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形势分析

时间:2022-09-01 09:33:15

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形势分析

摘要: 医疗卫生人才基层就业是大势所趋的,要如何处理好基层就业用需之间的矛盾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要出台相应的政策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更要为医学专业毕业生营造适合的空间。作为毕业生也应考虑到主动适应基层环境,为基层老百姓服务,到缺医少药的地方去。

关键词: 高校;医学院校;基层就业;就业形势

0 引言

近些年国家出台了各种政策鼓励高等学校的毕业生走向基层,学以致用,为基层服务,尤其是医药卫生人才下基层的计划,这样既解决了日益紧缺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缺失的大问题,也为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大大提高了就业率。因此,各类高等医学院校,尤其是省属普通高等医学院校适时调整办学方针、与时俱进,开展教学改革、制定科学合理的基层培养计划。随着“大学生村官计划”、“西部计划”和“三支一扶”等项目的启动,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考研加分和机关事业单位选聘时实行优先录用等优惠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到基层就业。

1 办学方向倾向于为基层服务,为基层就业垫好基石

许多高等医学院校审时度势,依据现有及将来医药卫生人才的缺口及就业趋势,合理改进办学方针及方向,适时进行教学改革,修改适合基层卫生人才需求的培养方案,为基层就业人才适应基层环境提供了保障。以牡丹江医学院为例,目前正开展“基层应用型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立项课题研究,该项目是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该项目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考试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全面落实《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培养出“留得住、用得上”应用型卓越医学人才。牡丹江医学院的办学方向确立为“为农村办学、为基层服务”,这一办学方向在1997年学院迎接原国家教委专家组本科评估时被总结为“二为”办学特色,并给予了充分肯定。这一办学方向实实在在的体现在学院的各项工作中,尤其是就业工作。学院坚持这一办学特色,计划将用4~5年时间,完成特色应用型医药学本科人才培养试点的周期实践,形成比较成熟的特色应用型医药学本科人才培养的模式,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适宜基层工作的高质量人才,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贡献力量。

2 目前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现状

2.1 人力资源总量不足

目前,我国大力推进农村医疗改革,加大了农村医疗、社区医疗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部门的投入,扩大了基层医疗的规模,与此同时产生了一个严重的人员缺口。能适应基层服务特色的全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社区的公共卫生人才更是缺口较大,一些社区医院、乡镇医院的护士比例没有达到标准配备,低于正常。

2.2 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目前,基层卫生人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能力低的现象。本科以上人才占比例不高,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专科人才,甚至无学历人才。由于近年新进人员较多,中级以下职称人数较多。另外,基层工作人员任务较重,没有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所以能力上肯定不足。

3 影响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因素

3.1 学生自身择业观

很多医学专业毕业生择业观念存在偏差,就业的期望值过高,基层就业根本就没在他们的选择范围内。以牡丹江医学院为例目前我院,毕业生的择业价值观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视野较狭窄,缺乏创业创新的精神准备,更不能适应艰苦条件,一味追求大城市、高收入。多数毕业生看好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把择业定位在城市、大医院、经济效益好的单位反映出毕业生追求高薪、追求舒适、追求名气的心态。通过我们这次调查发现:在全校医学专业抽样调查的800名毕业生中,93.5%的毕业生倾向于在省、市级单位就业,6.5%的毕业生愿意在县级单位就业,而乡级以下单位则无一人考虑;76.6%的毕业生倾向于在三级(三甲,三乙)医院就业,23.4%的毕业生愿意在二级(二甲,二乙)医院就业,而一级医院则无人问津;89%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刚毕业月薪就应该在1500元以上,甚至2000元以上。

3.2 用人单位需求转变

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医疗卫生机构日趋饱和,医学人才市场上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接纳毕业生时考虑的问题已由数量向质量转变,大中城市的综合性医疗机构、经济发达地区的县级医疗机构原则上都需要硕士,其次就是获得英语六级、计算机二级证书。基层则相对要求较低。可是由于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值过高,造成了就业难现象。医学专业毕业生人数在增加,就业难度逐渐加大。由于高等医学院校扩大了招生规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总量明显增加,加剧了就业竞争。另外,目前基层的绝大多数医院的发展重点不在扩大规模而是以急需的、具备一定资历的专业人才为主,大量接收毕业生的状况是不存在的。因此,医学专业毕业生基层就业的难度越来越大。

医疗卫生人才基层就业是大势所趋的,要如何处理好基层就业用需之间的矛盾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要出台相应的政策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更要为医学专业毕业生营造适合的空间。作为毕业生也应考虑到主动适应基层环境,为基层老百姓服务,到缺医少药的地方去,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的实际需要的地方去,实践救死扶伤的崇高理想。相信通过全民的共同努力,我国的基层医疗卫生事业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吴磊.医学院校毕业生去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9):38-40.

[2]邹小荣.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困境与出路[J].孝感医学院学报,2011(6):76-78.

[3]闫珂,孟晓红,常淑香.高职临床专科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问题的调查及思考[J].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1(23):75-76.

[4]裴丰庭,齐玉龙.新医改政策下医学生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建设[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1(5):66-68.

[5]王红漫,包鹤龄.医学生赴基层医疗机构就业意愿探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2):184-187.

[6]艾丽娟,山世泰.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不足的原因与对策[J].党政干部学刊,2011(9):56-57.

[7]方燕君,郑晓,原跷红等.医学生基层就业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8):617-619.

上一篇:浅议高职大学生价值观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实验室开放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