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学会用心体会比赛过程

时间:2022-08-31 06:47:50

如何让学生学会用心体会比赛过程

摘 要:新体育课程中强调培养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体育活动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竞争,要让学生在活动当中认识到争胜主要靠自己的努力和能力,而不是通过伤害他人来达到的,还要注意尊重对手,团结队友,树立正确的竞争与合作意识,增强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关键词:学生;体育;比赛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2-0016-01

十字接力比赛结束了,我让失败的一组表演一个节目,赢得了比赛的学生情绪更加激昂。

“快点来一个,垃圾。”

“跳个舞也行啊!哈哈,水平真差。”

但这种“欢快”的气氛被其中一阵埋怨声和指责声夹杂着,

“老师不公平他们快点多你赖皮。”

“朱千辉你怎么这么慢啊?”

“俊杰你也太逊了吧!棒都掉。”

好些学生低下了头,转过了身体。有些被说了的学生反驳道。

“都是你们的错,这么差。”

“你们才差劲,才是废物。”

我的心思被学生吸引了过去。见到此情此景心中突然感觉很不舒服,想改变了教学过程,为什么不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下取胜或者失败的原因呢?当我把这个要求宣布后,任命了小组长,让各组组长立即带领组员进行讨论,然后再比一场。

“我们要团结,团结才能胜利。”

“不要说千辉了,他会努力的。”

“我们让快的放一个前面,其他的放在后面。”

“呵呵,下面比赛我们还能赢他们这么慢没事。”

第二轮比赛很快结束了,结果出乎意料,实力不占优势的第二小组取得了胜利。于是我问学生们:“你们对比赛结果有什么看法。”

“我们组奖跑的快的同学和跑的慢的同学进行了合理的搭配,我们才赢了。”

“我们这次没失误,而且很团结。”

“我们骄傲了,没好好改进。”

“我的表现不好,对不起队友了。”

刚才一些被批评指责的学生也出来说出了一下感想。

“我这次没有失误了,所以我们这组快多了!”

“我这次拼命的,看水平也不错吗?”

这时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刚才在第一次比赛结束的时候这样互相的攻击有意义吗?”这时好些学生低下了头,当中有个学生说“我错了,老师。”

看到学生的思想的情绪的转变对笔者触动很大。学生的行为表现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教育的现状。中国人是比较最求完美的,学生得各种结果和外在的荣誉奖励十分看重的。长期以来,我国的传统的教育理念在孩子们的灵魂深处产生了不良影响,比赛非要的冠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要求“高人一等”,导致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异常关注结果而不注重过程。

传统的教育一直注重学生的成败,所谓的成王败寇,功成名就及已成败论英雄等就是很好的体现。我们许多老师和家长往往没能意识到教会学生学习和参与的过程往往比结果更加重要。大多把注意力集中在赞赏最终结果上,很少鼓励孩子用心去领会活动的过程,学生就不去体会“为什么失败”、“为什么成功”。 这实际上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才会出现本案例中的胜方的学生兴高采烈,还不时的挖苦对方几句,败方的学生互相埋怨和指责。从而未能体现出课堂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学生的这种过于重视外在的表象正是我们教师和家长误导的结果。这样的教育势必造成人们只重结果,不求过程。按照传统的评价观念,现实中成功者毕竟是少数,而且当中还有一些“成功人士”是不折手段而获得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传统教育的价值取向和评价体系存在的缺陷,如忽视能力的培养,造就出一大批的“高分低能”“急功近利”的学生。这样的教育是大部分的体验失败的教育。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激烈的社会竞争需要人们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合作也竞争的意思,同时还要有经受挫折的能力。这对于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能力与品质,使学生走出校门后,还能顺利的融入社会。”体育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以往的体育课程过分的关注学生运动技能与运动能力的培养,很少关注学生通过体育学生之后体育道德上有没提高。在本案例中,教师让学生进行的小组讨论,学生紧密配合,出主意,想办法,没有了埋怨和责备,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和集体荣誉感。并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进了友谊,大家彼此的帮助,取长补短,建立了和谐的气氛。

在新体育课程标准中就专门划分出了“社会适应”学习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学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过程中,增强自尊和自信心。在本案例中通过笔者引导,学生渐渐地找出自己的一些无理行为的原因:主要原因还是心理承受不了,根源在于太注重比赛的结果。由此可见对于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当通过体育活动中引导导学生体验竞争、冲突、合作、共处、包容、突变、赞扬、批评、成功,失败、规范、处罚等等。因此,体育教师应当善于利用平时体育活动这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课程资源,使学生学会“理解与尊重他人,并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表现不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为取得胜利全力以赴、尊重对手、团结队友、遵守规则、不计得失;认真分析成功失败的原因,不埋怨他人”等等,以便于学生走出校门以后,能以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来面对未来。

参考文献

[1]王哲,梁红霞,舒盛芳.上海市试点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现状[J].菏泽学院学报,2011(5).

[2]张学刚,卢慧丽.关于开展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策略研究[J].神州,2011(10S).

[3]闫领先.河南省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1(4).

上一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隐形思考 下一篇:让真情实感回归到小学作文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