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写作素质

时间:2022-09-05 12:41:49

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写作素质

【关键词】 语文教学;写作;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4―0046―01

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能力,而教育肩负着培养创新能力的责任和义务。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实施这一任务,具有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教师的每一节课都与学生的生存现状和未来息息相关。教师要在每一节课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的:

一、营造创新平台是前提

教师首先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要相信学生,如果能得到正确的引导和科学的训练,他们中绝大多数会写出有独到见解和独特体验的个性很鲜明的好文章。教师大可不必以思想认识是否有问题,有没有熟练地运用某类文体常见的写作技法等原则来衡量学生的作文,应充分地放开他们的手脚,让他们写自己最想写的故事,说自己最想说的话,做到“以我口写我心,以我手写我心”,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让他们在作文中洗尽社会生活的铅华,流露真性情。

二、 激发写作兴趣是条件

作文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我常常鼓励学生去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感兴趣、愿意写的内容,写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者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自己头脑中想象的事物。同时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鼓励学生将新的感悟,独到的见解融入文章中,在作文中彰显个性。真正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文章。

三、 积累知识素材是基础

作文教学中,我首先转变为写而读的读写结合训练方式,将阅读内容拓展到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有目的地教给学生多种阅读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大纲要求的中学生必读名著、诗词等。其次拓展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让学生自由阅读一些名著,记忆一定量的成语词语、名人名言等。三是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比如,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读书经验介绍,读书心得交流,读书演讲,朗读比赛等活动,激励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逐渐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天长日久,学生就“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通过大量阅读,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书本知识,同时获得了丰富的间接生活经验和信息,增强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使他们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吸纳精华,激发了他们无限的创造潜能。力求达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效果。

四、培养创新思维是关键

1. 突破思维定势,借发散思维求创新。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常规,对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往往囿于习惯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人云亦云,写出的文章缺少个性,缺少创意。这时教师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围绕文题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挖掘文题的内涵,独辟蹊径,写出有创意,有主见之文。“一题多练”便能较好地培养这种能力,可以同一文体从不同角度立意。

2. 反弹琵琶,从立意上标新立异。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大胆地创新,写出具有新意的文章。以成语为例:好为人师:有实力帮助别人是件好事;昙花一现:毕竟有过瞬间的灿烂。再如“街道偶拾”,常规作文多以“慷慨解囊”“乐于助人”为美德,而贬斥那些没有爱心,一毛不拔者。且不说此类文章究竟有多少感染力和影响力,仅就千人一面,千人一心的模式来看,确令人“烦”。其实社会是多元化的,原来存在着许多“竟然”之事,沿街乞讨者有的是大骗子,将好心人的钱骗到手,挥霍一空或购买豪宅,以此角度为之,岂不出新。作文教学要创新,写作者必须具有超常的眼光和智慧,而这可以通过科学的训练和长期的培养获得。

3. 在认真观察实物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洞察力。作文教学必须贴近生活,使作文成为学生观察和感受生活的真实记录,而不是无病,胡编乱造,鹦鹉学舌的产物,可见为师者很有必要培养学生建立在对现实生活观察基础上的敏锐的洞察力。一个具有敏锐洞察力的人,善于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相似中找出差异,从差异中指出共同点或因果关系。文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例子,福楼拜曾要求莫泊桑以《牛车》为例写七篇文章,莫泊桑感到很为难。福楼拜对他说“拉车的牛,早上和晚上神态不一样;赶车的人喝醉了酒和没吃饱对牛的态度不一样;牛饿着肚子上山与饱着肚子赶路明显不同……这些不同的细节举不胜举,如果你仔细观察,就是写出一百篇也不难。”相信这对培养学生观察力会有所启发。

上一篇:弘扬传统文化奠基学校德育 下一篇:建构静练课堂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