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词汇教学

时间:2022-09-01 02:30:09

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词汇教学

摘要: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词汇是语言最重要的要素之一,词汇教学在语言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分析词汇教学的地位与现状入手,拟通过对比词汇在中、英两种语言文化背景下的差异来探讨如何融文化知识于英语词汇教学中,从而提高词汇教学的效率,达到词汇教学的真正目的,并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 中西方文化差异英语词汇英语教学

1.前言

文化和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词汇是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语言形式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文化内涵的影响因素折射后的焦点,能最大限度、最直接、最迅速地映射人类社会生活的文化镜像。陈原(1980)曾指出:“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词汇,常常最敏感的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众所周知,在语义学层面上,词汇意分为概念意义、感情意义、风格意义和比喻意义等(汪榕培)。胡文仲在《外语教学与文化》一书中指出:“只学习语言材料,不了解文化背景,犹如只抓住外壳而不会领悟其精神。”在《语言和文化》一书中,邓炎昌和刘润清指出:“词的内涵(connotation)不同于它的字面意义(denotation)――基本的或明显的意义。含义是词的隐含或附加的意义。”众所周知,在悠久的英语语言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中,由于受到英语国家的历史背景、社会变革、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及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的影响,英语词汇作为人类传达信息或记录思想的媒介,也被赋予了独特的文化载荷元素,即具有各自的民族文化特色、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文化内涵。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中,除了教授学生掌握英语词汇的音、形、义等表层意义以外,教师还要注重讲解词汇的文化蕴涵,“必须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进行交际”(胡文仲)。

2.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人学英语大多数从初一开始,近年来才开始在部分小学开设英语课。从几年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和实习体会中,笔者发现教师授课都存在一个普遍特征,那就是先教单词、短语,再讲授课文和做练习。对于单词的讲授无不遵循三个原则:音、形、义,其中“义”也仅仅停留在单词本身的字面意义上。这样的教学方法必然会引起很多的弊端和问题。许多学生在十余年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拼命记单词的音、形、义,背语法规则,脑袋里装满了单词、短语,但是难以说出几个像样得体的句子。由于以上种种原因,虽然很多中学生、大学生平时注意听、说训练,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进行简单交流,但由于对语言差异问题缺乏了解,以致于词汇使用不当,出现诸如把“力大如牛”译成“as strong as cow”,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译成“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产生交际方面的一系列错误。

3.英汉词汇文化异同

文化差异与、社会制度、地理环境、文学传统、价值观念和审美概念等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中西文化在这些具体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词汇意义也大相径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3.1词汇文化意义基本相同。

英汉两种语言中有一些词汇的概念意义和文化内涵都基本相同,这类词汇数量不多。例如英语的fox和汉语的“狐狸”都有“狡猾”的意思。在汉语中,“老狐狸”指很狡猾经常欺骗别人的人,“狐狸精”就指用美色和诡计勾引男人的女人,“狐狸变不了狸猫”是说一个狡猾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诚实的人。在英语中,fox也有相同的意思,如:Don’t trust him.He is as sly as an old fox.(不要相信他,他像只老狐狸一样狡猾。);He is foxy.(他很狡猾)等。

此外还有一些词像英语中的pig喻指肮脏邋遢的人,在汉语中“猪”比喻肮脏的人;ass常用来指愚蠢的人,汉语中“驴”也有相同的含义;英语中的bureaucracy和汉语中的“”也有相同的文化意义。

3.2概念意义相同,文化意义不同或相反。

同一事物在汉英两种语言中也可能含有不同语用意义。因各民族制度、信仰、审美观和价值观不同,不同文化中的人会把各自语言所包含的文化含义加以充分联想或扩展,造成语言词汇概念意义虽然相同,但是文化意义却不同。在这类词语中,尤以表达动物的词、数字词和颜色词最有代表性。“猫头鹰”在汉语中象征着不吉利和灾难。汉语中有“夜猫子(猫头鹰)进宅,无事不来”的说法。但在英语中owl却象征着聪明和正直,因此有as wise as an owl的说法。在一些儿童读物中,猫头鹰经常充当裁判的角色(邓燕昌、刘润清,1989)。英语国家的人们往往认为单数吉利,如:在表示更深程度时,常在整百整千的偶数后再加上“一”:one hundred and one thanks(十分感谢、千恩万谢),have one thousand one things to do(日理万机)等;与之相反,中国传统文化则认为双数是吉利的数字。人们喜欢双数的偶合意义,如:“好事成双”、“四平八稳”、“六六大顺”、“十全十美”等。英汉语言中的颜色词也颇具特色。比如,绿色(green)在中国文化里,它代表着“春天”、“生命”、“新生”和“希望”,而在西方被联想为“生手”、“缺乏经验”(green hang/horn)或是“嫉妒”(green-eyed)。

