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隐认知功能在运动学习中的体现与应用

时间:2022-09-04 11:02:27

内隐认知功能在运动学习中的体现与应用

摘 要: 研究内隐认知的工作机理及功能以及在运学习中的作用具有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内隐认知具有自动性和隐蔽性、大容量性和强健性、稳定性和抗干扰性等本质特征。内隐认知与外显示认知互相提供并利用信息资源,二者表现为相互独立、相互作用、互为主次、互相依存的关系。内隐认知在对运动员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技术动作的评价、创造力的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内隐认知;外显认知;特征;关系;作用

中图分类号:G804.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2010)07-0142-03

Demonst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mplicit Cognition in Sports Le arning

XIE Yong1,FAN Wenjie2

(1.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 ty, Chongqing 400016,China; 2.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Chong 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67,China)

Abstract: The study of implicit cognition in its principle, function and its role in sport s learning is great importance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Implicit cogni tion is automatic, invisible, strong, stable, and antijamming in nature. Impl icit cognition and explicit cognition mutually provide and use information. The y are independent, interfunctional, leadinginturn, and coexisting. Impl icit cogni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ubconsciously educating the athletes , assessing their sports skills, and cultivating their creativity.

Key words: explicit cognition; explicit cognition; nature; relation; rol e

内隐认知也称为为无意识认知。20世纪60年代之后,随着以信息加工 为基本范式的现代认知心理学逐渐兴起,人们才开始了对无意识现象的真正实证研究――内 隐认知研究。内隐认知现今已成为心理学科的研究前沿和研究热点,其研究成果不仅证明了人类内隐认知的存在,而且具有强大的认知功能。运动领域,研究内隐认知在运动学习中的体现应用对运动技能的学习以及运动员的培养等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 内隐认知概述

内隐认知主要指内隐记忆、内隐学习和内隐思维等。内隐记忆是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 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其特点是:人们并 没有觉察到自己拥有这种记忆,也没有下意识地提取这种记忆,但它却在特定任务的操作中 表现出来[1]。内隐学习是指无意识地获得关于刺激情境复杂知识的过程,是一种 产生抽象 知识,平行于外显学习方式的无意识加工[2]。在学习材料内在结构与底层规则的 掌握上, 内隐学习有着外显学习不可替代的优势。有实验研究证实底层规则的顺利迁移过程无需任何 有意识的控制加工来完成。而内隐思维是指缺少注意的思维,即个体思考时,不是指向思考的内容,而是指向其他无关事物[3]。随着内隐认知的深入研究,人们对内隐认知 的特性有了初步的认识。

内隐认知具有自动性和隐蔽性、大容量性和抗干扰性、稳定性和持久性等重要特性。 1)自动性和隐蔽性。和外显认知表现为有明确的意识和目的,有计划有意志努力的控制化 加工过程不同,内隐认知则是在主体意识不到的情况下,不需要意识努力的去自动地进行信息的编码与储存,整合与再次编码储存。它可以发现任务的隐含规则和潜在结构,在新任务中也不需要有意回忆与提取该信息就可以自动地在新任务中显现出来(表现为内隐记忆), 并学会在新的任务环境中对复杂关系作出恰当的反应(表现为内隐学习)。外显加工在意识 阈值之上进行,主体可以清晰地意识到,而内隐加工处于意识阈之下,虽然在自动地进行信 息的编码、储存与整合等加工,但它总是在“悄悄地”地进行,不为人们所察觉,表现为隐 蔽性特征。2)大容量性和强健性。外显认知是一种缓慢的串行传入过程,受阻的因素很 多。因此,外显认知耗费心神,加工的效率低容量有限。内隐认知是一个自动化的快速并行 传入加工过程,该过程不耗心神、容量无限[3]。同时,内隐认知还不受精神病或 神经损伤 的影响和干扰,当神经损伤或精神失常使得外显认知系统的功能发生紊乱时,内隐认知系统 仍能保持正常的功能,表现出特有的强健性特征。3)稳定性和抗干扰性。内隐认知不受 年龄影响、具有低变异及底层过程相同等现象。如,儿童从小就无意识地学到了关于走、跑 、骑车、握筷子等大量的技能知识,但往往也意识不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表现出明显的不 受年龄影响。外显加工相比,内隐加工具有较小的个体差异和总体 变异。甚至内隐加工能力 与标准化的认知能力测验几无相关,即与智商无关。此外,人类及不同种系的动物,内隐加 工的底层过程具有一致性,即只要刺激出现,人以及动物就会对刺激频率、共同发生与否等 信息进行泛化的自动编码。

