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贫富之间的“食物鸿沟”

时间:2022-09-03 06:34:29

美国贫富之间的“食物鸿沟”

在美国,过去辨别人们所处的社会阶层,主要从其穿戴和时尚用品来判断,比如是否用得起名牌包和名牌鞋;如今,随着贫富差距扩大,最基本的食物成为这种差别的首要标记。最新鲜、最富营养的食物已然成了“奢侈品”,只出现在富人的餐桌上。

食物差别

亚历山德拉·弗格森和丈夫戴夫·弗格森在他们位于纽约布鲁克林区的住宅后院里垒了个鸡窝,养了6只鸡,夫妻俩和两个儿子每天吃的鸡蛋即来源于此。

亚历山德拉每天都要花几个小时计划、购买和烹调食物。她是迈克尔·波伦的忠实信徒。后者2006年出版的著作《杂食者的困境》令“土食族”运动成为一种风靡全美的潮流。“土食族”只吃自己生产或邻近农场生产的本土新鲜有机食物,他们认为这对健康有利。

美国农业部的统计数据显示,17%美国人(超过5000万)生活在“食物无保障”的家庭中,这意味着这个家庭有时候会陷入没钱买食物的境地。就纽约市而言,有1400万人处于“食物无保障”状况,亚历山德拉所居住的布鲁克林区就有25.7万人。

贫富差距

亚当·德雷夫诺夫斯基是华盛顿大学的一名流行病学家,同时致力于研究美国人对食物的选择与社会阶层之间的关联。他认为,营养学家们所倡导的最营养的饮食结构由大量水果蔬菜、瘦肉、鱼类和谷物组成,而这种吃法对收入最低的人群而言可望而不可及。低收入家庭选择那些高糖分、高脂肪和加工过的食物,主要是因为它们便宜。

随着贫富差距扩大,如今最新鲜、最营养的食物成了少数人才能买得起的奢侈品。美国最低收入家庭的平均收入过去20年内保持在1万至1.3万美元的相对平稳水平;同一时期内,最高收入家庭的收入却提高了20%,升至17.08万美元。这意味着那些最富有的美国人能买得起高档蔬果连锁店“完全食物”里的反季节莓果,而那些“食物无保障”家庭只能经常吃比萨饼高热量食物。

“越穷越胖”

肥胖症本来被认为是“富贵病”,但现在却成了贫困的标记。随着收入差距扩大,美国肥胖症人口比例也在上升:美国三分之一以上的成年人和17%的儿童属于肥胖,而在低收入人群中尤为明显。

单身妈妈蒂芙妮·戴维斯和两个孩子住在靠政府补助提供的公寓房里,她在曼哈顿一家为企业提供餐饮服务的公司里工作,每小时工资13美元,她同时还领取政府给低收入者发放的食物券,但有时候仍担心不够吃。她每周花100美元在食物上,有时会从公司带回多余的食物。她自己过去常在上班路上买两个甜甜圈加一杯拿铁咖啡。不过自从纽约的连锁餐厅开始在菜单上张贴食物的卡路里含量后,她就不再这么吃了。但要完全远离那些“不健康”食品,对她来说并不容易。她几乎从来不买水果和蔬菜,主要是因为太贵。

改变观念

法国社会学家克洛德·菲施勒认为,美国人看待食物的首要标准是“营养与否”。如果问美国人“怎样才叫吃得好?”美国人通常会谈到卡路里、脂肪和糖分含量的问题,他们不会把吃饭看作一种社会活动,也不把食物看作是一种共享的资源。如果问法国人同样的问题,法国人会谈到同桌吃饭时亲朋团聚的乐趣、亲密的感觉、食物的层层美味等。

纽约市抗饥饿联盟执行主任乔尔·伯格说,关键是美国人要改变对食物的看法,把它看作像水一样的共享资源,而非像鞋子一样的消费产品。他认为仅仅把“本地生产”或“有机”作为辨别“好”食物的标准过于简单。

上一篇:长寿要素,人缘排第一/说说我的“话规” 下一篇:小蛋壳,大用处/日常清洁小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