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能否绝对化

时间:2022-09-01 06:30:06

自主学习能否绝对化

自主学习作为当今最重要的教育思想和最受推崇的学习方式之一,早已让人耳熟能详。在评价课堂教学的优劣程度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时,人们都已习惯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那么什么才是自主学习?它有什么现实意义?它能绝对化吗?

一、自主学习是什么

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自主学习,否则就谈不上客观、合理地评价。当然,目前关于“自主学习”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有人将自主学习按广义与狭义划分,其中,广义的包含了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而狭义的则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性、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以美国齐莫曼(1994)为代表,把自主学习界定为一种自我调节的学习过程……也有人将各种定义进行了整合,提出:自主学习是指在既定的教学条件、教学目标和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确定学习目标,有意识地选择学习策略、利用学习环境、监控学习过程、规划学习时间以及评价学习结果的学习过程。

虽然关于这个概念的界定文字千差万别,范围也有大有小,但是不难看出其中的核心要素,即学生的主体性。其根本诉求就在于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突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这种理念就是要以改变学习方式为途径,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与能力,最终使之获得独立成长、发展的能力。

二、前提和背景是什么

国外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起步较早,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借助心理学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相关的系统研究,而在我国,自主学习得到大力倡导则主要受益于素质教育的推行以及新课程的实施,尤其是后者。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了课改的目标,其中有两点直接关涉自主学习,一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二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可见,新的课程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而自主学习正是在这种客观要求下走上“舞台”的,它是对课程改革理念的重要体现和落实。

三、绝对化的自主学习,可以吗?

课程改革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然而我们不能不说的是,在现实中,面对许多看似美好的教育理念,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学生,都并没有完全去落实,对于相应的要求,他们或自觉或不自觉地打着“折扣”。从客观上讲,是有许多条件限制了他们去完全执行,他们不得已要“表面说一套背地里做一套”(见本刊第六期曹琴老师所写的文章《自主学习,好说难做》),然而从主观上说,这似乎又是他们的“理智”之举,因为他们知道,一定要强调完全的“自主”,反而可能是反科学的、不明智的。

1.完全自主,教师做什么?

师者之所以为师,学生之所以求学,就是因为人非天生知之,需要人来教。如果完全把课堂的自给学生,把课余活动的自给学生,把习题训练与探求答案的自交给学生,还需要教师做什么?所以,在学校里,永远不可能有完全的自主学习。一边倒都不好,也不现实。

从根本上说,教是为了将来不教,完全自主是一种长远的目标甚至是理想,不在学校里,不在当下。在学校中从事的所谓自主学习只是一种模型、一种预演,是为了给学生将来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而其实,即使是“终身学习”,自主学习也不一定就能“唱独角戏”。你看,一些人已经到了中年、晚年,仍需要到学校里再去求学,很显然,完全的自主学习不能成为人唯一的求知途径。如果一定要强调百分之百的自主,那或许只能让人一知半解、盲目自信,或者沦为形式主义,变得事与愿违。其实,我们之所以要大力提倡自主学习,那是针对过于统压、灌输的现状而言的,是为了提醒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意识。自主学习的归宿在于终身学习,毕竟人不能一辈子在老师身边。

2.完全自主,效果会怎样?

有的知识适合自学,有的规律适合自主探究来发现,而有的知识与规律则很难被发现与理解。此外,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能力低的需要人帮扶,而年龄小的,其学习如同学走路一样,也需要从他人给予帮扶开始。如果一味地强调自主,要么没有结果,要么效率低下。事实上,当前许多的课堂里,的确存在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价值不高的问题,出现了交流单向化、形式单调化、问题简单化、假合作、伪合作的现象,学生之间不愿互相探讨交流,课堂的探究形似点缀,缺乏参与的广度、思考的深度和拓展的维度。

3.完全自主,形式是否单一?

文化需要百花齐放,教育也是,具体到学习方式也应该是。说到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不能就一棍子打死,至少它们能在表面上丰富教学和学习的形式。更何况,许多方法、方式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的,难道传统的学习方式中就没有自主的成分吗?

存在的事物一定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灌输式教学若没有适合它的土壤它早就应该“死亡”。相反,不能够存在的事物也一定有其不能存在的道理,若各种条件具备了,自主学习一定会生机勃勃!

这里就以传统教学法中最为普遍的“讲授法”为例,它至今依然是许多教育人公认的最为高效的教学方法,它最早被应用和推广。心理语言学实验证明了讲授法是以学生复杂、积极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奥苏贝尔的研究证明了讲授法是教学方法中比较高级的一种;维果茨基的理论证明了讲授法与人类的高级心理机能相关。丛立新等人在《教育研究》杂志上疾呼,对待讲授法的合理态度是在运用的基础上不断探讨和完善,而不是简单地批评甚至否定。

传统的教学中过多强调了教师的主体地位,而一味地强调自主学习又会让学生走进自闭的空间,生存于一个缺乏语言、缺少沟通的冰冷、枯燥的世界里。而如果将二者适当融合,则可以促进师生的心灵沟通、情感交融,可以帮助学生快速习得来自师长的宝贵经验,可以帮助教师活跃思维,生命充满活力。谁说完全的自主学习就是最科学、明智的呢?谁说传统的东西就一无是处呢?走“凡是”的道路,很容易走极端,很容易犯错误。

课程改革带着它美好的教育理念走来,实现它有待时间,需要努力和坚持,还需要实事求是。我们不希望课改之风只是一阵旋风,来时“气势汹汹”,去时无影无踪。我们更希望它是春日里和煦的轻风,长久的、舒心的,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靳玉乐.自主学习[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2]Barry J,Zimmerman,等.自我调节学习[M].姚梅林,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3]郭佳.高中生自主学习现状调查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2.

[4]丛立新.讲授法的合理与合法[J].教育研究,2008(7).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中学)

上一篇:在透彻的文本研习中追求课堂教学的品质 下一篇:汉字“失写症”究竟算不算一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