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名人的成功家教

时间:2022-09-02 02:13:03

国外名人的成功家教

不让别人称“神童”

卡尔・威特婴儿时期反应相当迟钝,由于父亲的精心培养,才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但是,他父亲十分忌讳这个“神童”的称号,坚持不准别人表扬自己的儿子。有一次,德国有一个叫H的督学官,想考一考小威特究竟“神”不“神”。威特父亲同意了他的要求,但是事先约定:“不管考得怎样,决不要表扬我的儿子。”

H先生是一位擅长于数学的学者,出了不少数学难题让小威特做,但小威特却相当轻松地很快解完了这些题目,并且演算正确。H先生见状,禁不住赞叹:“真是超过了我们学者!”威特父亲一听此言,立即纠正说:“哪里哪里,由于这半年儿子在学校里听教学课,所以还记得。”接着H先生又出了一道大数学家欧拉想了三天好不容易才做出来的难题,要小威特做。谁知,小威特只用了喝一杯咖啡的工夫就做出来了。H先生高兴地向威特父亲祝贺。“你的孩子胜过了欧拉!”威特父亲听了更加不高兴,严肃地说:“瞎马有时也能吃到豆,这是偶然的。”他知道,所谓“神童”无非是某些人学知识较早一些、深一些罢了,如果陶醉在“神童”的称号上,不继续上进,“神童”便会不“神”。正是由于老威特的教育得法和谨慎引导,小威特避免了某些被称为“神童”的少年通常要犯的骄傲狂妄的毛病,也避免了历来所常见的“十岁神童、十五才干、过了二十变庸人”的厄运,使小威特在学问上始终盛而不衰。

歌德受教于父母

歌德是个独生子,父母很疼爱他,对他的教育也十分用心。父亲经常拉着小歌德到公园里游玩,或者到田野里散步。这时候,父亲总要教他唱一些通俗易懂的歌谣,父亲的用意是想在游戏中向儿子灌输一些知识。

母亲的教育艺术更不亚于父亲。在歌德刚刚两岁的时候,妈妈每天像上课一样给儿子讲故事,先从讲小故事做起,并且形成习惯。然后给儿子讲一些“长篇”故事。妈妈讲故事的方式也和一般人不同,她是用一种教学形式来“实施”的。每当她讲故事的时候,她的“故事教学”不是一个劲地“满堂灌”,而是采用像中国的章回小说形式一样,每次讲到一定阶段,或是讲到重要转折关头时,就突然停止,宣称“休息”,然后让歌德自己去联想下面的情节发展,甚至让他推想故事的结局。

小歌德总是为此作出各种猜想,有时还跑到奶奶跟前认真商量。第二天,当母亲继续讲故事之前,小歌德说出自己设想的情节。他的母亲常常会高兴地笑起来。

父母出色的家庭教育,使歌德在文学、音乐、绘画多方面受到了良好的熏陶。歌德8岁时便精通四国语言,成年后写下了许多名著,如《浮士德》,一直流传于世。

盖茨与父母

盖茨出生于律师和教师之家,这个家庭的大人非常注意小盖茨的智力开发和培养。

盖茨从小酷爱读书,尽管他是个儿童,但他喜爱读成人的书。在自己家里,他可以随意翻阅父母的藏书。他7岁的时候,最喜欢读的书是《世界图书百科全书》,他经常几个小时地连续阅读这本大全,一字一词地从头读到尾。

小盖茨的父母还尽可能地提供各种机会,让他增长见识,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当他逐渐长大时,父母鼓励他参加童子军的野营活动,小盖茨从与其他孩子的相处中得到了友情的满足。

从盖茨进湖滨中学那间小计算机房的那一天起,计算机对他就产生了一种无法抗拒的魅力。15岁时,他就为信息公司编写过异常复杂的工资程序。1973年春,他被哈佛大学接受为学生,他更一发不可收,经常在计算机房通宵达旦地工作。有好几次盖茨告诉父母:他想从哈佛退学与他人一道干计算机事业,但父母极力反对儿子开公司,尤其是在毕业以前。父母还请了受人尊敬、白手起家的一个著名企业家斯托姆来说服盖茨打消开公司的念头。斯托姆不但没有劝阻他,反而在倾听了这位十几岁孩子的演说后,鼓励他好好干。1977年盖茨正式退学。他不是厌倦哈佛,而是希望另有远大前程。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IBM开始寻求合作伙伴,在与盖茨交谈了5分钟后,IBM的人认为这是与他们打交道的最出色的人物之一。此后,盖茨为自己写下了更引人注目及有趣的故事。

洛克菲勒的小账本

美国的“石油大王”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从小家教很严,靠给父亲做“雇工”挣零花钱。他清晨便到田里干农活,有时帮母亲挤牛奶。他有一个专用于记账的小本子,把自己的工作量化后,按每小时0.37美元入账,而后与父亲结算。这事他做得很认真,感到既神圣又趣味无穷。更有意味的是,洛克菲勒的第二代、第三代乃至第四代,都严格照此办理,并定期接受检查,否则,谁也别想得到一分钱的费用。

洛克菲勒这样做并非家中一贫如洗,也不是父母有意苛待孩子,而是为了从小培养孩子勤劳节俭的美德和艰苦自立的品格。那小账本上记载的岂止是孩子打工卖力的流水账,分明是孩子接受磨难和考验的经历!

