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利率下降空间有限

时间:2022-09-04 10:42:26

商业银行利率下降空间有限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可能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的负面影响,为了扩大内需保证经济增长,2008年下半年,央行货币政策开始出现重大逆转,即由紧缩的货币政策转变为宽松的货币政策。随之,从2008年9月份开始,央行连续5次下调存贷款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从而使得2008年11月之后,商业银行信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

利率一降再降,

为何不会降至零水平

不过,无论是最近的CPI和PPI下降,还是整个世界经济开始衰退,市场对国内商业银行利率水平的关注更是前所未有的。因为,在不少市场分析员看来,2009年1月份CPI下降到1%,PPI更是负增长3%以上,这些自然为央行利率下调留下了巨大的空间。但是,从央行最近的货币政策报告来看,央行未来的降息空间并不大。现在我们要问的问题是,央行未来的降息空间到底有多大?为什么不如有些媒体或研究机构所说,世界各国特别是美国的利率水平早就降到零了,中国的利率为什么不会降到零水平?其原因何在?

一般来说,利率是金融市场资金的价格,利率的变化决定于资金的供求关系及企业与个人的融资行为。而且融资需求的多样性,自然会产生不同的融资方式、不同的融资市场及利率水平。但是,这些只能是对成熟的市场而言,对中国来说由于离完全利率市场程度还相差很多,因此,其情况则是有所不同的。

我们先来看一下中国的利率水平、利率制度及利率形成机制。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特别是2008年9月份以来,全球各国利率一降再降,美国和日本已经趋向于零利率,加拿大与英国的利率仅为1%等等。在全球一片低利率或零利率的潮流中,中国也没有袖手旁观,在同一时间,央行也连续5次降低国内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已经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政策利率引导市场利率变动,从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比如,目前发达国家央行政策利率基本上都是短期公开市场的操作利率,这种利率基本上是一种完全市场化的利率,因此,央行对政策利率调整引导市场利率有很强的作用。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利率也包括机构之间的批发利率和对客户的零售利率,两者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这也是整个金融市场利率变化的基础。不过,对中国来说,目前利率有完全市场化的利率,如货币市场拆借利率、回购交易利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或上海利率;也有准市场利率,如存贷款利率的上下限管理,还有央行完全管制的利率,如存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利率等,而央行的基准利率是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因此,从利率制度的设置来看,我国与欧美国家并不一样。

并不能说中国的利率水平高于欧美国家

随着最近国内CPI与PPI的回落,不少人认为国内商业银行的利率仍然偏高,商业银行的利率仍然有很大的下降空间。但实际上,这些人所指的全球各国金融市场的利率与国内商业银行的利率并不是同一种利率,两种利率的期限与性质是不相同的。前者多被认为是货币市场银行间同业隔夜拆借利率,它既是央行的政策利率,也是来自短期公开金融市场的批发利率,而这种利率在中国也是正在形成的上海利率。如果大家都以货币市场的短期公开市场利率来进行比较,其相差很小。比如,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值为0―0.25%,实际水平为0.1%,批发性质的欧元区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为1.2%,而中国相对应的上海利率为0.82%,比美国的同类利率高出0.72%,比欧元区的同类利率低了0.38%;美元三个月的libor(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为1.24%,欧元区三个月的euribor(欧元区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为2.05%,而中国的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为1.34%,与美国同类利率相差不大,但是低于欧元区同类利率达0.71%。

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是零售利率。由于零售利率与批发利率的性质不同,其差别自然也不小。如果我们以国内商业银行存贷款与相应欧美国家商业银行同类利率进行比较,其差距不会太大。比如,中国一年期存款利率为2.25%,与之对应的是美国大型银行一年期定期存单(CD)客户零售利率水平在2.14%左右,即2.0%―2.25%,中美两国差距不大;而欧元区的同类利率为4.27%,高出中国两个多百分点。目前,中国商业银行一年期的贷款利率为5.31%,贷款利率下限为4.78%,美国商业银行最优惠利率为3.25%,低于中国同类利率1.5个百分点;中国商业银行对企业一年期平均贷款利率为6.23%,欧元区同类利率为6.04%,略低于中国0.19个百分点。从住房按揭贷款利率来看,中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利率为4.158%(7折优惠),而美国住房按揭最优惠利率为5.6%左右,欧元区的同类利率为5.27%。也就是说,欧美国家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利率都比中国同类利率要高。

