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质量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9-05 09:04:13

学校质量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这表明,随着近年来我国各级教育在数量规模上的迅速发展,“有学上”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上好学”成为教育改革的新要求,提高质量则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和主要任务。而学校教育质量目标确立后,不能束之高阁,必须内化到师生的行动、学校的制度和物质环境中去。如何内化?笔者认为,围绕学校教育目标,进行学校质量文化建设是一条可行的路径。一方面,必须将精神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在建构学校质量文化时,学校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必须同步建设,使精神文化能够渗透、内化其中,成为学校质量文化建设中的一根无形的“红线”。

一、?通过精神文化建设,形成共同的质量价值观

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建设好精神文化,能为学校质量提高提供动力和源泉。学校可以通过调查研究,了解优良传统,找寻文化根脉,提炼学校共同的质量价值观。我校所在的胥口镇有着2?500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吴文化的发祥地。我校想方设法将优秀的地方文化引进校园,依托胥口镇“中国书画之乡”、“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山帮古建营造技艺)”、“藤编技艺”等人文背景,努力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校本文化。学校通过调查、走访、取证,整理出近百年的办学历史,布置了具有地方文化特点的校史馆,组织师生定期参观,努力挖掘德育内涵。在挖掘地方文化和校史文化的过程中,组织全校上下进行广泛讨论,提炼出学校的校本文化精髓:敬、勤、精,并形成文化认同,使我校培养的学生具有特有的风貌:温文尔雅、文明礼貌、勤学睿智、开拓创新。

二、?通过物质文化建设,打造学校质量文化环境

先进的理念,校本化的办学愿景,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去践行。为了物化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校园精神,学校必须倾力打造校园环境文化,营造优质校园生态。我校在新校规划设计时,就已经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淡灰色建筑群宛如一幅清新又淡雅的水墨画,学校行政楼主立面上“求真求美、善学善思、育人育才”的三风鲜明地揭示了学校的教育质量理念。校园花木丛中点缀有镌刻着“勤奋、刻苦”的怪石。校歌编撰、校标设计时,都充分地把质量理念与之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另外,根据校园特点,依托胥口镇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精心规划布置了校园文化环境:文化长廊、美术展览馆、校史馆、藤编室等,使学生在与家乡文化的对话过程中接受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并从小立志勤奋学习,将来把家乡和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此外,建设好融思想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积极开拓学校质量文化建设的新载体,拓展质量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的主动权,使网络成为质量文化建设的新阵地。

三、?通过制度文化建设,提供学校质量文化保障

学校制度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对规范教育教学秩序,达成教育质量目标起着保障作用。加强学校质量文化建设,需要制度文化的保障。在学校质量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依靠全校人员特别是一线教职工,尽量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使学校质量文化达到最佳状态。我校在制订“十二五”发展规划时,充分听取了教师的建议和意见,自下而上,由上至下经过了几轮修改,在此基础上再指导教师制订个人发展规划,个人发展和学校发展成为有机的统一体。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通过严格落实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增强制度的约束力,使之真正成为学校全体人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当然,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必须强化导向机制,不断改进激励措施,以促进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和质量文化的发展。如,随着我镇经济的迅速发展,新胥口人和外来人员子女在我校的比例逐年上升,加上单亲家庭和困难家庭等因素,学校后进生人数呈上升趋势。为此,学校在“十一五”期间将“后进生有效教育的系列案例研究”作为学校的主课题进行研究,并将后进生的转化作为教师考核内容之一,制定相关措施激励教师,以保障每一个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另外,我校行政、工会还通过实施“我很在乎你”系列关爱教职工的活动,建立起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人际关系,使广大教师真切地感受到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

四、?通过行为文化建设,构建学校质量文化载体

师生行为是学校质量文化价值观内化与否的直接体现,也是学校文化的外显方式,它主要包括师生的教育教学行为、言谈举止、交流沟通等。建设行为文化,我校首先重视学科课程建设,开齐开足学科课程,并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深化有效教学研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其次,我们以养成教育为抓手,通过“八项常规评比”、“流动红旗评比”等激励机制,从生活细节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三,围绕《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把德育贯穿到常规教育活动中,并渗透到家庭教育活动中和拓展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和道德习惯。第四,学校通过开展课外兴趣活动,张扬学生个性。每天下午,有五十多个活动项目供学生自由选择,在活动中学生陶冶了情操,增长了才能。通过学校的行为文化建设,学生变得更加文明、儒雅了。

在学校质量文化建设中,当我们关注教育质量的时候,实际上关注的是―什么是好的教育以及怎样通过好的教育获得好的生活,所以,与其说是在关注“质量”不如说是在关注“教育”。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胥口中心小学)

上一篇:为农村孩子撑起一片阅读的天空 下一篇:隔代抚养幼儿的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