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减负与中小学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时间:2022-09-05 03:07:47

科学减负与中小学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摘要】当前,在开展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的呼声浪潮中,中小学考试评价制度被推向了风口浪尖,备受人们的诟病。虽然中小学考试评价制一直在探索自身的改革,也尝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并未取得应有的良好效果。究其原因是因为改革深度不足以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也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重要性。本文试从科学减负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出发,探索二者的融合发展及意义。

【关键词】科学减负 中小学考试评价制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42-02

一、当前中小学考试评价机制改革的现状分析

1.1“百分制”起决定性作用

考试制度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从隋朝实行科举制开始,就一直在我国人才选拔的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时期的政府和考试机构制定了严格的考试制度防止作弊和徇私。特别是后恢复了高考,对我国的人才选拔和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纵观考试制度在我国的实行是功不可没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考试制度观念陈旧的弊端日益显现,重分数轻能力的特点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对人才的要求,要求改革的呼声不断加大,但当前对中小学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并未触及考试机制重结果轻过程的根本。改革尽管对考试的试题实行简单化、开放化处理,但这都改变不了最后一考的分数作为评价学生依据的命运,无论是小升初,还是中考、高考,依然都是如此,学习期间学生的变化根本不考虑。这种根深蒂固的“一考定终身”的观念不改变,考试制度无论怎么改革都不会有根本性的转变。

1.2 新考试机制流于形式

旧的考试评价机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其旺盛的生命力依然作为人才选拔的重要手段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小升初考试、中考、高考就是最好的例证。在这一背景下,新的评价制度也很难成长起来。

二、科学减负与中小学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融合发展

2.1科学减负:少被动学习,多主动参与

2.1.1 认识的误区

减负的口号已提出很久了,各地区、各学校也响应了国家的号召,积极为学生减负,减少作业或不留作业,不订大量的学习资料而只学习教材,努力做到作业减少与书包减轻。但是这种减负后学生成绩普遍下降的后果令很多学校和老师苦恼,更令很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们苦恼。显然这样的减负是与减负的出发点是相违背的,减轻学生的负担绝不能以牺牲学生的成绩和能力为代价。由于考试机制的存在,使每个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分数,而要获得高分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题海战术,于是中小学生的作业负担越来越重。这种学习只重视分数,不重视能力,纸上做实验,纸上讲品行。为了提高分数,教师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方法外,还要求学生的做题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速度,这必然要求学生重复的练习,这种重复导致学生的学习机械,失去学习的兴趣。如果减负只是简单的减少学生的作业量,而没有改变传统的以追求高分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努力尝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最终肯定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这正是由对减负的错误认识造成的。

2.1.2 科学减负的实质

所谓科学的减负,简单的说,就是既能减轻学生繁重的作业负担,又不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而会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科学减负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出发,利用课堂的授课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重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深刻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减少或者避免课下靠重复做题去掌握知识。所以要做到科学减负,首先,是教学方法的改进。有了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的学习就会事半功倍,不需要依赖大量重复性作业,课后的作业量自然会减少甚至不需要课后作业。其次,科学减负绝不是降低教学要求。减负绝不仅简单的是为了给学生更多的玩耍时间,对正处于求知欲强盛的中小学生,玩耍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课堂上学到的很多知识可以在玩耍中得到应用和补充,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知识。最后,科学减负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减负的根本。减少了很多做作业的时间,看似减少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实际上由于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有了较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可以去反刍知识,实践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2.1.3 把握科学减负与提高质量的最佳结合点

科学减负看似在减,实际在增。减去的只是在盲目追求高分目标下的重复的作业,增加的是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更高的教学质量。认识了科学减负的实质,在今后的减负工作中就不会再简单的认为减少学生的作业就是完成了减负工作,其实这只是科学减负工作的开始。减少学生的作业量是将学生解放出来,获得更多的自由时间和精力,学生利用这旺盛的精力和自由的时间,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去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对知识运用的实践,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2.2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评价机制多元化

