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语感

时间:2022-09-03 03:28:50

【前言】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语感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他们习惯在具体形象的事物中学习。在识字中,他们喜欢把文字转换为生动的画面。我们就抓住这些生画面,对学生的语言进行训练。我们班孩子在识字的时,常把一个字的部件想象成具体的事物,于是,我就引导他们编字谜、儿歌、顺口...

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语感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是由感受语言文字而引起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过程,是通过对语言材料的感知所形成的对语言材料特有的、近乎直觉的敏锐的感受能力。敏锐的语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它能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早在30年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就提出“语感”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幢。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语感的训练和培养。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仅仅强调分析能力、逻辑能力、判断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往往忽视直觉思维能力,忽视在读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表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重分析研究语文实践材料,追求讲深讲透,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己感悟――语感的培养。因此,我觉得语文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语感放在重要地位。怎样培训学生的语感?谈谈我的看法。

一、在“识字教学”中训练语感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这不仅是认识生字的过程,更是个语言交流的过程。我们要有意识地注意对学生稚嫩的语言进行引导,让学生在收获生字的同时收获更为丰富的语言。笔者在识字教学中做些尝试:

1.在初识生字中训练语感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他们习惯在具体形象的事物中学习。在识字中,他们喜欢把文字转换为生动的画面。我们就抓住这些生画面,对学生的语言进行训练。我们班孩子在识字的时,常把一个字的部件想象成具体的事物,于是,我就引导他们编字谜、儿歌、顺口溜等,来识记生字。在编的过程中,我对学生的语言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培养他们的语感。如:在教学“牧童”的“牧”时先让学生自己看图然后总结出:横着看‘一个小孩骑在牛背上吹笛子’就是牧童的‘牧’。”就这样,孩子自己组织的语言就是一条很好的字谜,赋予了“牧”字新的活力。

低年级的学生很有想象力,喜欢把自己的想象与大家交流,但却常常词不达意。我们教师要充分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让这一过程一举两得。既使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有活力了,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

2.在巩固识字中训练语感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识字教学,不但识字效果好了,而且能增强对学生语言的感受能力。在巩固识字中,我常将新学的汉字重新组合,编成儿歌或放到简单的故事中,让学生诵读。这样的巩固,针对性强,更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的熏陶。

二、在“词汇教学”中积淀语感

“词汇”是组成语言的材料,“词汇”教学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要让学生接受更多的新词,并逐渐成为自己的语言材料,以便他们能恰如其缝地使用。

1.在特定词汇环境中积淀语感

培养语感可以把言语对象置于一定的言语环境中进行。学生掌握词语需要一个内化过程,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才能更深入。低年级的课文比较浅近,文中多数字词的

意思能为学生所理解。只要能创设好语言环境,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词语并进一步深入体会。

2.在比较思考中积淀语感

实践证明,要有比较敏锐的语感,必须经过严格的语言分析训练。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引领学生揣摩课文中的关键字词,领悟语言深层意蕴和弦外之音。低年级课文虽浅显,但许多课文也用词准确生动,语句简洁传神,很有必要进行引导,深挖细究。

(1)直观比较法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直观手段,让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建立在形象的基础上,通过形象化思维训练,指导学生把抽象的词形象化。如《乌鸦喝水》一课中的插图,让我们认识了“石子”“瓶子”和“乌鸦”;《小母鸡种稻子》认识了“稻子”和“米饭”,并且知道稻子和米饭的内在联系。这样利用插图使学生把词义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达到理解的目的。

这样的直观比较,免去了枯燥的讲解,使教学生动形象,学生轻松地就能体会到关键词的妙用

(2)换词比较法

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他们有时虽然能表面上感受到课文中部分词的作用,但又无法用语言表达。因此,让学生通过“换词比较”是一种比较直接而有效的办法。

《雪地里的小画家》中有一句“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我是这样让学生感受“一群”的含义,

出示:小画家的图片和句子“雪地里来了一个小画家。”

孩子们急了:应该是“一群小画家”!

师:老师不小心打错了一个字,有什么区别吗?