从上述的比较可以看到,尽管目前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利率水平都处于一个极低的水平,但是由于我们与这些国家的基准利率不同,因此并不能说中国的利率水平高于欧美国家。如果用同类利率比较,实际上,中国利率水平与欧美国家差距不大,有些利率是高一些,但另一些利率则低一些,总体水平相差不大。只不过,由于中国利率市场化程度比这些国家低,利率对市场的反应没有这些国家敏感。特别是,由于上海利率刚刚起步,因此,目前国内金融市场主要是以一年期商业银行存贷利率作为基准利率,而不是如美国以批发利率作基准利率。

中国商业银行利率下调空间并不大

还有,近几年来,中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不断走向市场化,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它仍然是一种央行管制下的利率。特别是当央行基准利率的市场化程度较低时,不仅会弱化对市场的引导作用,即货币机制传导不畅,而且容易导致整个金融市场价格机制的扭曲。因为,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利率的市场化就在于央行不断根据市场的变化来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在于商业银行的利率实行存款利率的上限管理,贷款利率的下限管理(即存款利率规定一个上限,商业银行在这个上限下可以浮动,但不可突破这个上限;而对于贷款利率,则规定一个下限,商业在这个下限上可以自由浮动,但不可突破这个下限)。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商业银行通过竞争让存贷款利率上下浮动,但是这种浮动只能是十分有限的,这种利率最为核心的东西是受到严格管制的。正因为政府对利率最严格的管制,也就形成了国内商业银行不同的利益格局及行为激励机制。

2008年下半年,由于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严重冲击,央行货币政策出现重大转变,由从紧的货币政策改变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随之央行连续5次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为了扩大房地产内需,还出台了房地产消费信贷优惠的七折利率政策。在这种情况下,利率调整出现的情况是,活期存款利率由0.72%下降到0.36%,下降幅度达50%;一年期存款利率由4.14%下降到2.25%,下降幅度达84%;一年期贷款利率由7.20%下降到5.31%,下降幅度达36%;5年以上的按揭贷款利率由6.579%(85折)下降到4.158%(7折),下降幅度达58%以上。

从上述的数字变化,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利率调整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由于这种利率是央行调整商业银行零售利率,通过直接价格干预以倾向性方式来调整存款人、商业银行、贷款人及按揭贷款人的利益关系,因此,在这种利益调整中,央行更倾向于商业银行的利益;二是这几次利率调整,存款利率下降幅度明显大于贷款利率下降幅度,特别是活期存款利率下降的幅度竟达50%;三是由于存款利率下降幅度大并且贷款利率下降幅度小于存款利率,这自然通过人为的方式拉大了存贷款利差,从而出现政策调整明显的倾向性,而不是市场供求关系变化所使然;四是这几次利率的调整,其实也是央行如何在国务院的政策与商业银行利益之间寻求利益平衡。比如,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7折利率优惠(这种利率已经比欧美国家同类利率低了一个多百分点),政府政策的目的是鼓励更多的居民进入房地产市场,扩大内需,但是这样的利率政策让商业银行处于不利的条件,使得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迅速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央行只好更多地保证商业银行的利益。这就是为什么存款利率调整幅度要大于贷款利率调整幅度的原因所在;五是当前利率市场化十分迫切,但要往前推进又十分困难。因为,政府对利率管制过多,市场有效的利率定价机制根本无法形成,但由于政府对利率管制,反而成了一种利益转移机制。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前中国商业银行利率下调的空间不是太大。因为,如果与同一利率作比较,中国商业银行利率与国际上不少国家商业银行的同类利率水平相差不是太大。还有,在利率水平向下调整的过程中,使存贷差越来越小,这不仅压缩了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也增加了商业银行的风险,如何权衡这个问题,是值得央行密切关注的问题。特别是,面对房地产销售的萎缩,房地产开发商希望中央政府利率水平进一步下移,但是目前国内住房按揭贷款利率低于美国同类的利率水平,这种利率的下降空间也是有限的。再加上,最近银行信贷增长的狂飙,利率水平是否能够下移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全球经济都出现全面周期性调整时,国内房地产市场价格同样也出现较大调整,如果政府要求商业银行降低利率来扩大房地产内需,那么商业银行的潜在风险一定会快速积累,从而引发国内商业银行资产发生质的变化。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中国离金融危机或银行危机也就不会远了。

总之,在没有形成商业银行有效利率的运作机制前,希望通过利率水平的变化来改变当前融资行为,其起到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特别是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利率水平与国际上其他国家同类利率相比差别不大,在此情况下,国内商业银行利率水平没有多少下降的空间,否则商业银行的潜在风险会在短期内快速积累。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上一篇:并购贷款助力产业资本逆势扩张 下一篇:上市公司年终分红岂能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