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放榜之前

时间:2022-09-05 06:33:12

【前言】高考放榜之前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考试结束时 “考得怎么样?” 这样会给孩子造成压力,影响孩子放松心情。 “考得不好也没关系!” 这种刻意的言语反而让孩子觉察出家长对于成绩的重视,会给孩子造成隐形的压力。 “一年这么紧张难熬的日子你都坚持到最后了,爸爸妈妈看到你的努力,真为你感到骄傲!” 不把...

高考放榜之前

高考,是人生重要的一道关口,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每个考生打完这场持久战,接下来的生活就是放松和极度的欢娱,好像很多电视剧里的经典场面,无数学生一起把书扔向天空。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调查显示,每年从高考结束到成绩公布前后,60%至70%的考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近20%的考生会因为过分焦虑而影响日常生活。而考后两周是心理问题高发期,有的深深自责、有的忧心忡忡,这段时间对考生而言,无异于一场“心理高考”。

而在这场“心理战役”中,杀伤力最大的不是成绩,而是父母的态度。考后父母的态度对考生心态的影响相当大,有时甚至远远大于成绩本身。

这是一段微妙的时期,多年后很多孩子表示,对于考试的成败得失自己早已看淡,但父母当时的态度给自己带来的影响或是伤害,却仍然存在。我们不妨来看一看,在敏感的孩子面前,什么话可以说;而父母,又可以真正地为他们做些什么。

父母对孩子说的话

考试结束时

“考得怎么样?”

这样会给孩子造成压力,影响孩子放松心情。

“考得不好也没关系!”

这种刻意的言语反而让孩子觉察出家长对于成绩的重视,会给孩子造成隐形的压力。

“一年这么紧张难熬的日子你都坚持到最后了,爸爸妈妈看到你的努力,真为你感到骄傲!”

不把关注点放在考试本身,承认孩子为考试的付出,承认孩子的努力和坚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和真正的接纳。

成绩公布前

“几点开始查分?你在家查,我们在办公室查!”

放榜前,孩子紧张、焦虑的心情已经累积到一定程度,这种话会让家庭氛围更加紧张,让孩子在心理上更怕面对放榜的现实。很多父母认为陪孩子电话查分,或陪孩子去学校取成绩单是在为孩子提供情绪支持,但对于某些孩子而言,放榜时父母在场会对他们构成压力,结果适得其反。

“不怕,没考好也没关系,大不了咱们重头来!”

这样的家长貌似开明,听来好像在宽慰子女,但在考生看来,他们希望的是父母的全然接纳,包括接纳他们“即使没考好也不想再重头来”的想法。如果孩子害怕考砸之后还要再一次面对考试,这句话反而刺中他们的要害。孩子甚至可能会觉得,家长在暗示他们,考得不好就应该复读,这会让他们感到更加害怕和焦虑。

“明天就要放榜了,爸爸妈妈知道你很紧张,其实爸爸妈妈也有点儿紧张。但爸爸妈妈希望可以尊重你的感受,给你需要的支持。你希不希望爸爸妈妈陪你一起拿成绩呢?”

用询问的语气了解孩子的真实需要,如果孩子希望父母陪伴自己共同面对成绩公布的一刻,那么父母可以告诉孩子:“我们一定会陪着你,成绩好,我们为你高兴;成绩不如预期,我们也不会责怪你,我们只给你支持,不给你压力。”如果孩子觉得父母的陪伴反而会加重自己的紧张,那么父母也可以告诉孩子:“我们尊重你的选择。”如果孩子考得不尽如人意,给孩子一个自己消化心情的时间,不要急躁,等待孩子自己把成绩告诉父母。

父母可以为孩子做的件事

让自己有个坦然的心态

高考结束到放榜之前,考生从极度压抑忽然进入极度放松的状态,激动、兴奋中又伴着深深的不安、空虚、紧张和焦虑。这是一段心理复杂的时期,他们既不愿意家长过度关心,也不希望见到家长刻意、做作的忽略。在这段时期里,家长最好的心态就是坦然。坦然接受孩子的所有想法和做法,不给自己压力,也不给孩子压力。让自己有个坦然的心态,是家长能为孩子做的最重要的事。

让孩子自己整理“资料室”

面对高考后堆积如山的参考书和复习资料,孩子往往不能潇洒地“一扔了之”。扔了,怕考不好以后还得二次利用;留着,每天看见影响心情。父母可以为孩子腾出一块地方,让孩子自己整理“资料室”,把教材、考试资料收拾、排列整齐或收藏起来,这样既培养孩子的生活料理能力,又能减少杂乱的学习材料构成的心理压力和视觉刺激。

启动“我”基金

“你们答应考完就给我买XXX的”“我想去旅游”⋯⋯高考完,家长们往往会面对孩子诸多迫不及待的要求。都答应,怕孩子刹不住车,要求越来越多;不答应,又觉得孩子憋了这么长时间了,这种时候还不答应会影响孩子心情。父母可以力所能及地拿出一些钱,告诉孩子:“这是高考后爸爸妈妈为你准备的基金,现在正式启动。为什么要叫‘我’基金(父母可以随便按照意思来取名字,如用孩子姓名命名等等)呢?因为高考前你一直想实现某个愿望或者梦想,爸爸妈妈都支持你,这笔基金由你自己支配。”

一方面,父母表示出对孩子的信任和支持,另一方面,父母也要告诉孩子,这个假期就只一次性给他这笔基金,父母不会再另外给钱。这样可以让孩子享受到自由自主的感受,也可以在进入大学之前,给孩子一次关于钱的“预备操练”。

给孩子找点儿趣味测试

很多父母都知道,无论孩子考得好不好,他们在疯狂的玩乐发泄过后,也会面临对未来的迷茫。尤其是有些地方的孩子考试后才报志愿,很多家长会找已经上大学的亲戚或朋友的孩子来介绍经验,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但有时也会引起孩子的逆反。父母不如在网上找有趣又有专业性的测试,如九型人格测试、适合职业测试,这样能引导孩子探索自己、了解自己,让孩子在感兴趣的情况下考虑自己的未来。在孩子做完测试,有了一定的思索后,父母可以再引导孩子一起谈关于未来的一些选择和设想。

留出“家人时间”

有些父母会发现,高考过后,孩子玩疯了,夜不归宿,毫无节制,这是长期压抑后必然的强烈宣泄,是正常的现象,但这样的宣泄却会加重孩子空虚的感受。还有些父母会发现孩子由于考试发挥不好或过度焦虑,会把自己隔离起来,不和别人接触。

无论是哪种情况,父母都可以和孩子说:“为了高考,你牺牲了很多,爸爸妈妈也有遗憾,咱们全家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放松地去吃顿饭、看场电影,一起去郊游了。爸爸妈妈知道你有自己的安排,但我们也希望咱们一家人能有‘家人时间’,可以一起做一些全家很久没一起去做的事。”这样,可以让疯狂宣泄的孩子的情绪适当地“收”一下,也可以让压抑的孩子“放”一下。最重要的是,在“家人时间”中,父母不要把话题引到考试或是将来的话题上,而是要在这个时间中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陪伴,给孩子的情绪制造一个稳定的出口。

上一篇:你愿意嫁给“富二代”吗? 下一篇:蕃茄的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