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与“微电影”来袭

时间:2022-09-03 03:01:16

新媒体时代与“微电影”来袭

“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这首由筷子兄弟创作的,浸润着“青春”、“梦想”与“坚持”的歌曲,一如其同

>> 微电影风暴来袭 微电影——新媒体时代电影的华丽变身 微时代@微电影 暑期电影风暴来袭 微博来袭 “微商”骗局来袭 微电影,新媒体时代的营销宠儿 新媒体时代的微电影广告营销研究 新媒体时代的微电影广告营销策略 探析新媒体时代微电影的盈利模式 微时代看微电影 微电影时代 微电影时代来临 小成本电影来袭 高成本时代来袭 新时代男人来袭 新季来袭 新雇佣模式来袭 旅游季,微单来袭! 新媒体环境下的微电影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的确,凭借着电脑、手机、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与支持,“微电影”相比传统电影在形式、内容、放映、发行、受众等方面发生了根本的质变。

一、 “裸映”时代的来临

在新媒体出现以前,传统电影的放映平台只能是电影院线,或者电视媒体。然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凭借着传播的更加大众化、日常化、娱乐化、即时化的特点,使得人们与之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媒体大大拓宽了传统电影的发展空间,在高科技综合媒介的构成环境中,电影将获得更多的生存方式。而“微电影”就是对传统电影的新发展。

在新媒体环境中滋生的“微电影”,其放映方式的改变,直接拓展了电影的发行渠道。近年来,中国电影以年产近五百部的高额产量蓬勃发展,而与之不相称的则是电影放映终端的严重不足,经常可见“大片”在同一档期上映对院线“时段”的争夺战;大量中小成本电影甚至与“院线”无缘。因此,改变这一状况的最好方法,就是传统的电影制片商需要在日益拥挤的院线资源和档期外,寻找全新的放映平台。于是,2007年,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开始考虑筹备“网络院线”。“微电影”弥补了传统电影在时间、空间和互动方面的不足,受众可以自主选择放映终端和环境,还可以自由通过网络互动平台对影片进行讨论和分享。这种全新而又自由的放映方式,预示着电影“裸映”时代的到来!

无论是优酷的“11度青春电影行动”还是新浪三星的“4+1”电影计划均采用“微电影”和院线长片捆绑的形式,在网络与院线双平台播出。它率先打破了传统影视和新媒体各自为战的状况,集合传统影视的优势资源和经验,以“微电影”的形式呈现,打通了传统院线和网络平台的播放渠道,使新媒体自制内容的播放影响力大幅度扩展。

另外,“微电影”的商业价值高,尤其是植入广告的灵活呈现,广告商或投资方正是看到“微电影”的“微时”特点更愿意以小规模的投资换来快而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有人说,“微电影”是广告与电影的跨界结合,甚至被打趣为“一种拍得像电影的更高级别的广告”。虽然《老男孩》本身没有硬性广告的植入,但也捧红了组合“筷子兄弟”,其连带的商业价值也不可小觑。另一部热门“微电影”《玩大的》,虽是以某款游戏为出发点进行推广,但是短片内容没有把商业性质的镜头放大,而是以怀旧的电玩唤醒所有70、80后的童年,间接性地为游戏厂商宣传其《征途2》。充满人文关怀的“微电影”广告的冲击力一定比单刀直入的传统广告来得更猛烈些。

二、 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与以往各种艺术形式不同,“微电影”的受众具有无限宽广性,凡是有条件接触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体或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人都将成为“微电影”的享受者。“微电影”的播出平台非常灵活且多样化,可以通过网络一传十十传百、通过手机点击播放、通过移动媒体(车体广告、电梯视频等)播放,充分运用新媒体的作用,也可通过电视栏目点评观看、通过影院买票观看。

在这个人人都能参与的“草根秀”时代,低门槛的“微电影”把电影这种高雅艺术平民化,实现了影视艺术的真正互动。在新媒体的平台上,受众已不仅仅作为一位传统的观看者存在,他可以通过网络互动参与电影的创作,控制故事和人物命运的发展。甚至,“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当土豆网喊出这句响亮的口号,一台家用DV、一部小剧本、一个小创意、一个小团队、一个网络平台,就能使一个最普通的受众成为导演。在《老男孩》中,导演肖央(片中肖大宝的饰演者)虽是北京电影学院广告专业毕业,但在《老男孩》之前一直默默无闻;编剧王太利(片中王小帅的饰演者)只是一个音乐经纪人,没有任何专业学习;许多演员都是普通民众。

可见,传统电影因其复杂而庞大的制作发行方式,属于高资本、高进入门槛的行业,其复杂而庞大的制作发行方式,让很多有才华并怀揣电影梦的人望而却步。网络等新媒体的出现,把这道门槛降到了最低,让一切皆成为可能,换言之,全民可导可演可编的时代已经到来!

