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教师的“知心人”

时间:2022-09-04 12:49:49

让学生成为教师的“知心人”

[关键词]理解和信任 情感教育 教育机智 双向交流

钱梦龙说:“教书育人,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师生间心灵的沟通。”但在师生的心灵沟通中,我们过多强调了教师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却忽视了学生对教师的了解和理解,成为教师的“知心人”。双向交流不畅,大大影响了潜移默化的流程和教书育人的效果。

探究学生对老师的不了解、不理解,学生不能成为教师的“知心人”的根由,主要在于教师有许多失当之举:例如,有的教师固执己见、抱守残缺,在心理上与学生保持距离,不能敞开心扉向学生,更容不得学生对自己说长道短。有的教师心存虚荣、强词夺理,在教育教学中往往自以为是,偶有所误,容不得学生批评指正,还要找出种种理由和借口,极力维护所谓“教师形象”。有的教师心存短期意识、敷衍应付,从师生共处始,就压根没打算和学生真诚相处相知,对每一个学生敷衍应付。有的教师为名为利、利用学生,无忠诚事业之心,有获名取利之意,把教书育人仅仅当作一种谋生手段,把学生当作自己获名取利的工具。以上的举例,均是导致师生间心不知、情不通、教育效果不佳的根由,很值得我们反思。

教师能否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关键在学生能否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即只有千方百计让学生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成为教师的“知心人”,学生才会有所触动和行动,收效显著:其一,教师先向学生敞开心扉,把自己该让学生了解的情况坦诚告诉学生,学生就会真切感受到你对他的信任,也才能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倾诉给你。互相交流,也就可能互相理解,从而缩短心灵距离,加深情感。其二,教师坦然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喜怒哀乐真实表现出来,学生就会获取对老师的客观认知,从而感受到真实人格的全部,学会真诚做人,不隐瞒、不浮夸、不做作。其三,教师把自己的情况如实告知学生,也有助于得到他们的理解和信任,有了良性循环,教育功效就会大大提高。

毋容置疑,学生能否成为老师的“知心人”,关键在教师。首先,教师要拥有一颗健康的心态。要努力转变“师长生幼”“师徒如父子”的旧观念,抛弃虚荣心、名利心等杂念,毫无掩饰、毫不做作与每一个学生坦诚相处。其次,要抓住契机,适时倾诉。教师向学生敞开心扉,除了出自坦诚之外,更要讲究倾诉的时机和艺术。要力避有目的的机械的意向性很强的倾诉和盲目重复性的倾诉,因为一切不讲艺术性的方式方法,总会给人一种做作、虚假的感觉,其效果往往甚微。再者,无论在校内或校外,学生了解老师后,难免会有误解、曲解或冒犯老师之处,对此教师要有宽宏的肚量和正确的认识。冒犯往往不是故意,曲解也属正常现象。视之正常,就会冷静地适时疏导。学生总有醒悟之时,一旦醒悟,就会加倍信赖老师,教育效果加倍兑现。

教育育人内含各种教育,其中最为重要的教育就是作为知识教育、技能教育等前提和根基的情感教育,教育机智的根本现在于能否抓住学生的心,努力让学生成为教师的“知心人”,也就是抓住了学生的心,也就是最根本的教育教学艺术之一。

(作者单位:河南永城市实验高中)

上一篇:音乐课堂要创设学生参与的氛围 下一篇: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