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入志横排纵写初探

时间:2022-09-02 08:41:14

摘要:扶贫是新中国应对贫困减少贫困的重大举措,也是现阶段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之一,绩效举世瞩目,本是作为“一方全史”的地方志所应记载甚至浓墨重彩时代特色和改革特点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近30年相继进行的一、二轮修志,对扶贫的入志差强人意,甚至陷入种种误区,亟待从横分门类力求科学设置篇目、纵写到边彻底成全志体要求,完善扶贫入志的编修路径和基本方法。

关键词:扶贫;地方志;写法

中图分类号:K2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374(2013)01-0028-08

弄清入志门类的定义、概念内涵和外延,以事业主要内容科学横分门类,以时为序纵写要务,这是新修方志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也是一二轮修志时,扶贫门类编修每每面临又往往悬而未决的主要问题。因此,有必要在此举要研讨。

1扶贫入志之历史必然

在20世纪80年代新中国省、市、县三级官修志书拉开第一轮新方志编修大幕之际,或者是因“扶贫”在农村方兴未艾或尚未成为“热词”,三级地方志书基本未设门类专记。如从《第一轮广西三级志书地方志总目》所见,除有《广西通志・民政志》专设节、目外,几乎没有扶贫专志或在有关篇、章、节中,专设扶贫的。甚至与扶贫密切相关的《广西通志・农业志》都缺失[1]。像广西这样的贫困省区也是扶贫重点地区尚且如此,其他更不待言了。而自世纪之交启动第二轮修志的上下限(一般为1985-2005年前后),恰好在扶贫高峰期甚至是攻坚阶段和收官时节,是近30年中国应对贫困减少贫困的重大举措,也是现阶段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之一,绩效举世瞩目,是最能反映时代特色和改革开放特点的重要板块。所以,不少第二轮编修的三级志书都分门别类专记扶贫,但也有已出版的《阳朔县志・1978-2008》像第一轮志书一样缺失扶贫[2],甚至有个别县送评送审志稿时,辩称本县非贫穷县而无需单设“扶贫”章节。令人费改的是扶贫本是当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时代特色,但第二轮的《广西通志・农业志・1978-2008》也依旧未设篇、章、节、目记述农业扶贫。[3]城市也因未有计划、有步骤成规模地扶贫济困,以至于让人认为城市无贫可扶,更遑论专设门类入志了。这就使得扶贫这一首先涉及“三农”问题和民生改善的重要板块,因认识差异或把握不一,呈现出各行其是的入志定势,或避重就轻,或以偏概全,或挂一漏万,或缺项漏记,或概念不清任意取舍,或在先有事业后有机构的横排纵写中,忽略机构成立前的事物发端追溯,或在专门机构成立后的记述中,重写自身工作内容而轻视党政及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扶贫举措,使这一党政主导、全民参与的重大改革带有明显的部门志、工作志偏差,无法反映扶贫全貌。

因此,有必要探讨扶贫入志横排门类纵写始末的编修路径和基本方法。

2扶贫入志的误区举要

从概念入门,弄清中国农村扶贫的内涵、外延,进而把握其事业时空和种属关系,是志书科学横排纵述的前提。

首先是扶贫的目标群体针对性很强,有的地域范围还很特殊,扶持的相关政策法规诸多也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主要扶贫举措和绩效也各呈千秋,而且扶贫标准也是动态界定,除了不同时段有国家贫困标准可供参照(参见图示),还有针对不同项目、不同地区和不同扶助对象的特定标准。从现已出版或评审的志书来看,多数志书即使单设“扶贫”篇章门类,对“扶贫”的理解和把握也众说纷纭,各行其是,对本地扶贫的缘起及其基本情况、基本数据和基本需求都不甚了了,或以偏概全,扶贫标准及其扶贫绩效也极少提及或笼统模糊,让人无法明了本县、市、区扶贫前后的总体状况,更遑论述及相关法规政策本地化、具体化、精细化等贯彻落实情况了。