2 内隐认知的工作机理与功能

2.1 内隐认知的工作机理内隐认知与外显认知在信息资源来源上表现为互相提供和利用。从加工信息来源来看, 外显认知信息有两个来源:一是主体对客体主动进行的认知活动时所编码储存的意识阈上信 息;二是内隐认知中经过自由组合、整合等内隐加工后进入外显认知中的那些信息(也称为 内隐认知的显现化),如直觉、顿悟、灵感等。内隐认知信息有三个来源:一是伴随外显认 知活动而被内隐认知编码储存入头脑的那些信息(主要是意识阈下信息);二是曾经被外显 认知加工过的信息,而后进入内隐认知的那些信息;三是内隐认知信息经过自由组合、整合 等内隐加工后所建构的那些因缺乏必要的刺激条件而暂时储存在内隐认知系统的信息。显然 ,从外显认知信息来源的的第二条途径以及从内隐认知信息来源的的第二条途径知道,外显 认知与内隐认知可以互相提供信息来源[4]。资源的提供过程表明了它们之间信息 资源的相互利用过程。当然,内隐认知与外显认知都是大脑的机能,二者并存于大脑中,都以大脑作为其生 理机制。研究证实[7],外显认知与内隐认知在空间维度上涉及大脑多区域的协调 参与,神 经元的同步激活很可能是信息得以分析加工的一种重要机制。同时,二者都是对客观现实的 反映,这既可以是自身以外的客观事物,也可以是客体自身的情况,包括自身的心理活动。 另外,它们都是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实践对他们起着重要的作用。正是实 践,使得内隐认知的内容进入外显认知,外显认知的内容内化为内隐认知。我国学者李西林 、霍涌泉[5]认为,内隐认知与外显认知可能是一种伴随关系,在问题解决中它们 是不断发 生作用的。在这个过程中,内隐认知机制试图解决有意识提出的问题,把答案又返回意识; 反过来这些答案又可能成为另一个无意识问题解决过程提供意识的传入,从而形成一个巨大 的容量。意识的内容激发了大量的无意识过程,又反过来在无意识的框架内成型。意识与无 意识之间的这种相互依存性特征呈现出“随机通达性”的功能。意识无法离开无意识而单独 存在,反之,无意识也不能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总之,内隐认知与外显认知的工作机理表现为信息资源的相互提供与利用,加工功能的 的 “随机通达性”,两者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人类强大的整体的认知功能。

2.2 内隐认知在认知中的功能外显认知是正常人类个体所独有的功能,其在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早已得到人们 的认可。但外显认知只是人类认知的一个方面,内隐认知也是人类认知功能体系中不可或缺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保障个体的生存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6]。无论从 人类进化还是从个体心理发生的角度看,复杂的无意识知觉和内隐认知机能的出现都大大早 于意识。1)对人类演变发展的功能。内隐认知的存在不仅有利于内隐经验的获得,更有 利于人类进行自动地趋利避害。内隐认知在人类认知的发展轴上比外显认知更靠左,同动物 一样在生存发展中内隐认知起着重要作用。内隐认知在进化中的作用之一就是允许生物体从 环境中自动收集信息,然后运用已经得到的知识来指导其在新异环境中的行为。更重要的是 ,当人类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因某些脑部位损伤造成外显认知机能损伤时,内隐认知却并不 受到牵连,对人类的认知与发展继续担当起责任。2)在人类个体发展中的功能。在外显 认知还未发展成熟之前,内隐认知就能帮助个体发挥着作用。比如儿童自己在玩耍中学习游 戏或玩具比给他(她)讲规则要领学习要快就是这个原理。甚至某种意义上,内隐认知比外 显认知功能更强大,它不受或很少受个体情绪状态的影响,内隐获得的知识能比外显知识保 持更长的时间,具有较强的耐久性。内隐认知具的稳定性,是人类认知系统中基础性很强的 部分,对个体生存与发展具有更为稳定的保障作用。3)认知中的相互补偿功能。从加工 信息的精度看,外显加工的精确性对内隐加工的模糊性是有益的补充。相反,由于外显加工 存在着容易受到阻碍、容易疲劳,这样内隐加工的高效性、持久性对外显加工的的低效性也 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机制补偿。我国心理学家杨治良教授及同事提出的“钢筋水泥”模型很好地说明了内隐认知与外显认知的功能关系[8]。人的认知系统中存在外显认知和内隐认知两个子系统,两个 子系统间 会产生协同作用,使系统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并表现出相互独立、相互作用、互为主 次、互相依存的特征。外显认知和内隐认知共生共存,在心理活动的不同层面有着不同的关系形式。人的整个内心世界就是以内隐认知为“钢筋”,以外显认知为“水泥”构筑起来的相互联系的大厦。如果单有钢筋构不成框架;单有水泥也构不成框架,只有当外显认知和内隐认知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构建一座建筑物的基本框架。因此,内隐认知与外显认知事实上又表现为“互为主次”的功能性特点。

