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情境 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

时间:2022-07-30 07:57:39

创设有效情境 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具有情境性,知识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学习情境的性质决定了所学知识在以后情境中再运用的可能性。所以,在课堂中创造积极、良好的教学情境非常重要。

一、虚拟情境设计

一些物理知识从正面理解较为抽象,而若以虚拟法从反面去理解,则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迅速地理解物理知识。所谓虚拟法,就是虚设一个与真实情况相反的物理条件,由此推出一系列想象性的、荒谬的结果,从而证明虚设条件不成立,从反面证实并强化真实的物理结论。这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起到发展其思维能力的作用。

例如,在讲“重力”概念时,引导学生讨论:假如没有重力,会出现一些什么样的生活场景?这个虚拟情境的设计使学生兴趣大增,他们给出了很多有趣的回答:泰山压顶腰不弯,人轻轻一跳就离开了地球……在讲“摩擦”概念时,引导学生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了摩擦力,请说出几个合理的生活场景。学生们畅所欲言,积极地讨论出:人无法走路,无法握住物体,无法戴上手套、穿上袜子……在讲“电流的磁场”时,引导学生讨论:假如没有了电流的磁场,会给人们带来哪些不便?有的说:“就不会有电磁起重机了。”有的说:“就不会有电铃、电话了。”……这一个个虚拟情境的设计,不仅使学生理解了一些物理概念,而且还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达到牢固掌握知识点的目的。

二、实验探究情境设计

学生是充满心理活动的有机个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调动学生的全部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的投入。初中生具有活泼、好奇、乐于动手动脑的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创设实验探究情境,在学生亲自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所以,有必要作好课本上的所有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不能以说代之或在黑板上“做实验”。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小实验,让学生投身其中。如在学习“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时,可以用两手“搓一搓”使手发热和用“哈一哈”使手暖和来体会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方式的等效性,不可因为这些实验似乎“早已知道”而不“动动手”。学生在实验中大都表现非常活跃,通过实验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实现了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三、故事情境设计

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中都含有相关的物理知识,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挖掘故事中的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能为学生创设悬念,激发学生兴趣。

如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时,讲刻舟求剑的故事;在进行“速度”教学时,讲龟兔赛跑的故事,在进行“浮力”教学时,讲曹冲称象的故事,讲阿基米德辨别真假皇冠的故事;在进行“重力”教学时,讲苹果落地的故事,讲比萨斜塔不倒之谜;在进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时,讲苹果变成炮弹的故事;在进行“惯性”教学时,讲太空行走为什么不掉下来的故事;在进行“磁场”教学时,讲指南针的故事;在进行“电流的磁场”教学时,讲科学家奥斯特的故事……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使学生处于典型的物理情境中,出现疑惑,产生冲突,激发动机,从而为发挥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

四、问题情境设计

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成长时期,不可能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适时地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些问题情境,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持久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如在进行“浮力”教学时,可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候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问题的提出立刻引起了学生激烈的讨论。如在复习“物态变化”时,从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出发,提出问题:①为什么吃冰棒解热?②北方冬天的菜窖里为什么通常会放几桶水?③水能灭火是因为水浇在燃烧的物体上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④炎热的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茶叶能否立即打开包装?⑤如何辨别规格、型号相同的两只新旧白炽灯泡?这些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提高了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学生学完了功、功率和机械效率之后,笔者设计了有程序的课堂提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做功多的机械,功率一定大?②做功花时间少的机械,功率一定大?③功率大的机械,一定省力?④省力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⑤功率大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⑥做功多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等等。由于笔者连续不断地启发,促使学生的探索性思维连续不断,从而主动学习,这样有利于培养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

五、艺术情境设计

奇异的动画设计,在引人入胜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如水银有毒,课堂上不能演示托里拆利实验,这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的全过程,通过音、形、声、像等多元信息对学生感官的刺激,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体现了多媒体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魅力。

在学习“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时,课前可以在教室里播放悠扬的音乐,耳濡目染,获取感性认识;课中可列举播放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声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才艺展示:吹口琴、笛子,拉二胡、手风琴等,通过创设这些艺术情境,在给学生以美的艺术熏陶的同时,掌握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

六、竞争情境设计

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对于竞争性、冒险性和趣味性的活动乐不知疲。若利用这一心理,在教学情境中设计一些竞争情境,可激发他们的学习斗志,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可以在自己所教班之间创设竞争情境,如讲一道习题,一班学生想出了两种解法,看我们二班同学能想出几种解题方法?为了比别人多一种解题方法,二班学生立刻投入到了积极地思索和讨论中;也可在一个班中创设竞争情境,可以在男女生之间开展,也可以在小组之间开展。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一节的教学中,先让学生仔细地从平面镜的结构、材料、成像大小、远近上自我观察,然后让一个同学说出自己的观察结论,后边同学仔细倾听,不能重复,看“锣鼓”停时“花”落谁家。如此情境设计,学生的注意力、思维力都得以调动起来。实践证明,多创设学生人人能参与表现自我的情境,能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激情,从而达到学生主体参与的目的。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拓宽学生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同时也将极大地激发师生主体的发展,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上一篇:网络背景下提升中学教师权威的对策研究 下一篇:磨课——让课堂风景这边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