其次是从救济扶贫到生产扶贫再到开发扶贫的纵深演绎。志体要求横分门类入志的章节目事类,一般都要溯及发端、述及发展、展示下限形态(状况),力求点、线、面的综合著述。许是囿于机构本位、门部或单位本位主导,所见三级志书“单位工作志”的痕迹甚浓,所有事类均从各级扶贫办成立之后写起,全然不顾有些事类没有专管机构一切照样发生(如民俗、节庆),有些事类先有事业后有机构、行业(如残疾人事业),有些事类自始而今分别由相关部门齐抓共管,扶贫即是。习惯于从单位角度、部门角度去审视把握和定位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事业,肯定是片面的,失真的。就扶贫而言,传统的持续千年的赈灾济贫就是现代意义的扶贫雏形,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救济、救灾救济尤其是帮助灾民生产自救,也都是救济扶贫的有效形式,随后的以工代赈,特别是扶贫办成立前后主要由民政结合救灾救济主导的“有灾救灾、无灾扶贫”,前后持续了数十年。有些救济性扶贫迄今仍在持续。尽管各个时期的重点扶贫对象、标准、范围不尽一致,但源于生活救济的扶贫随着历史的发展已拓展到生产乃至生、老、病、教、葬等各层面。

再次是从“三单”(单一部门运作、单家独户扶助、单纯生活救助)到举党政军及社会各界之力整村推进到连片开发齐抓共扶的全方位横向拓展。既涉及生产、生活、教育、医疗、养老等农民切身利益,更涉及到水、路、电等生产生活环境改造甚至整个生态文明建设,将扶贫纳入可持续发展乃至永续发展大局。因此,整体性全方位的扶贫入志,绝非扶贫办的部门行为,更不可以扶贫办这一机构是否存续或有何作为界定、左右扶贫事业大局。这应成为一个基本共识。在此基础上,我们或许才能真正找到扶贫入志科学横分门类、纵写始末的金钥匙。

民政曾经或仍在主管的“扶贫”,可以有多种归属板块,要慎重归属,或在相关章节中有所照应交待,绝不应缺漏。对于近30年由民政率先改革创新的扶贫因已自成体系和日益做大而成为全社会共识共行,在单列篇章记述时,也应上溯民政之扶贫源流。若有的认为本县(市、区)从来没有把扶贫作为工作重点并单设机构形成要务,可不单列篇章而在民政或相关板块记述交代相关业绩。毕竟,扶贫是近30年中国应对贫困减少贫困的重大举措,也是现阶段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之一,绩效也举世瞩目。广西作为贫困地区,绝大多数市县不可能无所作为扶贫,起码在“民政”、“农业”等板块下设二级目重点记述,具体节目设定最好按最新行业规范或业务规范来确定并标题,确保题文统一,避免题不对文或以偏概全。

3扶贫入志之完善导向

3.1横分门类力求科学设置篇目

篇目是搜集资料的向导,是编写志稿的提纲,是结构志书的施工蓝图,是读志用志的检索路标。所以制定好篇目是编修志稿的一大环节或重要前提。所见志稿篇目中的常见问题是归类失当、结构失衡、层次不清、缺项漏项、交叉重复、领属混乱及标题不够精练、用词不够准确、特色不够突出、篇目不够简明等等。

如有的县志稿“扶贫”分三节(板):即“机构”、“项目”、“成果”,其下再无目分记。有的县将“扶贫”列入综合政务门类,设“扶贫”章仅记“资金”、“扶贫建设”两节,前者仅下设“争取资金”、“资金投放”两目,后者下设“扶贫项目建设”、“整村推进贫困扶贫开发”,既没有涉及扶贫全局的门类机构设置,也没有反映事业发展始末和核心内容的相关事类板块。较科学的扶贫篇章节目,如列入第二轮编修的《广西通志・扶贫志》志稿(参见附后篇目)。就县级志而言,最起码应如已出版的第二轮《河池市志・1991-2002》、《隆安县志・1986-2006》[4]。

