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之我见

时间:2022-10-08 04:06:12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之我见

新一轮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动学习和自觉学习已经成为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应对这一课题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要优化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当前的教学改革特别强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自觉学习毅力、科学探究能力以及优化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动学习和自觉学习需要各位教师课堂教学问题设计。那么,如何恰当地设计课堂问题、巧妙引导学生作答,让课堂教学具有高效性和艺术性呢?下面,笔者就此展开探讨,以抛砖引玉。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误区

1.问题设计过于空泛。不少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对教学的主体了解得不够深入,对学生的能力素质和知识水平把握不准确,往往将课堂问题设计得过于宽泛,盲目地扩大信息量,从而使问题的中心目标与课堂教学的目标相距太远,很难让学生理解题。比如,为了帮助学生解决某一问题,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引入一个逻辑关联不大的问题,这无疑在考验学生的综合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对初中生来说难度较高,学生很难精炼地回答,致使教师在课堂上出现“自问自答”的尴尬情形。

2.问题设计过于简单。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中,过于低估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设计出一些单调、低级和重复的问题。例如:“能不能?”“对不对?”“好不好?”等极其单调的选择题。又如:“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这篇课文是什么文体?”“这首诗是什么题材的诗?”这些,都是过于浅显的问题。毫无疑问,此类问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几乎没有思考价值,学生完全可以不假思索地作出回答,这对于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不但毫无益处,而且会让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学习习惯。

3.问题设计过于陈旧且雷同。不少教师设计的课堂问题过于陈旧、不分主次、不分轻重、过于繁琐乃至雷同。例如:“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某某段的段落大意是什么?”“这篇课文从逻辑结构上来看,可以划分为几段?”等。这些问题看似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但实际上没有什么新意,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无益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甚至有浪费时间之嫌。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技巧

1.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设计教学问题。新课标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进一步密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得到升华。这样不仅有利于师生的智力提升,还能促进师生情商的提高。最能体现这种交流与互动的形式就是课堂合作探究,因此,教师必须避免问题设计远离教学中心,导致教师自问自答,课堂教学陷入僵局。必须将自己理解得比较透彻、成熟和深刻的内容,设计成与学生的思维能力、社会阅历和知识水平相当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探究、思考和讨论。比如:《三颗枸杞豆》的教学,其中心、重点和关键点都集中体现在三幅画上,因此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就必须以“三幅画”为立足点、出发点和归宿点,引导学生对“三幅画”进行体悟、感知和深思。读懂了“三幅画”,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2.围绕课文主题,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问题。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问题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社会生活阅历、思维层次和综合能力素质,根据他们的阅读力和理解力,清醒认识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有效提升学生参与度的同时,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教学的魅力以及课文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和情感。例如:在教学《陋室铭》时,对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向他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论述‘陋室不陋’的?请从课文中找出这些句子。”而对于学习基础和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向他们提出:“你认为刘禹锡是个怎样的人?”“文章仅仅只是写陋室吗?”“课文结尾引用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有何作用?”等。只有针对所学内容,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才能真正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3.紧抓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对于课文的理解,因个体感受的不同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主要是因为每个人的社会生活阅历、能力素质、知识水平、内心世界乃至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各不相同,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体现出“开放性”的特点。例如:教学《我的老师》这一课,可以设计“为什么魏巍喜欢他的老师”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拓展思维,想像他的老师温柔、美丽、善良、富有爱心……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开放的状态,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

综上所述,教学的成功源自于成功的问题设计,初中语文教学都是基于“问题”的教学,教师要善于针对课文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提问架起老师与学生对话的桥梁。

上一篇:扶贫入志横排纵写初探 下一篇:热热闹闹做家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