2.2.1 考试制度的评价歧途

考试制度的建立根本目的在于选拔人才,这个目的在中国的考试史上,无论是古代的科举制还是近代的百分制从未改变过。后恢复高考更是为了选拔人才投入国家建设,无论科举制还是百分制,名次或者分数只是考试制度得以实施的一个载体,分数绝不能等同于人才。现在社会由于竞争的日益激烈,使考试制度的脚步逐渐走向歧途,将分数直接等同于人才,这种错误的指向必然导致学校的教育事业偏离正确的轨道,这样选的人才也是综合素质发展不健全的。同时,过分的看重考试的分数部分,导致考试的其它功能如诊断和纠正等功能被忽略,甚至很多教师根本不知道可通过考试获得分数之外的更多的信息。这对考试本身的伤害也是巨大的,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更不利于考试评价制度本身的发展与完善。

2.2.2考试评价制度的多项功能

考试评价制度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分数的排队只是其中之一。实际上,分数的排队只是从整体上对学生有一个总的认识,并不一定能够客观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要想改革考试评价制度,使其能更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实际能力,首先必须充分挖掘考试评价制度自身的其它功能。

一是评价和预测功能。这是通过我们平常关注的分数来实现的,通过分数的高低来达到对学生某一阶段的学习情况作出评价,如期末考试是针对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情况等。预测功能主要体现在入学考试时根据上一阶段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对学生进入更高一阶段后的学习能力的预测,如中考和高考。在这一点上,现行考试制度已发展的非常完善,不再赘述。

二是诊断和纠正功能。考试绝不单单是为了评价,更重要的是为了诊断和纠正。通过考试,教师凭借对试卷各种题目解答的对错比例的把握,及时的诊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包括基本知识是否掌握,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是否达到,是否能对知识进行拓展性思考等。教师可根据试卷反馈的信息,及时巩固授课的薄弱环节,调整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纠正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不足,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三是激励功能。考试成绩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励手段,好成绩的取得是一种教与学的双丰收。这种丰收的意义不单表现在分数的高低上,更在分数的存在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的内在的动力。无论是较高分数的“成就感”还是较低分数的“耻辱感”,都会在教师和学生的心里产生一种内驱力,激励他们更加地努力奋进。

2.2.3评价机制多元化

实施科学减负除了要促成考试评价制度的内部革新,深挖考试的多项功能,更要探索评价机制的多元化道路,弱化分数在评价中的比重,增加学生实践能力的考察,努力使评价机制更加的客观、公正、准确。等级制正是当前评价机制的一种多元化探索方式,尽管在执行上遇到种种困难,但无论从设计还是操作都具有较大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提高了对学生能力考评的比重,是一种较为实用的评价方式,在今后的评价机制改革中,还需有关部门加大对这一机制实际运用的推广和监督。同时,中小学考试评价制度也可借鉴外国的评价体制,设置更多开放性的试题,更多的侧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等。总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有助于避免“一考定终身”的简单武断,有利于更好的发现人才和选拔人才。

三、科学减负与中小学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融合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科学减负与中小学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融合使减负没有了成绩降低的后顾之忧,不会再蹈因影响成绩而半途而废的覆辙,使减负工作更有彻底性和长期性,真正给中小学生留有了更多的玩耍时间和实践机会,提高了学习效率。其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使科学减负落到实处,特别是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核更为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最后,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机制的革新在科学减负的要求下深挖了考试评价制度自身的多项功能,并对传统考试评价制度之外的评价方式进行多元化探索,这必将促使学生各项能力得到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教师的教学改革有着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学文.浅论多元化学生评价机制的构建[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S1期

[2]李建芹.谈创造性教师评价机制的构建[J].教育探索.2005年11期

[3]蔡永红.当代美国另类评量的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上一篇: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生命周期... 下一篇:临床医学免疫检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