3.2纵写到边彻底成全志体要求

要素、上下限、资料、内容、写法(综合、提炼、著述)等不到位几乎成了扶贫入志普遍存在的问题,只是多少或程度不同而已。因此,有必要在以下方面下足功夫。

3.2.1基本要素要记全主要是横排到节目需要纵写的核心内容多是挂一漏万,或因缺少上下限资料而有意或无奈缺失,应在进一步认知该节目内涵外延的基础上记全基本要素。如机构沿革与现状入志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机构设置、变更、废撤的时间,级别,内设机构,编制,在职人数,限内任职正职领导,地址等。(象山“机构”目,应前移为本节第一目,并应增补限内历任正职领导等基本要素)。涉及多个行业、部门齐抓共管的事类既不要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不要笼统综合,只见主干没血没肉。应力求点、线、面脉络清晰,协调(和谐)入志。

3.2.2上下限、资料、内容等要到位从一定意义上讲上下限、资料、内容等不到位互为因果,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如恭城扶贫入志内容完全没有记述交待扶贫为何事,从何发端,有何标准,针对何人群,涉及范围,有何计划、政策,有何发展过程,有何成效,等等。尤其是第一节“资金”两目仅有7行字,另列2个表,以表代文,仅笼统反映限内历年资金收支流水帐。第二节第一目也是流水帐式罗列扶贫项目数据。以数代文。全章缺乏综合性、著述性。

3.2.3节、目记述内容上下限年份要到位节、目记述内容上下限年份要到位,时限内要记代表年份的资料。志稿中,有些目的内容只有一个年份的资料,没有记时限内代表年份的资料;有些内容没有从上限年份写起,有的内容只有下限年份的资料,而有的内容又没有记到下限年份,有的内容仅从成立管理机构或从本单位本部门管理的角度和年份记述,有的还仅记所谓“国定”、“省(区)”定贫困县、贫困乡村的扶贫内容而忽略面上的扶贫事项。诸如此类,可能与扶贫的多层次、多样化而难以形成单一行业、系统规范有关,也可能与过往不注意相关资料数据积累,或修志时没有扶贫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不重视、不下功夫搜集有关。

志书以资料取胜,志书资料来源于多种形式,不细说档案资料、书报刊资料、口碑资料、实物资料的不同,仅档案资料就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时间上的不一致,人物地点上有出入,粗细详略不同,概括叙述角度有别,不认真甄别导致成错,即使经过甄别但由不同人员用于不同章节同样会成错。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因此资料硬伤的表现也是各种各样的。有时间地点错误、人名地名错误、单位称谓错误、职务职称错误、文件标题错误、摘录打印遗漏等等,不一而足。我们要以对历史负责的科学态度,收集、整理、分析、归纳和研究资料,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 凡是把握不准的数字、史实不要轻易放过,要再核实,使入志资料真实可靠。

建议本着以科学的态度、负责的精神对资料进行认真、深入的研究,从宏观上对本区改革开放的全过程有所把握,从微观上记述得详略得当,做到“厚积薄发”,保证志书的质量。

内容缺漏有的与资料缺乏有关,也与志稿内容尚未规范有关。需规范完善的主要有遗漏待补、重复交叉、详略轻重、个别空虚、越界超限、以时为序、上下限内容与代表年份(点面问题-不能以点带面)等。

志体竖写,记事要单一。要求一事一记,一物一记,即一个竖写单元只能记一类事项,不能横生枝节,杂有其他事项,以免线索不清,记述混乱。

我们强调记事要完整,某个事项的源头或志书上限,中间的发展变化、升降起伏,事项终点以及志书下限的资料要完整,包括时间线索的完整和各个时间点记述要素的完整,使人们了解其来龙去脉,并获得一个完整的印象。

一个事项,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要素。记述的基本要素一般包括背景或缘由、时间、地点、主体、事情经过或做法、结果等。

3.2.4从泛泛简记部门工作提升到反映不同时期不同时段重大扶贫举措、政策调整及其落实绩效的变化脉络要清晰主要记述相关要务是如何贯彻落实有关方针、政策(包括政策、计划、措施的本地化)及其成效(业绩)。对于跨行业、跨部门的相关工作和“齐抓共管”的工作,要注意记述反映面上的情况。例如,各部门或干部包村扶贫,不仅要有面上情况,还应记述典型代表、典型项目,立体反映扶贫力度、深度和扶贫绩效,包括重大扶贫项目评价验收情况。否则,就会陷入“部门志”、“单位志”的误区。

