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生活化 现实生活数学化

时间:2022-09-02 07:49:30

数学教学生活化 现实生活数学化

摘要:新课标中大力倡导:“数学课程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为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尽情地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如何捕捉住适当时机,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让他们将数学知识学以致用,是我们在数学教学进程中必须把握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化

G623.5

一、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本身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知识,符号化,运算化,推理化意味颇浓,虽然看起来似乎比较单调、乏味,但它绝非“空中楼阁”,而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因此,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做到:

(一)注重情境创设,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活动中。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有一句名言: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因此,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开发学生身上蕴藏着的无限创造潜能,而这一潜能的开发,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设生活情景,力求让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以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活跃地跳动,激发学生寻找、发现和创造的热情,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

如:在教学《认识圆》一课时,课始,我就结合中国正在准备召开奥运会这一时事,出现了一个五环旗画面,让学生说说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然后再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圆,学生七嘴八舌地说道:“杯子口、太阳、车轮……”甚至有同学说:“十五的月亮。”这是多么准确而富有诗意的答案呢。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的学习就显得轻松愉悦了。并且在学过圆的知识后,我让学生自己画圆创造精美的图案,他们不仅设计的形式各一,而且着上色后更是五彩缤纷,充分展现出孩子们对美的追求与热爱,至此圆的知识已熟记于心。

(二)运用生活经验,学会数学思考。

生活中,我们通常会接触到一些存款问题,虽然学生未亲身参与,但是他们也略知一二。所以在学过“利率”一节课的知识后,我结合书上的数学实践活动方案让学生自己设计合理存款的方策,他们又算又比,忙得不亦乐乎,俨然成了一个个“小理财家”。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充分达到了学以致用的作用,学生能从数学的角度思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生活数学化,让数学回归社会生活中。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新课标指出:“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让学生认识到现实世界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一)玩――在生活中体会

孩子们天玩,他们的校园生活中包括着丰富多彩的内容:像捉迷藏、跳绳、丢手绢、踢足球等,可以让学生从中提出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自行解决,这些都将成为学生亲身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

(二)思――在生活中创新

只有思考才会有所得,特e是自主的、独立的思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前提,所以活动中我们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素材,让他们有所想。

例如:“口算乘法”的主题图,是一个十分热闹的游乐园,在教学中让学生看图,想想可以根据画面能提什么问题,学生在思考后汇报,就会根据其他同学的答案丰富自身知识,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萌芽的产生。

(三)做――在生活中深化

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探索、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学习完“认识人民币”后,可以将课堂设置成商店,开设“文具店”、“玩具店”,让学生轮流当一回售货员,大家表演买东西,帮助学生认识,使用人民币。这样联系实际的教学,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生活中,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并解决了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自然地满足了学生的求知的心理愿望。

总之,密切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将数学知识用于实践之中,才能体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上一篇:小学英语口语情景对话教学探讨 下一篇:初中数学“数学建模”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