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多媒体技术与生物习题课有效教学的关系

时间:2022-09-03 11:16:07

反思多媒体技术与生物习题课有效教学的关系

随着学校现代化的创建,电教设施的不断完善,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不仅如此,学校还要求老师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以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在工作的第二年就开始用PowerPoint及Macromedia Authorware进行教学了,当时的计算机还多采用3.5寸的软盘。由于比较新颖,课件中有较多的图片甚至动画,确实也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至今,我还记得用Authorware制作课件而忙碌到深夜的场景。接下来,我连续几年在高三任教,就逐渐发现了多媒体技术的一些问题:在光线较强时,学生不容易看清楚,特别是后排学生;多媒体技术虽然图文并茂、表现形式多样,但是容易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这样课堂效率反而降低,更关键的是,高三的习题课较多,如果学生手里没有材料,就用PowerPoint投影了很多题,分析了一节课,较多学生反映能掌握的却不多。考虑到这么多的消极因素,又由于当时提倡教学案的方式教学,在课堂上多媒体技术运用得越来越少。现在结合习题课的有效性进行反思,多媒体技术虽然有诸多限制,但是它的优势对于增强习题课教学效果确实很显著,关键是如何合理利用。我谈谈几点亲身体会。

一、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与增大习题课课堂容量的关系

现在老师们一提起多媒体技术,就想到了能增大课堂容量。确实,在传统课堂45分钟内靠“一支粉笔一张嘴”,写得再多,说得再多,学生能接受与预想相比往往差距很大。一项研究显示,对于教师一节课的讲授,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平均回忆率仅为5%。而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文字、图像、影片、声音等综合呈现在课堂中,让学生调用更多的感官学习,自然课堂教学的容量和吸引力都大大加强了,而且能补充和拓展大量的课外内容。但是如果不能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就难免出现应用不当甚至滥用的现象。特别是习题课,如果只是将一道道题目用多媒体投出,老师在课堂上盯着屏幕讲题对答案,学生在下面应接不暇抬头“欣赏”,那么不仅没有增大课堂容量,反而不如传统课堂上的讲练评的教学效果好。因此,要正确认识到多媒体技术有它的优势,但不是只要用多媒体就能够增大容量,甚至要认识到提高习题课的有效性,增大习题课课堂容量不是最终目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更重要。所以,将习题中不容易用语言描述的或用多媒体技术能更好帮助学生理解的加以展示;将学生的错题呈现在屏幕上让师生共同分析;将相似的易错点进行归类加以知识点网络化,等等,这样自然而然就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从根本上体现了多媒体技术为传统课堂所不能比拟的优势。

二、正确对待多媒体习题课教学与传统习题课教学的关系

由于多媒体技术实现了多种教学媒体的结合,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认识规律,也就出现了在课堂上只要出现多媒体技术就认为是新型的教学方式的观点。在不少老师看来,课件制作越新颖,就越符合最新的教育理念。我在一开始也有这样的误解,因此总在制作课件上而不是备课上花费大量的精力,但是慢慢我也发现过多的视听刺激反而易让学生产生疲劳,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走马灯式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升反降。板书设计等传统的手段也被抛之脑后,很多课堂不再重视板书,黑板要么空无一物,要么当做草稿纸。其实,教学方式要更新,但这并不取决于你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而是取决于教学观念的与时俱进。

传统习题课上的逐题讲逐题练固然无法使课堂高效,但如果无法认识到新的教学理念中应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起主导作用,那么即使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也无法实现习题课堂上的有效性。不少老师按照多媒体课件的设计顺序播放式上课,一旦出现变化——本应成为课堂契机,就抓不住,急得满头汗;要么出现问题就把课件调来调去,本应有的从容应对反而做不到了。这种貌似新颖的“教学方式”自然还是本质上的填鸭式教学,虽然形式上有变化。我认为,要想真正实现课堂有效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和情感学习等能力,就应该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之上,真正关注学生,在备课、上课、听课及反思上下足工夫,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缺少思考的现状。多媒体技术不是能不用就不用,而是不该用就不用,用得合理,自然就会增强习题课的课堂效果。总之,不能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理由而放弃师生互动和交流,而应把时间和空间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思考,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保证。

三、正确应用多媒体技术组合生物习题课教学

既然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一种有效教学的辅助手段,那么将多媒体引入课堂,让多媒体组合生物习题课,提高传统习题课的有效性就十分必要。在组合这一环节中,首先,应该根据备课需要,精心准备多媒体,而不能利用网络,直接使用现成的课件。其次,多媒体快速变化的特点使得对于重点要点不能长时间停留,因此板书应与多媒体同样进行合理组合,而不能全盘替代或摒弃。由于生物学本身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近年来考查要求中加大了实验内容的比重,涉及实验考点的习题更多体现了科学思维的培养和实验能力。因此在实验类型的生物习题课中,教师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实验掌握实验技能。这时如果仅通过多媒体演示给学生进行讲解,那么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仍无法提高。比如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探究,仅仅通过文字、图片学生还是很难掌握,这时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演示在本质上仍无改变。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实验技能的目的,在习题中才能实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总之,反思多媒体技术与生物习题课有效性的关系: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辅助作用,确实可以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增强教学有效性,但教师要认识到多媒体技术仅是一种教学手段,并非只要用多媒体技术就能提高课堂的效率。另外,对多媒体技术的认识也不能仅限于演示,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实现师生之间的反馈与交流更能体现多媒体技术的价值。而这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生物习题课这种课型,如果能通过多媒体技术加强知识的反馈及增加课堂的容量,就一定能解决常规的教学中问题,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上一篇:如何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 下一篇:高校分子生命科学教育的现状、特点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