小罗斯福的好习惯

西方有句谚语说得好:“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总统,他的成功得益于从小养成的依据时间规律生活的良好习惯。小时候,罗斯福的母亲为他安排了很严格的作息时间表:上午7点起床,8点早餐,然后跟家庭教师学习2~3个小时后休息。13点吃午饭,午饭后再学习到16点。

我们知道,在一天中不同时间里,一个人的精力状况是不一样的。美国伊利诺大学的一位医学博士发现:人在上午10~11点注意力和记忆力最好,在下午15~16点创造力最旺盛。小罗斯福的学习恰恰被安排在精力最充沛的这段时间里。在母亲的合理安排、严格要求下,罗斯福从小就养成了依据时间规律生活的习惯,这对他良好性格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居里夫人的家教艺术

居里夫人,作为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曾在仅隔8年的时间内就分别摘取了两次不同学科的最高科学桂冠――诺贝

尔物理学奖与诺贝尔化学奖,并且一生中获得了难以计数的其他科学殊荣,可谓是智能超群、硕果累累。她的长女伊伦娜,核物理学家,与丈夫约里奥因发现人工放射性物质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次女艾芙,音乐家、传记作家,其丈夫曾以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总干事的身份接受瑞典国王于1965年授予该组织的诺贝尔和平奖。作为母亲,居里夫人又是怎样培养和教育自己的子女的呢?

居里夫人一生科研工作十分繁忙,然而她很善于抓紧时间对子女进行早期教育,并善于把握孩子智力发展的年龄优势。譬如,居里夫人在女儿不足1岁时,就让她们开始所谓的“幼儿智力体操”训练,让她们广泛接触生人,到动物园看动物,让她们与猫玩;让她们到公园去看绿草、蓝天、白云,看色彩绚丽的各种植物和人群,让她们到水中拍水,使她们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孩子大点后,居里夫人又开始了一种带艺术色彩的“智力体操”,教孩子唱儿歌和讲童话。再大些,就开始智力训练和手工制作,如数的训练,字画的识别,弹琴、作画、 泥塑,让她们自己在庭院里种植植物、栽花、种菜等,并抽出时间与她们散步,在散步时给她们讲许多关于植物和动物的趣事,如种子是怎样长成的,小老鼠和鼹鼠是怎样打洞的,哪里能找到兔子窝等等。她的教育都力求从实物开始,且每天更新,以提高孩子兴趣。她还教孩子骑车、烹调等。全方位幼儿早期“智力体操”训练,不仅使孩子增长了智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各种能力,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锤炼了性格。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居里夫人作出了一项重大的决定:将诺贝尔奖金献给法国政府, 用于战时动员。居里夫人还亲自带着X光机上前线服务,并带着伊伦娜随同前往帮助检查伤病员。战争结束时,法国政府向伊伦娜颁发了一枚勋章,这对年轻的姑娘来说真是极大的荣誉。

孩子们成长起来了,尤其是伊伦娜在战时的经历使她变得更为成熟。这让居里夫人颇感欣慰。

居里夫人的品德教育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培养孩子们节俭朴实、轻财的品德。她对女儿的爱,表现为一种有节制的爱,一种有理智的爱,她对女儿生活上严加管束,要求她们“俭以养志”,她教育女儿说:“贫困固然不方便,但过富也不一定是好事。 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谋求生活。”二是培养她们不空想、重实际的作风。 她告诫两个女儿:“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三是培养她们勇敢、坚强、乐观、克服困难的品格。她常与子女共勉道:“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 ”四是教育她们必须热爱祖国。除了教她们波兰语,居里夫人还以自己致力于帮助祖国科学发展和波兰留学生的行动感染伊伦娜和艾芙。尤使她们念念不忘的是:母亲以祖国波兰来命名首次发现的新元素“钋”所表现出的赤子之情。后来,她的孩子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尤其是伊伦娜夫妇,不仅继承了居里夫妇的科学事业,也继承了他们的崇高品德。1940年,他们把建造原子反应堆的专利权捐赠给了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

上一篇:别做孩子心中的老顽固 下一篇:“皮”孩子更需要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