3.3文化内涵不同造成的词汇空缺。

在不同民族文化中,有大量词汇只存在于一种文化中,而不存在于另一种文化中,即是一个民族文化有的词汇,或称为词汇空缺。例如:中国古代的“状元”“芝麻官”等就是当时科举制度的产物,在英语中并无与之对等的词汇。同样在美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hippie(嬉皮士,尤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晚期出现的与社会现实格格不入的人,常成群结伙实行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或着奇装异服等),yuppie(雅皮,年轻有为的专业人士,尤指在城市工作的)在汉语中都没有与其概念相同的对应词。显然,前者属于汉语言文化范畴的文化词汇,而后者则源于西方文化。再如,“京剧”、“红娘”、“春卷”、“粽子”、“观音”、“玉兔”、“青鸟”、“土地庙”、“中山装”、“旗袍”、“红眼病”、“绿色人生”等,这些具有中国独特文化内涵的词汇,在英语中也很难找到对应的词汇。而American Dream(美国梦),Mass(弥撒),Baptism(洗礼)等也是带有独特西方文化色彩的词语。

4.英语词汇文化导入的方法

4.1把词语文化引入课堂中,结合丰富的文化内容进行词汇教学。

课堂教学是把词语文化引入词汇教学的主要途径。教师应利用课堂教学的优势,积极进行文化导入项目。从而提高词汇教学的效率,达到词汇教学的真正目的,并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4.1.1直接讲授

教师在讲授课文时,可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介绍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及一些文化内涵词。例如,笔者在讲授《新编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一单元“Myth and Legend”(神话与传说)时,向学生讲述了一些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并借此引入一些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中的词汇,如Achille’s heel(致命的弱点),Trojan horse(特洛伊木马),apple of discord(祸根)等。

4.1.2通过比较教学

文化对比法是讲述文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学生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发现母语与目的语语言结构与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成为中西方文化的诠释者,对两种不同文化进行解释,向学生解释两种不同的文化习俗在中西方语言词汇上的差异,例如,《新编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三单元的课后阅读文章“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中国与美国文化)中出现了许多习语。这些习语虽然在表达方式上和中文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却反映了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上的某些相同之处。于是,我让学生用英文解释这些习语的意思,并让他们找到汉语中与之相对应的成语。比如:Look before you leap(三思而后行),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物以类聚,人以群分),Great minds think alike.(英雄所见略同)等。学生在对这些习语进行英汉对比的同时,切身感受到了汉英文化的异同之处,并对这些习语有了深刻理解。

4.2课堂外,促使学生自觉引入词语文化,建立跨文化意识。

词语文化的学习光靠课堂、教师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文化导入,感受文化差异,最终从思维形态深处建立起跨文化意识。因此,词语文化的学习必须基于对广义文化的学习之上。具体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学习英美文化知识和词汇。具体的语言实践包括欣赏英美经典影片、音乐;参加英语社团活动如英语角、文化讲座等;阅读一定数量的英美文学作品、期刊、杂志。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涉外语言实践,结合听、说、读、写等技能去学习和了解英美文化知识,才能真正了解深厚的英美词汇文化,构建起中西方文化的桥梁。

5.结语

文化词汇体现的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差异导致了交际障碍。在教学活动中,每位教师都应该力求把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融合起来,使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不只停留在表层意思,而是深入理解其文化内涵;积极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创造活跃互动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外国文化意识;加强词汇的概念意

义、内涵意义和反映意义的对比,减少词义理解障碍,使英语的教与学真正成为有趣和有效的过程,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Buttjes,D.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 and culture:Social impact and political significance[J].Language Learning Journal,1990.

[2]Evelyn Hatch & Cheryl Brown.Vocabulary,Semantics and Language Education[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3]Fasold,R.The Sociolinguistics of Language[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戴卫平,张学忠,高鹏.英语说文解词英语词汇与英语文化[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5]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6]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语言研究出版社,1999.

[7]胡文仲.外语教学与文化[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8]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9]汪榕培.英语词汇学高级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系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08级研究生)

上一篇:同义反复和be型隐喻之比较 下一篇:游戏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