三、 内涵与理念的革新

“微电影”《老男孩》被网友们热评为2010年度最感人电影,并在以专业著称的豆瓣电影口碑排行榜上,以高达9.1的推荐指数和近7成的五星评价,一举登上首位。对于这样一部制作经费仅为70万的“微电影”来说,这样的受追捧程度堪称奇迹。在网络赋予该片的外在平台力量之外,更大的原因在于这部电影的故事及其内涵。

《老男孩》讲述的是一个与“青春”、“梦想”、“坚持”有关的“成长”故事,其中对梦想的追求和音乐有关,并很好地以当下热议的选秀节目为切入点,把许多70、80后的观众深深吸引。正是这个关于“成长”的主题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因为每个人都要经历成长,而成长经常伴随着主人公存在的危机或者生命中一系列的遭遇,差不多经常是令人痛苦的。在此过程中,处于青春期的主人公才能获取关于他自身的本性或者关于世界的有价值的知识经历。

《老男孩》通过男主人公从学校的天真无邪到社会的痛苦无奈来刻画他们的性格变化。肖大宝从玩世不恭的校园老大变成低声下气的婚庆主持,王小帅从风光无限的舞者变成为生活所迫的理发师,他们都在成长中伴随着天真感的丧失和最初梦想的疏离,只有在经历很多、重拾梦想时,又变得快乐。“怀旧”和“梦想”是该片最感动人心的精神内涵。《老男孩》全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肖大宝和王小帅从“男孩期”到“老男孩期”界限分明的人生;一条是迈克尔·杰克逊从辉煌到死亡的经历。《老男孩》以青春、励志为主题,勾起无数人对青春的回忆,是对理想和现实的思索所产生的共鸣,被称为70、80后观众们的集体怀旧。怀旧是一种对回忆、对特定文化经验的深层渴望。社会各界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群一直有着各式各样的评论。虽然这代人所面临的挑战也许并不格外残酷,却同任何一代人一样充满着困惑和挑战。在这段历史时空中,社会出现重大变革,商品经济迅速取代计划经济,成为社会的主导。这场经济领域的变革,逐渐渗透到思想文化领域。于是,文化精神产品也逐步被商业化。虽然,物质条件的极大丰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经济体制变革所带来的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又轮次出现,如失业、下岗、再就业、物价、住房、医疗、养老等等民生问题,考验着大众的神经。人们生活的“幸福指数”与计划经济时代的稳定与安宁相比,似乎有减无增。这是时代转型所付出的必然代价,也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们的悲哀。当梦想的遥远与现实生活的无奈浮现时,怀旧也就成为理所应该的当然……

另外,相对于其它有关“梦想”的电影,《老男孩》并没有采用传统“大团圆”的封闭结构,而是以一种更贴近现实的方式来结尾。肖大宝和王小帅虽然实现少时所愿,最终登上舞台,但他们仍然止步于比赛的五十强。影片结尾,他们还是回到了现实,一个重新拿起理发刀,一个仍然继续他的婚礼主持,一如既往地在城市的夹缝中继续艰难地生存着。生活与梦想的矛盾在现实生活中永远得不到完美的平衡,这是大多数70、80后生活的常态。因此,这部电影博得了他们的感动。总的来说,“微电影”的创作者们大多“生活在当下”,他们把自己生活的经验融入短片,有血有肉。这种新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当下“大片”抽离现实、回避当下、过分强调电影的宏大巨制、华丽场景、制造梦幻的弊病形成了有力的反驳。

“微电影”《老男孩》,让我们从管中窥豹,获知新媒体的这场革命,改变的不仅是电影的运行和承载工具,更重要的是电影观念的变化。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它以更加大众的姿态贴近受众,其传播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并以独特的高渗透性融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每个人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迈克·费瑟斯通围绕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将“日常生活审美化”概括为三种含义,即:消解艺术与日常生活间界限的艺术亚文化;生活转化为艺术作品的谋划;充斥于当代社会日常生活的符号与影像之流。(《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英]迈克·费瑟斯通著,刘精明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95-99页)《老男孩》正是这样一部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作品。而在《老男孩》之后,相信会有更多的“微电影”以全新的姿态,在新媒体的广大平台上,引领传统电影走向革新之路,使电影真正融入大众生活。

上一篇:主题公园年卡会员市场特征研究 下一篇:我国临床用药参考资料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