和许多事实证据证明生物个体“用进废退”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是定向变异,定向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因而在进化上是没有意义的。因此,不能用个体身上“用进废退”的事实证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生物进化的原因”。

5主题学习策略

主题有不同层次,从上至下依次为模块主题、章主题、节主题、节内小标题主题。主题学习时,先要弄清主题及其下属低层次主题的含义,然后分析下属低层次主题相互之间的关系、上下层次主题之间的关系,分析教材编写者设立主题网络的意图或根据。最后,在上述基础上寻找出构建知识结构的线索并构建知识结构。主题学习最基础的环节为节主题学习。节主题学习时,先要理解自然段概括段落大意,概括时特别要注意知识适用的范围和条件。接着分析各自然段与小标题之间的关系、编者在小标题之下设立这些自然段的理由,分析各小标题之间的关系、编者在节主题之下设立这些小标题的理由。同时,特别要留意节主题的第一自然段,该段往往总结了主题要研究或介绍的内容。最后,在上述基础上寻找构建知识结构的线索,并结合概念和判断等学习时获得的理解构建出简约、清晰、内在逻辑联系紧密的知识结构。例如,在“细胞的分化”一节,节主题下设立了“细胞分化及其意义”、“细胞的全能性”两个小标题。“细胞分化及其意义”小标题下介绍细胞分化的实例、定义、特点、意义和本质,“细胞的全能性”下介绍斯图尔德实验、细胞全能性定义、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应用、动物细胞全能性特点及相关实验、干细胞。表面上看,细胞的全能性与节主题、干细胞与“细胞的全能性”小标题均是风牛马不相及,但如果注意到细胞分化的“不可逆”特点的适用范围是一般情况进而追问“特殊情况下为什么可逆转”,或者追问“为什么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或者有意识地思考编者这样安排的理由,就会发现其中非常重要的逻辑联系———细胞分化的实质并不是遗传物质的改变,而是基因在特定时空的选择性表达,因而高度分化的细胞仍然含有个体发育即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所需的整套遗传信息。所以,高度分化的细胞在离体和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能够恢复分裂和分化成各种细胞的能力,即具有全能性。而分化程度较低的细胞不需离体即保留有分裂和分化的能力(只是不能分化出个体所有种类的细胞),它们即是干细胞。

上一篇:生物制药范文 下一篇:生物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