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家教有哪些不一样

时间:2022-06-28 12:03:27

法国 给孩子宽松的环境

“给孩子宽松的环境,多给他们一点自由。”这是法国家庭教育学家们从成功与失败的家教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对广大家长不无启迪。

法国的教育学家们指出,孩子们学的课程越多并不意味着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许多业余课程不仅使家长们的钱包变瘪,还消耗掉孩子大量的精力。只有宽松的时间和空间才能让孩子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如果一味地追求他们去做太多的尝试,会使他们产生厌烦的心理。对学习方面的安排,父母要认真听取孩子的意见,尊重他们的选择。如果对孩子的要求漠不关心,会在孩子心灵上留下不好的记忆。

为了让孩子将来能较好地融入社会,引导他们学会合群比学会某些技能更重要。因此,家长会尽可能带孩子去公园游玩,鼓励他与同龄的小朋友进行交往。为此在巴黎的街心,政府都给孩子们留出一些空地来当旱冰场,或作为自行车练习地,或用来搭建滑梯、秋千和翘翘板等,孩子们在那里玩得非常开心。

美国 尊重是儿童教育的营养

在美国,尊重孩子不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爱护、关心和培养,还在于他们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父母还是老师都没有特权去支配或限制他们的行为。在以后的成长中,大多数情况下师长不能代替孩子对客观进行选择,所以要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

美国人讲究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法,孩子同大人讲话不但要认真听。而且有时大人要蹲下来同孩子对话,使孩子感到你尊重他,避免他有“低一等”的感觉。孩子吃饭时不能硬逼;孩子做错了事不得横加训斥;要孩子换衣服也不可用命令的口吻,否则会给孩子的心理上留下自卑的阴影。家长带孩子外出做客,主人若拿出食物给孩子,美国人则最忌讳代替孩子回答“吃”、“不要”之类的话,也不会在孩子表示想吃的时候对孩子呵斥。他们认为,孩子想要什么或是想看什么,本身并没有错,因为孩子有这个需要,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来指责,只能根据情况适时、适当地做出解释和说明,以做引导。美国人反对父母在人前教子,更不允许当着人面斥责孩子“不争气”、“笨蛋”、“没出息”,因为这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父母这样做是一种犯罪。

事实证明,受到父母良好尊重的孩子大多非常合作,他们待人友善懂礼貌,同大人谈话没有一点局促感,自我独立意识强。儿童心理学家认为,这些都是孩子们受到应有尊重的良好反应。

德国 让孩子与大人争辩

德国人认为:“两代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向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因此,他们鼓励孩子就某件事与父母争辩,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争辩使孩子觉得父母讲正义、讲道理,他会打心眼里更加爱你、依赖你、尊重你。父母要孩子做的事,孩子通过争辩弄明白了,会心悦诚服地去做。父母有难题,孩子参与争辩,也能相互启发。

日本 培养孩子独立自主

为了增强儿童的生活自理观念,日本的家长有意识地让儿童学会判断是非。做出选择。比如去商店购买玩具,家长事先会定出一个金额,让孩子自行决定买什么。家里准备外出旅游,家长也会征求一下孩子的看法。日本孩子到了初中后,大部分衣服是他们自己独立上街购买的,而且很会货比三家,精打细算。

英国 给孩子失败的机会

孩子做某件事失败了,英国人的观念不是索性不让孩子去做或家长干脆包办,而是再提供一次机会。比如让孩子洗碗将衣服弄湿了。就指导孩子再来一次,教会他避免失败的方法。

上一篇:美丽背后的标签哲学 下一篇:职场里的喜羊羊与灰太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