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院校研究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

时间:2022-09-04 08:22:50

我国院校研究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以来,高等院校的办学自将会不断增加,面对日益复杂的管理问题和激烈的竞争环境,院校研究在我国受到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发现,大致分为三类:对院校研究理论的研究,包括院校研究的内涵、功能、特性、研究方法、技术手段等;对国外尤其是美国院校研究的分析探索,为中国的高校提供借鉴;分析我国的院校研究,寻找本土化的道路。

关键词:院校研究;高等教育;现状;发展前景

以“院校研究”为关键字输入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http:///),在笔者目历范围内共搜索到348篇有关院校研究的文献资料,其中2004年以前的有15篇,本文主要对2004年以后至今的333篇中部分文献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及在能力范围内阅读几篇英文文献发现,我国学者对院校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对院校研究的研究;对国外尤其是美国院校研究的分析探索;分析我国的院校研究,寻找本土化的道路。

一、对“院校研究”的研究内容

1.院校研究的内涵与性质

院校研究起源于美国,对院校研究的界定,首先应该学习研究美国院校研究的内涵,国外学者对于院校研究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其中马福(Jone A.Muffo,1993):“院校研究是对高等院校提供有关的信息咨询,提高学校的管理,为制定政策提供咨询服务,是一种对高等教育组织或大学的研究。”[4]院校研究协会给出的定义是“院校研究是通过提升对高等院校计划、管理和运转的理解,并促进院校研究得以改进的研究”。[5]由于每个研究者的文化背景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不同的研究者都有对院校研究的不同理解,但都表达了它的核心思想,院校研究就是在一所高校内,针对学校运行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院校研究者为管理者提供信息咨询和决策服务的应用性研究。

2.院校研究的内容和功能

院校研究的功能,根据Susy S.Chan的说法,院校研究的功能随着高校的发展而变化,是一种从“Attention to Data”到“Issue-Driven Analysis”再到“Framework-Guided Synthesis”的功能变化过程。院校研究的功能和范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院校的变革而不断增多,其活动除了涉及数据的分析研究外,逐渐扩大到了学生事务,教师事务及学校运行和发展中出现的院校规划、管理、决策和评估等领域。

美国院校研究协会AIR 在2003年概括的五个领域分别是:(1)学生生活与学习;(2)学术项目、课程和教师问题;(3)院校管理与规划;(4)高等教育协作、政策和院校的社会责任;(5)院校研究实践:理论、方法、技术、工具和伦理。[1]

3.技术和方法

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阶段的院校研究正在不断开发尝试不同的技术在院校研究中的作用。近年来,院校研究广泛吸收借鉴商业发展中的“商业智能”体系,它是一种在商业中广泛使用的使管理者基于数据做出科学决策的一种方法。其中“数据挖掘技术”常用的数据挖掘技巧包括:决策树、神经网络、回归、逻辑回归、关联、聚类、集成等。

“数据挖掘技术”在美国等国被广泛运用,成为众多学者热衷探讨的一种方法技术,但中国的院校研究处于走向规范发展的初级阶段,数据挖掘技术并没有在院校研究中被相关人员应用。高等教育的成本、效率、管理、质量等问题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院校研究在这种环境下要不断引进技术为高校提供可靠有效的数据分析结果,提供更多的数据分享和交流的平台,在时展的背景下,使用新的更加科学的方法技术研究院校发展的新模式非常有必要。

二、对美国院校研究历程发展的分析探索

对美国院校研究的发展历程许多学者有所不同,常桐善教授认为早在十七八十几哈佛耶鲁大学建立时期,具有院校研究性质的活动就开始了;而蔡国春先生则认为不然,虽然有很多学者将院校研究追溯到“建校研究”和“校史研究”,但是“致力于改进院校实践的功能性的院校研究,其最直接的起源应该是始于20世纪上半叶”。[6]美国院校研究的发展脉络还是非常清晰的,蔡国春教授把美国的院校研究划分为兴起阶段(20世纪40年代以前),院校研究的制度化时期(20世纪40年代―20世纪60年代中期),院校研究的功能的扩张时代(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20世纪80中期),高校普及化阶段的院校研究(20世纪80年代中期―今)。对美国发展历程的分析有利于中国院校研究的成长。

三、我国院校研究发展的制约因素及策略分析

1.我国院校研究的发展受到高校内外部的制约因素主要有:

(1)高校外部存在着严重的行政管理,政府管理的过多,高校的自利还没有形成缺乏自由竞争的环境,院校研究缺乏外部驱动力;

(2)从高等学校内部看,管理者院校研究意识不强,缺乏运用院校研究作为现代高校管理的一种手段;

(3)从院校研究活动本身的要求来看,“院校研究赖以生存的数据基础非常薄弱,研究者方法与能力的缺失等也都直接影响了它的有效性、科学性和持续发展。”[7]

(4)社会各界(家长、学生、各类社会群体)缺乏对高校的问责意识,没有形成说明责任的环境,院校研究成长的环境不足。

2.院校研究的发展决策

(1)树立正确的认识,加强院校研究

院校研究是研究者基于所在院校情境、针对院校管理与运行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所作的分析与咨询研究,我们应当正确认识院校研究,区别院校研究与高等教育的研究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开展院校研究。

(2)利用外部环境驱动和行政力量的驱使

不仅应该加强社会力量对高校的问责,而且应该利用政府的力量加强院校研究,“一是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学校权力支配和管理的影响,二是高校内部决策层对于校内事务的支配和组织。推进院校研究在我国的实践,需要这两个方面的行政力量相互作用、共同实施。”[7]

(3)规范建立数据库

应该建立全国性和各级各类的数据资源平台,同时提交本校数据到国家数据库以便于统计分析。

(4)加强培训院校研究专业人员

现有的院校研究人员专业背景多样,真正院校研究专业人员并不多。高等学校应培养院校研究硕博研究生,或者开办各种形式的讲习班,对院校研究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

(5)广泛开展专题研究

院校研究在一定意义上说是高校的一种“自我研究”,通过开展专题研究,展开案例研究,广泛分析每个院校的发展形势,供院校研究人员交流和分析,以便使管理者做出更科学的决策。通过开展专题研究,促进院校研究在更广的范围被认识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蔡国春,郗霏,胡仁东.院校研究在欧洲的发展特征――兼与美国院校研究比较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1,2(32)

[2]蔡国春“院校研究”是什么,不是什么――解读美国“院校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5,11

[3]常桐善.数据挖掘技术在美国院校研究中的应用[J].复旦教育论坛,2009,7(2)

上一篇:浅谈本校幼儿教育专业的建设发展 下一篇:高职摄影类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