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改中英语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时间:2022-09-05 07:34:17

论新课改中英语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摘要:新课程改革给英语教师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同时也给我们的英语教学带来了困境。面对这些困境,我们英语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目标和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我们的教学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新课改;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8)-06-0101-02

一、面临的困境

新课程改革对英语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和挑战,如何以高质量教学迎接挑战,是每一位教师面对的共同课题。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英语教师对新课改的理念,对新课程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并努力将其理念、方法渗透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有不少教师却发现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由此产生了以下困境。

1. 理念与现实的矛盾

由于体制管理和评价的影响,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没有足够进行课改的时间和空间,尤其是夹在应试成绩与素质教育二者中间,造成课改口号喊得响,却时不时“穿新鞋走老路”。

2. 过分依赖多媒体,有“滥用”趋势

多媒体具有使文本形象生动、激发学生兴趣和想象力、增强理解力的作用。但有的教师不考虑用多媒体贯穿课堂是否适合,大量堆砌材料、展示图片,冲淡了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不但劳神费力,还达不到理想效果。还有的教师把多媒体当成了“习题展示台”,使学生、教师身心疲惫,还造成了资源浪费。孰本孰末,值得思考。

3. 课堂活动设计形式化

新课改理念下的英语教学要求对语言实践活动作精心组织、巧妙设计和具体指导。教师对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把握不好,往往会造成以下几种情况:(1)片面追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而撇开教学目标,把一课时任务用了三课时完成,使教学失去了真实性和魅力。(2)活动设计过多,冲淡了教学内容和目的,师生台上台下满堂转,令人眼花缭乱,学生太累,给人以作秀、表演之嫌。(3)课堂活动表演化,质疑问题显得苍白,不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质疑问题应当 赋有科学性、启迪性。如提问语“是不是”、“对不对”就很老套,如改成“为什么”、“比较 A 与 B 有什么区别?”、“你是怎样想的?”,效果就会好些。

4. 未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部分教师要搞新课改,就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方法,不能扬长避短,把传统教法与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方法很好地统一。

5. 教师自身水平有局限

由于教师平时疲于教学任务,缺少英语实践和交流的机会,缺少相应的培训,造成教师综合能力较差,英语思维也被禁锢。

其实,造成以上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英语教学之所以产生这些困境,主要是因为他们在英语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弊病,从而使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低下,造成投入多、产出少的结果。因此,更新教学观念、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解决以上困惑的有效方法。

二、改进的对策

面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要在有限的时间、固定的教材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下完成英语教学,难度是相当大的。可以采取以下的相应措施:

1. 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英语教师应该始终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恰如其分的评价,尊重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发展,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切实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进而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更加认真学习《英语课程标准》,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积极实践,大胆探索,及时总结,为深化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而做出不懈的努力。

同时,英语教师要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明确各项要求,始终置身于英语教学的前沿,积极学习新知识,与时俱进,不断为教学内容注入新的观点和方法,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可以看出,中学英语教师“应具备英语学习策略知识,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应具备较为扎实语言素质的本体知识;应具备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的课程情景知识及与之相关知识的实践性知识;应具备了解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的条件性知识;应具备跨文化意识以及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

2.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成才的起点,是最好的老师。”能否培育、保持和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就是能否成功地进行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一是应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景,有效直观地把学习知识传递给学生。可将课文中的许多场景通过多媒体手段直观呈现出来,使学生记忆深刻。通过多种电化教学手段的采用,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是注重教学的艺术性,诱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学是一门艺术,英语教学要注重艺术性,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心情舒畅,兴趣盎然。教师既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也是学生参与行为的欣赏者,教师有意识地通过声音、图片、形象、表演和活动等一系列能使学生感受到美和体会到满足的教学手段去设计教学的全过程,去诱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中,既获得了参与的乐趣,艺术审美的愉悦体验同时也掌握了教学内容。

3. 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下的英语教学,不能单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评价一名教师教学效果的好与差。而应把眼光放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新教育要求建立民主、求是、和谐的师生关系。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师生关系多为“管制和被管制”、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教育气氛紧张、沉闷、压抑。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空间。因此师生间只能建立了亲密、融洽的关系,学生才有创新的勇气、创新的热情、创新的自信。

二是实施情感教学。微笑是教师永恒的魅力。宽松、和谐的氛围有助于英语教学的实施,教师面带微笑轻松地走进课堂,师生用英语互致问候,把好的心情带给学生,消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压力。采用这种微笑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和谐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为英语教学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把鼓励带给学生,课堂上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每一次实践机会,教师都应给以充分的鼓励和表扬。教师的一声“Very good !”,教师的一个大拇指,都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

4. 加强教师交流与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一是经常进行听课、说课和教法研讨讲座活动。这一类活动能够为教师们解惑答疑,帮助他们解决英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在活动中要打破校与校、镇与镇、区与区的界限,进行充分的交流,互通有无。有条件也可请名师、专家进行辅导,以开阔眼界,拓宽思路。

二是经常进行骨干教师培训工作。骨干教师是各校教学实践的精英和带头人,对他们进行经常性的提高培训,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逐步扩大影响范围。使英语教学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资料: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刘学惠主编:《英语教学新概念》,南京出版社,1994年。

[3]王斌华主编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上一篇:大学英语“读写教学”探讨 下一篇: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差异性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