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自主管理,“我”该如何存在?

时间:2022-10-05 12:44:44

班级自主管理,“我”该如何存在?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年我校实施生本课堂改革以来,我一直在努力探索“以人为本”的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努力把学生的发展权、管理权、评价权交给学生。希望通过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学会自我规划、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团结协作精神。我们每个班主任都从内心接受这种班级自主管理的模式,也十分渴望能够在自己的班级里实现自主管理,做一个潇洒又幸福的班主任。现从本学年自身工作的经历,就班级自主管理中班主任的角色转换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刚接手高二(六)班时,通过班委会同学了解到,之前全班同学围绕“自主管理、幸福教室”展开了热烈的大讨论,本着严格管理和人性管理的宗旨,共同构想出班级自主管理方略:我班实行三个维度的系统管理,三个方面相互交织又互相促进,稳健有序。第一是值日班长制度,主要任务是处理班级的日常事务,督促同学们“入室即静,入室即学”,及时记载,纳入考评机制和小组晋级制。第二是小组长制,在生本课堂模式下,班级管理呈现出新的生态,就是小组晋级和“动车组”建设,小组之间通过竞争力争上游,凝聚人心,这是班级“大一统”管理像自主管理迈出的最关键的一步。因此小组长在自主管理中的核心作用便愈发凸显出来。鉴于此,我班定期对小组长进行轮训,定期召开恳谈会,充分发挥其排头兵作用,促进共同进步。第三是科代表制度,从传统课堂下督收作业到生本课堂下“助教”,角色、职能发生彻底转变转变。科代表的主要职责是将各科任老师的安排及时告知每一位同学,督促同学课前站立读书,并将同学们对各科老师的意见进行及时的反馈,适当时候协助老师对本班本科学习进行相应的改变,并通过自身努力,树立自己在班级的学科领跑地位,感召激励同学。这种三维交织管理模式,既简洁又完善,班上人人责任在心,各司其职,整个班级运行有条不紊。

在随后与孩子们朝夕相处,一起度过的日子里,我发现我这个班主任的角色是多变的。

鸣凤科技体育艺术节是我校一年一度的盛事,而艺术节所有活动中最让人操心的当属开幕式上全班参演的舞蹈,这个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组织和排练。以往这是最让人头疼的,这次我却是“乐得清闲”,只应学生要求为录音机充好电,在他们把所有舞蹈编排完毕后到场观看,给点意见即可。此种情况下我就从之前的“管理者”变成了一个“服务者”和“指导检查者”。这一点在平日里的日常班务管理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很多时候,我们班主任所做的就是通过有效的途径及时掌握班级动态,检查值日班长、小组长、科代表等工作开展的情况,适时地给予启发和推动,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参与不干预,只要对孩子们进行有效的引导,很多以前让人头疼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当然在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中,y免也会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事情,此时,班主任很容易出现“恨铁不成钢”的急躁情绪,难以用平和、正确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在美食节和爱心超市活动进行期间,班上大部分同学志在品尝、购买和享受,只有几位组织的同学,每次在活动结束后,打扫战场。这一切让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因为急躁,在艺术节刚结束的那天晚上,我在班上,大发雷霆,批评孩子们太过于自私,只顾自己玩乐,没有为班级着想。这个时候,我就又变成了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者,或者说变成了一个抱怨者。

因为和我接触的多,孩子们经常很容易在情感上接纳和信任我,很多事情都愿意向我倾诉。我班某同学父母离异,尽管他知道父母都有追求新生活的权利,但目前在心理上和情感上却难以接受。最近因为父亲晚上常煲电话粥而心烦意乱。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之后,我和他的父亲通了电话,把该同学的想法如实地告知给他父亲,并和他父亲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沟通,他父亲答应一定好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问题最终应该是得到了较好的解决,笑容很快就又出现在该同学的脸上,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到期末复习中了。在这个事件当中,作为班主任的我就变成了一个倾听者,是孩子情感上的支持者,是孩子和家长沟通的协调者。

要实现生本课堂,创建高效学习小组是核心,民主和谐的班级自主管理是后盾。而在班级自主管理的模式下,班主任的角色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不同的情景而适时地转换。有时是引导者,有时是管理者,有时是倾听者,有时是协调者……不管我们的角色怎样变化,我们的目的始终都是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正如著名教育家斯宾塞所说“管教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人来管理的人。”

上一篇:分析大学语文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下一篇:小学英语口语情景对话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