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新疗法:树突状细胞肿瘤免疫治疗

时间:2022-09-05 06:16:07

肿瘤新疗法:树突状细胞肿瘤免疫治疗

由于外界自然环境的污染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肿瘤的发病日趋增多。但早期癌症不易被发现,采取常规的手术/放化疗等手段治疗的复发和转移率较高,因此,探讨新的治疗方法一直是肿瘤专业学者研究的热点。中国人民202医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利用树突状细胞的特性研究出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树突状细胞肿瘤免疫治疗。该中心主任李忠义教授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这项新技术。

记者:目前治疗肿瘤技术有哪些方法?它们在临床应用中有哪些特点?

李忠义:目前,以手术为主,还有放疗和化疗,但副作用大,会引起患者恶心、迷糊、呕吐、厌食、脱发。众所周知,放、化疗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杀死正常细胞,引起病人白细胞降低、免疫力下降、加速癌细胞转移,且反复使用导致病人对化疗、放疗不敏感。

大量的临床结果证明,抗炎致敏树突状细胞(APDC)疫苗和放、化疗结合治疗效果更为明显,不但能提高治愈率和缓解率,提高整体疗效,而且能降低放、化疗的副作用。

记者:树突状细胞为什么会对肿瘤治疗产生影响?

李忠义: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是一类具有典型树突状形态、表面高表达MHC-Ⅱ类分子、能移行至淋巴器官和刺激初始型T细胞增殖活化的细胞。是已知的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anttgen-presenting cells,APC),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直接激活初始型T细胞的APc,能够诱导患者机体产生肿瘤特异性、持久的主动免疫应答。

其特点为:(1)是机体内功能最强、最有效的抗原递呈细胞,能摄取各类抗原。(2)表达丰富的MHC分子、共刺激分子、黏附分子及高水平的Thl型应答主导因子11-12。(3)显著刺激初始型T细胞增殖,体内、外均能激发T细胞增殖,诱导特异性CTL生成。(4)由Dc激活的细胞免疫,特别是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介导的免疫反应,在机体抵御恶性肿瘤和传染性疾病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记者:树突状细胞肿瘤免疫治疗的原理是什么?

李忠义:人体在正常情况下,能够通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癌细胞,利用免疫监视机制防止肿瘤的发生。但当人体免疫力低下的时候肿瘤细胞可逃逸免疫监督系统,抑制有效的免疫应答,导致肿瘤的发生。

APDC疫苗是一种新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是我院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免疫中心合作开展的多项具有国际水平的生物治疗项目之一,是肿瘤治疗中的尖端技术。

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结果显示,应用APDC能够激发机体肿瘤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并且能够建立起持久的抗肿瘤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因此,我们采用患者自身肿瘤细胞抗原,致敏患者自身树突状细胞,制备成瘤苗回输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目前我们研制的新型树突状细胞瘤苗“抗原致敏的人树突状细胞”已通过期临床研究,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并经过临床药理委员会通过,进行并完成了Ⅱ期临床研究。

APDC疫苗是一种对不同肿瘤病人分别进行的治疗,具有高度的个性化、较好的临床疗效以及良好的安全性,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和我国学术界均受到高度评价。美国杜克大学遗传和细胞治疗中心的研究主任埃利一吉尔波瓦说过”APDC是激发机体免疫系统抵御癌症侵袭的有效途径之一。”

记者:树突状细胞肿瘤免疫治疗将对肿瘤治疗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李忠义:采用“抗原致敏的人树突状细胞”进行肿瘤生物基因治疗。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专职性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APC),能摄取和加工递呈抗原,具有强大的激活T细胞的能力,控制着体内免疫反应的过程,在免疫应答中处于中心地位,因而成为肿瘤免疫反应的中心环节。

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技术在第37-39届ASCO和第7届CSCO年会上成为最令人嘱目、最鼓舞人心的焦点。国际著名免疫学家肯萧特曼教授认为:这是一项令该领域的绝大多数研究者惊奇和关注的工作。这一发现是免疫学理论的重要突破,将带动免疫学领域的发展。

记者:使用该技术一个疗程需要多长时间?

李忠义:采用患者术后留取的肿瘤组织制备多肽抗原(也可采用中心抗原库提供和制备的肿瘤多肽抗原)和分采的血液中提取“树突状细胞”,进行自体细胞体外诱导培养扩增,而后分4次回输患者体内,用大量增殖的APDC唤醒免疫系统,对癌细胞发起攻击,消灭癌细胞,22天为一个疗程。

记者:在什么时候实施该技术治疗效果最好?不同阶段实施该技术后有什么样不同的效果?

李忠义:手术后的患者更适合进行生物治疗,既能防止癌细胞的复发与转移,又能杀死已经转移而且检测不到的单个癌细胞。

专家简介:

李忠义,男,1946年5月生,中国人民202医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辽宁省生物技术协会理事、辽宁省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微生物免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基础及临床病毒学杂志编委、微生物学杂志副总编。从事肿瘤生物治疗研究30多年,有坚实的医学基础和较高的理论水平。

由于成果突出,曾荣立个人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自1980年以来,取得国家、军队和省级科技进步奖37项,80余篇,著书3部。

上一篇:科学防晒,需要全面出击 下一篇:给丈夫一些自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