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前列腺炎综合治疗120例报告

时间:2022-09-04 09:27:12

慢性前列腺炎综合治疗120例报告

【中图分类号】R69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09)01-0048-02

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种好发于青壮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约占泌尿外科门诊量的1/4。男性一生中曾经出现过前列腺炎症状者约占50%[1]。其症状复杂多样,统称为前列腺炎综合征。临床表现以排尿异常多见,疼痛是其主要症状,下降及神经衰弱者也较常见。尽管这些症状不会威胁到生命,但会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我科门诊于2007年2月~2008年8月对12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以α1受体阻滞剂马沙尼为主要治疗药物,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氧氟沙星及其他对症治疗药物,以及对患者的生活指导、心理释疑等综合治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20例,年龄18~50岁,平均32.5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1.5年。诊断依据:①耻骨上、会及部疼痛不适,部分患者有下降及神经衰弱症状。②尿频、尿不尽感,常有尿意,部分患者尿道外口有白色分泌物溢出。③前列腺压痛阳性,部分患者前列腺液镜检WBC>10/HP,卵磷脂小体减少。具有以上三条中两条或以上者,可明确诊断。除外前列腺癌、前列腺结核及尿道狭窄等其他疾病。

2 治疗方法

2.1 药物治疗:马沙尼2mg/d,睡前服,疗程4w。氧氟沙星0.4/d。饭后顿服,疗程4周。疼痛显著者,双氯芬酸50mg,每日2次,口服,疼痛缓解后停服。ED者间断使用万艾可100mg/次;者,万艾可50mg/次。神经衰弱症状明显者,积极对症治疗,随慢性前列腺炎主要症状缓解而消失。

2.2 生活指导:戒酒、戒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规律的性生活(1次/w)或每周1次排精,有前列腺腺管引流的治疗作用。避免久坐、骑自行车,驾驶员改坐空心气垫以防会受压。运动锻炼,增强体质。

2.3 耐心细致、客观合理地向患者解释病情,解除患者焦虑不安的心理负担,使患者建立起战胜疾病的自信心。以最大的同情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与患者沟通,得到患者的信赖与合作,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3 疗效评估

①疗效满意: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者74例,占62%;②疗效较满意:大部分症状、体征消失或改善者36例,占30%。总显效率92%。③疗效较差:部分症状消失或改善者10例,占8%。

4 讨论

α1受体阻滞剂马沙尼(盐酸特拉唑嗪)可选择性的作用于后尿道、膀胱颈、前列腺部α受体,解除膀胱颈及前列腺部尿道痉挛,增加尿流率,促进膀胱排空,减低尿道闭合压,防止前列腺内尿液反流,有利于控制感染。同时作用于盆底交感神经,解除盆底肌痉挛,缓解会阴及盆底紧张性肌痛。研究发现。受体阻滞药具有一定程度改善的作用,这对于合并障碍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大有裨益。α受体阻滞药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痛中最重要的药物[2]。有学者研究证实,即使是单纯的非细菌性慢性前列腺炎也不能完全排除某些目前尚不能检测出来的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可能[1],笔者认为抗生素在慢性前列腺炎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氧氟沙星为广谱抗菌药,口服吸收迅速完全,生物利用度高(85%~95%),90%以上以原形从尿中排出。氧氟沙星可以明显改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症状,与α1受体阻滞剂马沙尼联用,具有协同效应。

慢性前列腺炎的致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复杂。近来有人认为,慢性前列腺炎是多种致病因素、多种致病机制先后序贯作用的病变,感染、尿液免疫原刺激、盆底“创伤”和精神应激作为起始因素,经炎症等免疫反应或神经原性病变通路,从而导致前列腺炎症状。目前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和疗效评价尚缺乏统一认识。临床上对慢性前列腺炎进行多种方法的联合治疗,对进一步改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症状具有重要意义。疗效判定上应强调以症状缓解为核心,而非实验室检查或影像学检查结果的正常[3]。武立新等研究认为,前列腺液中白细胞计数与前列腺炎症状无平行关系。并进一步提出慢性前列腺炎治疗时不应刻意追求前列腺液中的白细胞指标正常,而以前列腺炎症状缓解为目标[4]。笔者体会诊治慢性前列腺炎的全过程中,还应重视慢性前列腺炎对患者心理上的影响。尤其当前社会上一些负面信息的渲染,甚至心理暗示,使患者背负上沉重的心理负担,使生理上的病变形成恶性循环,更让慢性前列腺炎成为一种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的疾病。所以在科学合理用药的同时,重视对患者的生活指导、心理释疑。医生的服务态度、工作方法在诊治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参考文献】

[1] 苏鸿学,金滨,刘明等.抗生素在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7,23:538~539.

[2] 郭应禄,李宏军.前列腺炎[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254~258.

[3] 王晓峰,叶海云等.前列腺炎研究现状:困惑与希望[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8,29:510.

[4] 武立新,梁朝朝,唐智国等.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与临床症状的相关分析.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6,27:194~196.

[收稿 2008-12-10]

上一篇:婴儿佝偻病98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全反式维甲酸与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