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浅析

时间:2022-09-03 10:31:56

英语教学浅析

摘要: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课程方案一旦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关键。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中优化和创新英语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说、多用英语。笔者提出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中学英语的几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学习兴趣 因材施教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将他们的潜力挖掘出来,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提高英语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展示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教法、渊博的知识,真正让学生折服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方法之一。因此,新课改下优化和创新英语教学方法的途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过去我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认识甚少,似乎只要解决了动机问题,自然就会对学习英语产生兴趣,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兴趣”不应与“娱乐”混淆,也不能被堪称是对感知的直接刺激。我们应从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思维的深处发现兴趣的源头,使学生觉得英语学习既有意义又十分有趣,而不是说一些肤浅的笑话让学生取乐。同时,兴趣的概念又是多层次、多方位的,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中学英语课内容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练习应生动、幽默,带有挑战性,还可以利用投影仪、录音机、动作、表情、小表演等多种直观手段,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化难为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将其引入特定的情境,在具有游戏性、趣味性、故事性、探索性、竞争性等各种活动中获得乐趣,增长知识。

二、注重创设课堂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课堂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仪表要洒脱,精神要饱满,表情要轻松愉快,目光要亲切,态度要和蔼,举止要大方、文雅,谈吐要简洁,语言要纯正、地道、流利,书法要规范、漂亮,版面设计要合理醒目等。为了淡化传统教学给人们的印象,要寓教于乐、动静结合、学用结合、师生配合。

为了体现英语课程标准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坚持每节课前5—10分钟的两两会话或口头演讲会给学生很大的展示空间,他们一开始的演讲或对话内容可能只是关于家庭、自身、学校、班级、朋友的简单话题。时间一长,学生的思路、语言表达水平就会明显增强,话题会延伸到科学、文化、等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教师用学生听懂和大致听懂的英语讲一个幽默笑话、一则言语,集体唱一首英语歌曲,从而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完成教学前的余热活动。

英语有一则谚语:“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导入新课要讲究艺术。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可设置一个悬念吸引学生,也可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抓住学生,也可从直观教具和演示开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教室的人和物、直观教具和图片、挂图、简笔画设置情境。语言总是和情境连在一起的,没有没情境的语言,有了情境学生才印象深刻,声、形、意有机结合,学得才有趣,掌握才准确。如2008年10月份,我们学习了有关如何制作“香蕉奶昔”的话题。农村学生很少有机会吃西餐,我将教材内容改成“制作水果沙拉”,把课堂搬到了食堂。我事先将学生分好小组,布置好工具及相关物品,在交待了学习任务之后,同学们群策群力,兴致盎然地用所学语言边叙述边动手切、拼、拌,制作了一盘盘精美的水果沙拉,惹得食堂的师傅们纷纷驻足观看。一堂课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开始和发展,也要有一个好的结尾。根据不同的情况,教师下课前可给学生设置一个新的悬念,留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放一遍课文录音,让学生小结课堂主要内容或唱一首歌曲等。

教师讲解要精讲,长则生厌,要变讲为提问,学生大量的时间是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只有这样学生才感兴趣。教师要注意在实践中满足学生的成功欲,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问题和语言材料,要由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践。这样,每个学生都可品尝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情趣大振,热情倍增。一旦学生出了差错,教师不要埋怨训斥、责怪,要注意纠正错误的技巧,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不受挫折。总之,一堂课始终要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兴趣盎然。

三、因材施教,关注学困生

“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是经过长期的中学英语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一个重要教学原则。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部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英语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英语;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英语;不同的人在英语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材施教正好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使“不同的人在英语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顺应当今教学改革的潮流。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坚持因材施教。

由于受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双重影响,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在关注中上等生的同时,更加关注学困生。

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调查摸底,如可以依据学生开学第一次测验时的分数,根据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差异进行分类编组,将全班学生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具体到哪个学生属于哪个层次,教师要心中有数,不宜向学生公开,否则,有可能会助长“高层”学生的傲气,挫伤“低层”学生的自尊心。在分层教学中,教师既注重学生的共性,也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相结合,对后进生要严爱结合,课堂多提问,多练习,多辅导,多启发,多让他们做一些基础性题目,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恰当地表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待学习有余力、思维灵活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多做一些综合运用知识和富有思考性的题目,完成难度较大的题目,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如在记单词时,针对尖子生、中等生,要求他们要识记生词表中的全部生词,但对于学困生只要求将黑体词记住即可。不论设置哪种目标,都要按照学生素质的不同分别给予相应的评价。

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还可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组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小组成员的合理搭配能帮助学困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教师可针对学生学习基础、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差异,组建优势互补的合作学习小组,并引导班里学习好的学生一起来关心尊重他们,让他们在老师和同学充满期待、关怀、鼓励的目光和话语中克服自卑、胆怯心理,在班里营造互帮互爱、互学共进的学习环境。这样做可使每位学困生均有收获,同时注重合作意识的培养,如此坚持,两极分化的速度就慢了许多。这样也会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逐步使他们达到教学要求,使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都不断提高,使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都得到发展,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英语教学是开放的、发展的。要想真正转变目前这种教与学的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减少两极分化,只有通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课堂教学采取因材施教等途径来实现。

参考文献:

[1] 英语课程标准.

[2]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责编 潘冰)

上一篇: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之我见 下一篇:对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现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