3 内隐认知在运动学习中的体现与应用

3.1 内隐认知对技术评价及训练定势形成的影响裁判对难美项目的打分,观众对运动美的欣赏以及对技术美的认可都离不开内隐认知, 这里面实际上存在着一个评价的问题。所谓“评价”,是指社会群体以其自身的价值准则为 标准,对客观对象进行质与量的比较的社会行为,实质是对主客观一致性程度的判断。根据 比较来判断主客观一致性程度,或用模糊语句称之为大小、好坏、高低、快慢、强弱、优劣 、发展与退步等。而社会群体自身价值准则的形成在认识与评价事物之前就已存在于人们的 头脑中了,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内隐认知过程。当裁判或观众用自身的价值标准评价技术 动作的质量、美观度时显然是有意识的评价过程,但运用的却是某种内隐的价值准则。张浩 认为[9],该价值准则的形成不仅是内隐的,而且其发挥作用的过程也是内隐的。

比如,跳水比赛中当运动员经过一系列漂亮的翻腾与旋转精彩入水后,观众会不假思索 地脱口而出:“哇,好漂亮!”此时,观众根本就不清楚或者根本就没有理会自己究竟运用 了何种价值准则。但实际上,他却已经运用了某种自己也不明确的价值准则(对跳水动作技 术美的认识标准)对该技术动作进行了评价。这种对跳水动作技术美的认识标准就是内隐认 知在不知不觉中自发地、无意之中起作用的。再如,难美性项目比赛中裁判员对运动员技术 动作的评分,虽说是遵照了规则要求,但有的裁判打出的分数往往还是有很大的主观性,同 一动作不同的裁判打的分数有很大的差别,实际上连裁判员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什么要这样打 ,说到底还是裁判员进行了无意识的评价,头脑深处的无意识的评价准则悄悄地影响了他所 打的分数。训练模式是内隐认知的另一种体现。每个教练员或运动员都有自己的训练思路与训练模式,实际上,这种训练思路与训练模式属于认识模式,也是内隐形成的。教练员或运动员的训练模式形成以后,便成为一种思维定势来制约认识,它是自发的,自动地在起作用,是一 个无意识的内隐认知过程。然而,科学训练思路与方法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因此, 教练员和运动员应该自觉地接受新的训练思路与模式,克服自己老的训练模式与思维定势, 但往往这却有很大的难度。

3.2 有利于对运动员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当前,针对提高运动员的思想素质问题除加强对运动员的外显的有意识教育外,还不应 忽视对运动员进行长期的内隐认知教育。只有将外显教育和内隐认知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用 无意识教育的独特优势弥补有意识教育的不足,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的实际效果 。罗海英[10]认为,区别于以理论说教形式为主的外显教育而言,内隐认知教育更 是一种含 而不露的不知不觉的教育,它是通过间接的方法来阐述道理的教育方式,它可以有效地避免 像有意识教育那样直截了当地讲道理、指方向,避免激起运动员的抵触情绪,最终使受运动 员在无形中受到教育,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如汪嘉伟通过组织运动员观看升旗 仪式,使他们在观看升旗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这种教育的特点 就是通过有意义的看不见的活动或一些小事渗透于运动员的训练及日常生 活的之中,使运动员随着不同的载体(诸如文娱活动、社会交往等)悄悄注入运动员的心灵 并在其心灵深处积淀下来,从而使运动员时时处处受到思想的熏陶和人格的塑造作用。尤其 要注意运动环境对运动员的熏陶力,譬如在运动环境中可以张贴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标语对运 动员就可以起到暗示教育的作用。反之,如果在一个脏、乱、差的环境中,运动 员就可能会出现乱弃乱吐痰的行为。此外,还要增强精神教育环境的熏陶力。健康优良的集 体心理环境有利于缔结运动员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形成和谐、拼搏、 友好的人际环境。