生1抢着说:当然了,‘一群’表示好几个,

生2指着屏幕:图上有四个小画家,当然要用‘群’,不能用‘个’。

通过这一番比较,孩子们不但明白了“群”的意思,而且感受到一个简单的字就能改变句子的意思。

(3)缩减比较法

低年级学生对于别人在朗读中发生的错误总是能很快发现。利用这个特点,我们可以在范读中故意把个别关键词语漏读,让学生来发现,并让他们说说为什么少了这个词语就不好,从而让学生发现这些词的妙用。

《植树的季节》中,我为孩子们朗读“太阳暖暖地照着,热气从土里冒出来,大地仿佛开始了呼吸”当学生发现我的朗读中少了“仿佛”一词时,马上毫不客气地指出。我问:“这有什么不一样呢?你也来读读吧!”孩子们认真地读了起来,并把自己的感受与大家交流。刚开始,他们也只是感受到“大地并不是真的在呼吸”。我接着引导他们想象,再把“仿佛”一词放到句子中反复读,说说自己内心的感受。通过这样的缩减比较,结合朗读感悟,他们明白了:“仿佛”不能删去,“仿佛”就是好像的意思,大地并不是真的在呼吸,而是表达了而是想表达自己愉悦的心情。

3.在咬文嚼字中积淀语感

低年级的孩子很喜欢把自己所见所闻与伙伴或老师分享。如果老师能做个有心人,听听孩子们之间在说些什么,或耐心倾听他们自己讲的事,我们就能发现孩子的语言中有不少错用的词语。这需要我们及时纠正,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就学会“咬文嚼字”。

受方言影响,学生在交谈中经常出现语序颠倒,词汇错乱等现象。一次,我问一个学生:“你的作业完成了吗?”他说:“已经快要做好了。”显然,学生对“已经”和“快要”没有形成敏锐的感觉,出现了词语运用不恰当的现象。虽然我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但仍问:“那到底是已经做好了?还是没做好?”学生回答:“还有几行字,就能写完作业了。”我说:“那能用‘已经’吗?”学生马上说:“那应该是快做好了。”通过一番咬文嚼字,他已经区分了“已经”和“快要”。如果我们能做个有心人,多留心孩子的语言,让孩子学着“咀嚼”自己说的话,那么他们对语言的体会就更深一步了。

三、在“句子教学”中深化语感

句子是由词和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每个句子都有一定的语调,表示不同的语气。句子又是构成段、篇的基本单位,因此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从句子入手培养学生的语感是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我们要让学生理解难句,品味佳句,发展学生的语言。

1.建立概念,触发语感

我们常能看到低年级学生这样写句子:⑴有的在跑步,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跳远。⑵妈妈忙着在家里。⑶这座公园的风景可真美啊。这样的句子,有的没有主语,有的缺少干什么,有的错用了标点。

低年级的学生正初步接触句子,我们就要让他们在这时候建立正确的句子概念。比如,要知道怎么样才是完整的句子,一般由哪些基本的成分构成;一句话的末尾要用上句号、问号、感叹号。最简单而又常用的办法是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引导他们用规范的语言完整地来回答。

2.反复诵读,体味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中,要以读为主线,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对词义的内涵,语势的感情,条理的连贯,意境的优美,直到弦外之音都能够有所体会。

3.积累语句,丰富语言

语感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环境。只有积累语言,才能形成对文章的感受能力,丰富自己的语言。

低年级的教材短小精悍,有文笔小诗,如《字典大楼》、《瀑布》等;有妙趣横生的童话故事,如《歌唱二小放牛郎》、《池塘边的叫声》等;也有寓理于文的寓言故事,如《南辕北辙》、《女娲补天》等。熟读、背诵或复述等形式可以让学生积累大量的良言妙语,不断充实语言库存,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

语感虽然具有一定的不可捉摸性,但它绝不是不可知的东西,它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从而为人们所掌握。而如同一张白纸得噶不过入学的小学生来讲,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引导他们积累丰富的词汇,它对于改革语文教学提高语文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符合整个素质教育的精神。

上一篇: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习 下一篇:浅析虚拟货币对现实货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