3.2.5始终坚持“以时为序”横排纵写新修三级志书往往多由主要业务主管单位具体承修,而容易走入“部门志”、“单位志”的误区。扶贫志也不例外,常常不以时为序而以党政重大举措或事业机构成立甚至以项目启动时间为发端,难以及时自觉发现和纠正事业主线脉络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必须自始至终坚持“以时为序”,即从制订完善编目开始,到搜集资料、编纂资料长篇、编辑撰稿、统稿总纂和最终评审,都应以按时间顺序记述为标准、为尺度,时时衡量,处处对时,就能较好地发现和纠正要素、上下限、资料、内容、写法(综合、提炼、著述)等不到位问题。

3.2.6入志事类务必横到边,纵到底特别是注意增补不该忽略的板块和内容。常见主要问题有二:一是记述内容单薄、 单一、单调。多数志稿内容仅记扶贫办成立以后的举措和事项,类如部门工作志的入志取材和角度,党政和相关部门、社会各界等的扶贫基本没有反映,更谈不上重大扶贫举措、政策和扶贫标准调整了。建议跳出部门工作志的圈圈,从事业高度、从事物发端说起而不是从专业(专门)机构始建说起:民政时期(扶贫济困以工代赈有灾救灾无灾扶贫)扶贫办时期(部门职责)党政主导(扶贫办牵头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参与)攻坚阶段。横分门类的要务应包括:民政从单纯生活的扶贫救济到扶持生产治贫致富。扶贫办进而接手“以工代赈”项目到以种养为主的其他开发项目扶持,从重点国定、区定贫困县、贫困户扶贫到面上整村推进、从基本生活到生产条件的立体扶贫,乃至在扶贫攻坚战中的水、电、路等村村通和东巴凤、边境、石山、桂西等种种大会战,包括教育、科技、文化等扶贫和茅草房改造。对近年由党政主导,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广泛深入参与开展扶贫,尤其是扶贫攻坚战的相关核心内容反映不够充分或不清晰,或因未分门别类设子目记载而不突出,应尽可能弥补完善,必要时可分门别类设子目分别记载。二是不该忽略的板块补忽略。扶贫的目标群体针对性很强,有的地域范围还很特殊、扶贫标准动态界定的工作和事业。但多数志稿即使单设“扶贫”篇章,对本地整体扶贫基本情况、基本数据和基本需求却不甚了了,扶贫标准及其扶贫效果也极少提及,让人无法明了本县、本区扶贫前后的总体状况。

总之,类如《广西通志・扶贫志》评议稿也和市县志扶贫板块一样,上限不到位(主要从扶贫办成立后写起,反映扶贫亲历亲为的扶贫举措和项目),横也不到边(有关部门、社会各界扶贫等事业边界),评稿后有很大改进。其中,增设一大板块上溯扶贫历史发展脉络,包括与扶贫相关的救济救灾、以工代赈等,既推导出当代“大扶贫”的前世今生,又记述反映了以往各行各业异曲同工的“扶贫”与现如今党政主导下的“大扶贫”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彰显了现当代中国扶贫的历史厚重和艰苦卓绝。同时,在扶贫区域、贫困标准等界定、贫困状况调查与分析、扶贫对象的确定等记述,值得参考借鉴。当然,也有一些地方编排不甚得当,甚至还有类如城市扶贫等事类似有遗漏。这有待于进一步形成共识并完善入志。

参考文献:

[1]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第一轮广西三级志书地方志总目[Z].第1版.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0,10:10-1100.

[2]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农业志・1978-2008[Z].第1版.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1,6:9-2270.

[3] 阳朔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阳朔县志・1978-2008[Z].第1版.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0,10:5-901.

[4] 河池市金城江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河池市志・1991-2002[Z].第1版.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11:21-816.

[5] 隆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隆安县志・1986-2006[Z].第1版.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1,8:10-900.

上一篇:优质稻科玉03百亩连片生产示范与高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