3.3 有利于培养运动学习主体的创造力顿悟、直觉及运动灵感等创造力在运动训练创造性认识活动中以及竞技比赛中起到非常 重要的作用。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需要有创造性思维来研究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与新 战术,使自己的运动技术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反之,就会从优势或领先的地位转换为落后、 失败的局面。运动训练的成功是一种艰苦的创造过程,它包含者无数次由量变到质的飞跃, 而每一次飞跃又无一不是教练员与运动员及协作人员智慧与灵感的闪光。要在当今世界体坛 确立自己的霸主地位,没有超人的智慧和创造能力,简直是妄想,运动竞赛的背后早已成为 科技与智慧的较量。顿悟、直觉及运动灵感就是教练员、运动员及协作人员在训练过程中最 具创造力的动态展示,是训练者们用整个生命与训练、比赛活动相撞击而产生的创新火花。 具体而言,运动灵感或顿悟是指训练过程中,教练员与运动员情绪处于奋发激昂、思维处于 活跃升华状态时,由于外界某种事物或诱因的启发,突然使正在探索的或者长期探讨而未解 决的训练问题或难题得到明确解决的精神活动[11]。其实,运动主体的顿悟、直觉 及运动灵 感等创造力正是源于运动主体长期内隐认知的结果,源于头脑中存储的长期经验和经历。内 隐认知理论关于灵感的心里机制表明[12],运动灵感是借助于记忆库中运动信息连 贯性的逐 渐增强而产生的。思考者最初不成功的努力激活了记忆信息,使他对得到环境线索(新信息 )变得敏感。这种信息碰撞部分的激活了其他有关记忆痕迹的信息,从而增强了有助于发生 问题直觉的信息连贯性。连贯性逐渐增强到使信息的新奇组合成为可能的水平。当对基本记 忆痕迹的激活作用达到了发现一种顿悟型答案所需阈限时,直觉就导致了顿悟、灵感的出现 。可见,运动灵感、顿悟以及高峰体验等创造力元素正是内隐认知积累效应的结果。总之, 内隐认知为开发利用这些创造力提供了诱人的前景。运动实践中,学习主体应积极利用内隐 认知的显现化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4 小 结

综上所述,内隐认知的发现与研究打破了仅仅重视外显认知的单一局面,为更加全面、 深入地认识人类认知系统的多重性及认知过程的内在规律提供了新的视角。内隐认知是人类 认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自动性和隐蔽性、大容量性和强健性、稳定性和抗干扰性 等本质特征,内隐认知与外显示认知在加工过程中互相提供信息资源并互相利用,加工功能 的的补偿性性与“随机通达性”决定了它们在认知中作用的互补性,两者的结合形成了人类 强大的整体的功能。外显认知在逻辑分析与理性认识中占有优势,内隐认知在保障个体的生 存与发展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二者表现为相互独立、相互作用、互为主次、互相 依存的关系。内隐认知在对运动员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技术动作的评价、创造力的培养等 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Milner B.,corkin s., Teuber HL. Further analysis of hippocam pa lam nesic syndrome:14 year follow-up study of HM[J].Neuropsychologia,1968,6:215-2 34.

[2]Reber,P.J. & L.R. Spuire. Encapsulation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memo ry insequence learning [J]. 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1998,10(2):248-263 .

[3]庞捷敏,原献学,李建升.无意识研究新进展:无意识思维理论述评[J].心理学探新 ,2007,48-11.

[4]崔立中.论创新的意识加工与无意识加工[J].辽宁师专学报,2003,1:1-3.

[5]李西林,霍涌泉.意识与无意识关系新解[J].西北师大学报,2005,4:91-95.

[6]陶沙,李蓓蕾.内隐认知:认识人类认知与学习的新窗口[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2,4:12-19.

[7]柯学,隋南,沈德立.脑的感知觉无意识加工及其研究进展[J].心理学报,2001,1: 88-93.

[8]杨治良.高桦.郭力平,?社会认知具有更强的内隐性――兼论内隐和外显的“钢筋水 泥”关系[J].心理学报,1998,30(1):1-6.

[9]张浩.论潜意识或无意识认识[J].东岳论丛,2002,3:126-130.

[10]罗海英.浅谈无意识教育[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2,3.

[11]范文杰,戴雪梅,杨洪.论运动灵感及其捕捉[J].中国体育科技,2005:5:8-11.

[12]M.S.Gazzaniga主编.认知神经科学.沈政等译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758-759.

上一篇:世界优秀男子网球单打选手正手进攻的对比研究 下一篇:关于中国体育学科危机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