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佝偻病98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5-09 03:54:32

婴儿佝偻病98例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09)01-0049-01

佝偻病是小儿多见的慢性营养缺乏症,俗称软骨病,多发生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该病虽然不直接危及生命,但能使婴幼儿体质虚弱,抵抗力降低,容易感冒、腹泻和食欲减弱。佝偻病患儿的表现:早期有烦躁爱哭、睡眠不安,在哺乳和睡觉时爱出汗,汗有酸味,并刺激头皮发痒,于是在枕头上摩擦而出现后头部环状脱发,称为“枕秃”。这些症状出现在2~3个月的婴儿,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就会逐渐出现骨骼症状。为了探讨佝偻病的诊断标准,笔者对2000~2005年间98例婴儿进行了佝偻病相关指标的调查、检测与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所有病例均系进行体格检查的健康婴儿,共98例,年龄2~12个月。近2w内无急性感染史,既往无慢性病史。

1.2 方法:由专人负责关于喂养史、临床症状的询问,并进行体格检查。在未获得辅助检查结果之前,仅根据病史、体检结果,做出有无佝偻病及其分期诊断。与此同时,取血查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ALP)、1,25-二羟维生素D浓度及左胸X线摄片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诊断:单纯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诊断为无佝偻病的正常婴儿38例,年龄2~12个月,平均6.3个月;有活动期佝偻病者60例,年龄2~9.3个月,绝大多数为轻度佝偻病,其中初期25例,极期28例,恢复期7例。

2.2 实验室检查诊断:检查血钙83例,正常78例;血磷全部高于4mg,34例血磷高于6mg。骨碱性磷酸酶正常21例,其中临床诊断为无佝偻病者10例,有佝偻病者11例;>200U/L 77例,其中临床诊断为无佝偻病者27例,有佝偻病者50例。58例检测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浓度,正常38例,高于125nmol/L 17例,小于25nmol/L者3例。所有病例左腕X线摄片,无一例异常发现。

3 讨论

临床症状、体征是诊断佝偻病的基本条件,NBAP检查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是诊断佝偻病较好的客观检测指标,但单纯以临床表现或不加分析地强调某一检查结果,很可能会造成误诊或漏诊。将临床与辅助检查综合分析,才能更加可靠、准确诊断为佝偻病。

由于大多数家长都具备简单的佝偻病防治知识,特别是在城市,都较早地预防性服用了维生素D和钙剂,因此,一般在进行长骨干骺端X线检查时很少有异常发现,血钙、磷的降低也少见;相反,多汗、易惊、郝氏沟、肋缘外翻等症状、体征却常见,本组情况即是如此。

血钙不能代表身体的钙储备。血钙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这是生命的基本要素之一,一旦血钙低于正常值,会产生抽搐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危害。所以无论如何机体会动员所有的钙储备来保证血钙的正常值,这时就会动用到骨钙,所以,骨钙才能反映身体钙的实际情况。骨碱性磷酸酶就能反映钙。结果表明,38例正常婴儿中,骨碱性磷酸酶≤200U/L的仅有10例(26.32%);不过,在60例临床诊断为佝偻病的患儿中,NBAP>200U/L者49例(81.67%)。

58例检测了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浓度。结果表明,临床诊断无佝偻病,同时做了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检测的27例中,26例正常或者高于正常范围,占96.30%,仅有1例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浓度降低;临床诊断有活动期佝偻病,同时做了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检测的30例中,仅有2例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浓度降低(6.67%);其他28例均在正常范围以上(93.33%)。显然上述临床表现并非主要因缺乏维生素D所致。因此,对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诊断标准需要进一步探讨,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化。

总之,对于佝偻病的诊断,既不能单以临床表现来判断,也不能过分强调某一项辅助检查的结果,应以临床表现、骨NBAP、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浓度综合分析,才能符合临床诊断。

【参考文献】

[1] 张淑莲,王晋清,宋洪流等.婴幼儿佝偻病患病情况调查及早期诊断的研究[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1,15(1):11~13.

[2] 蔡力民,刘苓,陈蕴等.佝偻病实验室检查结果对照研究[J].安徽医学,2002,23(6):36~37.

[收稿 2008-11-12]

上一篇:65例婴幼儿哮鸣音病因分析 下一篇:慢性前列腺炎综合治疗120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