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视域下的大学生诚信缺失与重构

时间:2022-09-03 07:38:46

市场经济视域下的大学生诚信缺失与重构

[摘要]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由于种种原因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失范,重构大学生诚信道德对于建立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市场经济大学生诚信问题对策

一、诚信是大学生的立人之本

诚实守信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做人立世的根本道德。《周易》载:“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在孔子看来,假若一个人没有信用,就不能与他人进行正常交往,就在社会中失去了立足之地。他把“言必信,行必果”作为规范弟子言行的基本要求。“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也就是说,人们既然能够言,也喜欢言,那就必须讲究诚信。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崇尚的基本美德,也是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素质提出的实际要求。

1.诚信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基本要素。健康人格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正确的自我意识,良好的人际关系等,“人无信不立”,这句警言说明了诚信在人格塑造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以诚信待人处世,就能形成诚信人格,就会赢得人们的普遍信赖。只有坚守对别人的承诺,才能发展相互间的友谊,从而得到别人的关心帮助。反之,一个人随意背信弃义,就会失去别人的信任,使自己人格扭曲。

2.诚信是良好人际交往的基础。现代社会,人际交往已成为事业成功的重要资源。“心有诚意,口必有信语,身必有慎行。”只有诚信才会有持久良好的人际关系。一个人缺乏诚信,与他人之间交往就变的不可琢磨,不仅难以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相互之间形成一种充满怀疑、恐惧的气氛。大学生若拥有了诚信,就会赢得更多的朋友、更多的合作者和更多的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就会在市场经济的海洋里,赢得更多的成功机遇。

3.诚信是做人的必备品质。诚信是一个人的品德修养的必备条件,是人之为人的本质体现。人的尊严、人格都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立足社会,不诚信不守信的人没有信誉,也无人格可言。大学生如果缺乏诚信,不讲信誉,就违背了做人的基本道德标准,很难成就一番事业,也无法体现人生价值。

4.诚信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人作为社会存在,最基本形式就是人际关系,没有诚信,个人在社会上将寸步难行,更谈不上依赖社会实现自我价值了。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诚信是对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作为祖国的希望和栋梁,大学生应当成为具有较高诚信品质的群体。可是,由于多年来应试教育和社会各种消极现象的影响,当前在大学生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

1.作弊现象严重。如考试作弊、抄袭作业、伪造实验数据等,这是大学生不诚实的最突出的表现。近年来,大学生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作弊手段层出不穷,其结果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2.说假话、伪造证件、篡改成绩单及就业违约。如为了出游享受半价,更换学生证件上的照片,更改乘车区间;为达到入党、评优等目的,对自己的成绩肆意夸大,添枝加叶,编造事实,用虚假材料欺骗老师和同学;在就业问题上缺乏合同信用意识,诚信意识不强,没有将求职和签约与个人的信用品质联系起来,“未就职先跳槽”的违约行为成为高校一道景观。违约虽然会给毕业生自身带来经济损失,然而,在大学生中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抱着投机心理,把用人单位当作跳板,一旦达到目的后,便立即撕毁合约。

3.拖欠学费、贷款不还。有的学生将用于交学费的钱挪作它用,大肆挥霍,却以家庭贫困为由拖欠学费,既欺骗家长,又欺骗学校。有的学生享受国家助学贷款却以种种借口拖欠不还,甚至采取隐瞒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等手段逃避还贷,信用意识淡薄令人吃惊。

4.充当“”、赚取利益。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或为了所谓的“友谊”、“面子”,一些学生充当,替人考试、论文。“”已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一种新兴“职业”,个别学生甚至成了代考专业户,严重影响了我国的考试认证秩序和相关证书的信用质量。

5.网络道德缺乏。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丰富信息和知识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消极的影响和道德问题。大学生盗看他人的电子信件,虚假消息,浏览黄色网站,制造计算机病毒等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网络秩序。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不仅表现在以上方面,还表现在诚信观念迷茫、恋爱动机不诚、手机恶意欠费、撒谎献媚、写假请假条等。大学生诚信危机已成为一个严肃话题。

三、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准则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评价机制功利化、庸俗化,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取向。诚信原则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社会信誉度下降。社会上的信用缺失造成的种种不良现象,必然会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社会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泛滥,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不成熟的大学生产生了极其有害的影响。这是导致大学生出现失信现象的重要原因。

2.信用管理体系不健全。我国目前资质评估行为尚未成型;信用评估体系尚不完善;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的信用档案,以及规范的信息传递和披露机制尚未建立;诚信监管体系尚不健全,不诚信行为的多重制约尚未形成。在现实中某些不守信者非但没有受到惩罚还得到了一定的利益,而守信者却得到另一种相反的结果。大学生处于思想不成熟时期,世界观尚未最后形成,他们接受新事物比较快,同样,接受负面影响也比较快,社会上一些诚信缺乏、道德滑坡等现象不可避免地会刺激和传染给大学生。这无疑构成了大学生诚信滑坡的思想基础。

3.学校育人机制不完善。诚信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贯穿于人生发展历程的全过程。纵观我国的教育模式,中学阶段由于片面地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学生只要能考上大学就行了,学校对学生如何诚信做人缺乏起码的引导。而在高等教育阶段,一些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严重滞后,教育方法单一,说教式、灌输式、强压式的教育方式针对性不强,又起不到应有的引导教育的作用。学校育人环境的不尽人意,也在不同程度上腐蚀着大学生的道德情操。

4.家庭教育存在偏差。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孩子的道德品质、个性、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家长在社会诚信体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在处理相关问题的态度,即家长的行为和观念都会对孩子完整人格和良好诚信品质的形成产生极大影响。一部分家长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坑蒙拐骗,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的孩子耳濡目染,价值观扭曲,诚信道德丧失。

四、重构大学生诚信的策略

1.更新道德教育观念。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显得有些无力和滞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政治色彩过浓,说教空洞,忽视了对一些做人方面的最基本常识的引导和传授,而来自社会乃至家庭中的一些现身说法也使一些理论说教显得苍白无力。不少大学生在步入社会后,都会给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现实与过去书本上的宣传会有那么大的反差?面对如此的教育现状,尤其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的道德教育应把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尊重个人,提升个体对社会成员的责任感。着重培养平等意识、自主人格责任能力等诚信社会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2.构建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作为大学生在校期间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将诚信纳入到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中。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把大学生诚信表现用明确的评价指标和尺度进行科学的定位,通过一系列数据、事实、行为来衡量大学生的诚信度。诚信档案可将大学生在校期间是否能完成学习的情况、同学交往中的信誉情况、图书馆借阅情况、考试守纪情况、借还款情况等等,均作为考查诚信的内容,记入其个人信用档案。使诚实守信变成一种学生的自觉行为,使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成为他们的社会通行证。

3.发挥家庭在诚信教育中的作用。家长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作学生诚信的榜样,以自己的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教育影响下一代,通过言传身教使大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4.加强大学生自我修养。对于大学生来说,不能等到走上工作岗位才去学习和培养诚信品格,在大学期间就应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我约束,注重理性培养,树立起责任和自律意识,养成诚实守信的品质。大学生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加强诚信修养,提高诚信素质,以诚信获取社会的认可。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医疗设备购置与更新的技术经济分析 下一篇:商务英语翻译与文化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