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背景下提升中学教师权威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05 06:59:36

网络背景下提升中学教师权威的对策研究

摘要:从古至今,教师权威在教育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然而网络时代的来临,使教师权威正面临着被消解的危险,但由于教师的关键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网络背景下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提升教师权威,从而使教师能够更好地传递知识、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网络;教师权威;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1-0136-03

目前,中学教师权威面临诸多困境与挑战,国内外有不少学者多是从新课程改革的视角切入,把教师权威置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进行解读,分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权威的“消解”与“重构”,而从网络社会视野来直接论述中学教师权威的很少。因此,为了更加有效地提升中学教师权威,确保课堂秩序的有效运行以及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引入网络社会的理论,阐述中学教师权威面临的困境,并提出提升中学教师权威的有效对策。

一、提升中学教师权威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有效传递教学文化。课堂文化能否有效传递,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师权威。这是因为:首先,教师有其丰富的专业知识,技能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容易接受他们所传授的知识、技能以及行为规范,从而完成文化知识的有效传递。在信息网络时代,大众传媒带来庞杂多样的信息,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道德发展不够成熟,容易陷入误区。相比之下,教师曾经过专门的培训,对自己从事的领域非常了解,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再加上有一定的体验生活的能力,所有这些都使得教师必然可以扮演起教育教学中的“权威”角色,这种权威使教师自然成为学生学习的导航者,能够帮助学生辨别筛选信息,规范其行为和思想,使学生更有效地利用网络,增强学习能力及应用知识的能力。

2.有助于维持学校正常秩序。学校作为一个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组织机构,需要以一种有秩序的方式运作,教师权威恰好是满足这一需要的重要手段,是学校秩序的有机环节和必要机制。由此可见,秩序非常重要,它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没有秩序,学校教育一刻也不能进行。同时,为形成良好的教学活动或教学秩序,必须运用教师权威,使学生的行动处于一种有序状态,因为教师权威有助于使学生自我约束,维持正常课堂秩序,有效减少了沟通成本。此外,教师权威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群体的凝聚力。

3.有助于增强教师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教师权威的树立有助于教师自身调整心态,减轻职业压力。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舆论开始质疑教师的作用,来自社会家长学校及自身的压力使得教师处于困境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树立教师权威有助于调整教师自身的心理状态,使其以更加积极饱满的心态应对教育、面对学生。同时,教师权威的建立使得社会舆论有了明确的导向,也使得社会、家长、学校和教师自身对教师形象有了更切合实际的预设。当然,强调树立教师权威也是激励教师不断完善的动力。

二、网络背景下教师权威面临的消解危机及原因分析

1.中学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权威面临挑战及原因。首先,专业知识方面,传统社会信息量小而闭塞,教师所掌握和精通的只是相对狭隘的专业知识,而且更新速度很慢。教师在知识量方面具有绝对权威,教师是学生获得文化知识的主渠道。而在网络社会,知识量大,更新速度极快。任何教师都需要像学生一样持续不断地进行学习。且因特网的发展使学生可以非常方便地获得各种知识和信息,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教师失去了以往在知识经验方面的绝对优势,随着学生信息储备的增多、批判能力的增强使得他们开始审视、质疑教师的知识权威,导致教师知识权威面临消解危机;其次,专业技能方面,专业技能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保证。在传统教学中,主要以书本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教师讲解、做板书,学生听讲、做笔记来传授知识。网络社会中由声音、图像、文本等构成的动态的网络教材不断冲击着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灵活地转换学习内容,有选择地进行学习,以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这种网络直观形象的教学技能符合了学生的需求,从而导致传统的呆板、枯燥的教学方法面临消解危机。

2.中学教师的传统权威面临挑战及原因。在传统教育思想极力推崇“师道尊严”和“尊师重道”的文化氛围中,教师基于身份和地位被赋予权威。然而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中学教师的传统权威也发生了变化,师道尊严面临消解,趋向于民主平等,这主要是因为:首先,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在开放的网络社会,倡导平等、自由地交往,没有权威,自由、开放的网络促使中学生在网络上积极进行探索,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网络中获取信息,并和网友们适时进行互动与交流,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于是拥有更多的资本参与到教学中来,对教师的质疑越来越多,这些变化无疑使教师的训话者形象遭到破坏,时时考验着教师长期在教学中形成的不可侵犯的“神圣”权威,导致“师道尊严”难以维持,同时网络社会非等级化促使师生关系由传统的不平等向民主与平等转化,教师传统的绝对权威地位受到质疑和动摇。

3.中学教师的法定权威面临挑战及原因。在教育制度化的进程中,教师被社会赋予了强制性的高权威地位,并给予法律的保障。不过在网络社会下,教师很难再一味强调自己的法定权威地位,其法定权威从强制性向指导性转变。这主要是因为:首先,教师作为“社会代言人”的合法性受到质疑。因为网络在传递社会文化上具有传播内容十分丰富,速度快,手段日益多样等优势。因此,网络社会下的中学生更容易对教师的法定权威提出质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社会代言人”的实效性,削弱了教师履行社会职责的法定权威;其次,教师的强制性逐渐对中学生失去效力。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等特性使得中学生不用考虑现实社会中法律法规、道德伦理的规范和约束,而是在网络上自由自在的遨游,其主体意识和逆反心理都更强,在师生关系中则表现为对教师或明或暗的反抗,中学教师强制性的管理逐渐失去了对学生的效力。

4.中学教师的感召权面临挑战及原因。感召权主要指教师个人的人格、德行而产生的对学生的影响力。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几乎是排他性地占有着学生的尊敬和崇拜,在教学中,更多的是履行“教书”的职责,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则重视不够。随着网络社会的不断推进,网络教学中的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视听并用,生动地吸引着学生,这对学生更具感召力,中学教师的感召权威不再成为唯一。同时,深受网络多元的的思想和价值观影响,学生对教师有了多种人格与德行诉求,教师要具备学生普遍认同的人格德行已不可能。这表明了网络社会下中学教师很难再获得学生的普遍认同,同时也表明了教师制度权威的作用下降。

上一篇:构建心理地图之策略探究 下一篇:创设有效情境 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