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唤醒学生的能量

时间:2022-08-31 05:33:41

“生本课堂”,唤醒学生的能量

最早接触“生本课堂”这一名词,是在2009年的2月,那时我们的盛校长在学校的一次会议上提出的。之后,便形成了书面形式的20条生本理解及操作要求,从此,我们的课堂就一步步朝这个方向努力。也就是在那时,我对这一理念的认识经常停留在云里雾里,似乎缺少一位指点迷津的向导,虽然自己的课堂也在为之改进,但总觉得缺点什么。直到它的出现——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一书,让我冲出了层层迷雾,对“生本课堂”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与理解。

这是一本很有意义的书。一开始草的翻了一遍,觉得非常无聊,都是一些大道理,但细细品味其中,却有另一番情趣。你看“抛秧的启示”、“懒人有懒福吗?”、“当鞋合脚时”、“枯叶蝴蝶的启示”、“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等等,郭教授用一个个生活中的现象来阐述“生本教育”的内涵,这是向“师本教育”的一次有力回击。本书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说教的对象,它建立了先进的生本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从价值观、伦理观、行为观几个方面论述了生本的新生态教育,是真正认识、把握学生这个主体,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的价值原则,给予了我深深的启迪。

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在《西游记》中,有一次孙悟空遇到高老庄的家人跌跌撞撞地跑来,原来是要请一位法师去捉拿妖怪。老孙大喜,说找他就行了,“又方便了郎中,又医得眼好”,这句话反映的就是双赢。在生本教育中,出现了校长、教师、学生、家长都对教学感到较为满意的情况,出现了教师教得轻松,而学生学得快活又很有成就的情况。而在我们过去的经验中,这种局面是不合乎逻辑的,世上难得有双赢,就如广东俗语“哪有蛤蟆满街跳”。如上所说,我们不习惯于这种甜蜜,我们认为不可能有教师和学生都感到轻松而又学得好的教学。我们之所以认为教学中难以有双赢,是因为我们的教学长期处于封闭体系之中:封闭的课堂、封闭的时间安排、封闭的知识(即书本知识)等等。此时,如果我们老师少管学生,就意味着学生放任自流,一般情况下认为,不可能有教师少教而学生可以多学的情形,天底下没有这样便宜的事情。

但是,生本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这是因为,在生本体系中,课堂不是封闭的。在20条“生本课堂”理解及操作要点中,洪校长就明确指出:实践“生本课堂”,就要以“人人都做小老师,人人都是小老师”为行动口号,要求教师放弃逐句逐段的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他一句地讨论,为学生创造生机勃勃的、令学生“忘我”的课堂。我想,如果能做到这一样,我们可以创造“双赢”的局面。

比如我们的语文课,就可以让学生们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后,开展“以读促读,以读引读”。当然,此类办法有许多种。其一,可以是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对这些段落或句子发议论。如我在教学《穷人》一课时,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体会到桑娜的善良品质,我让学生自已读文,自己找句划句,然后再进行交流。果然,学生找了很多,如开篇段对于桑娜家的环境描写,学生体会到屋外的天气是那么恶劣,但她的家里却是那么温馨,因为她勤劳能干;又如课文第8、9两段的对于桑娜的心理和动作描写,学生通过朗读和品读,一层层地走入了桑娜的心,走入了她那忐忑不安的心境,走入了她那宁可自己受罪也要帮助抚养邻居孤儿的美好心灵。原本我在教学这一重点时,是打算找些句子让学生来读来体会的,但是我们的课堂就是需要师弱一些,生强一些,这样才会收到更多的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后,我一直回味着上课的情境,呵呵,真让我回味无穷,学生乐学,多学,教师轻松,少教,这岂不是“双赢”吗?

其二,可以是让学生寻找阅读相关的文章。比如,我在教学《少年闰土》之后,我让孩子们找找有关鲁迅的文章,孩子们兴味盎然,因为在这之前,我们班大部分孩子都已在看鲁迅的文章了,所以他们很快就找到了很多相关的文章,尤其是《故乡》这篇。我利用综合实践课的时间,特意与孩子们进行了一次共读《故乡》的读书活动,让孩子们来体会鲁迅与闰土两次不同情境的相遇。我一直认为,鲁迅的文章,小学生难以接受,谁知他们竟然能读懂,为什么后一次相见是如此地生疏呢?如此地陌生呢?孩子们都读出味来了,读出情来了。在这样的以读引读中,课本被大大扩展了,课堂也被大大扩展了,学生的丰富的资源被开放了,体系开放了。

其实,我还觉得,“生本教育”的理念不仅仅只体现在课堂上,还可以体现在其它很多方面,如我们的“作业布置”。这学期,不知是我的“懒性”发作了,还是真的想让学生自主一回,好多次的作业布置我都很灵动。如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巩固等内容,我均让学生在本子上自己出题,我的要求是:“把你认为的重点内容、难点词,用一些填空的方式出好题,第二天我们交换着做,看看谁的出题能力最强。”就这一句“煽动”的话,为了展现自己的水平,大部分孩子都认真去出题,共实说说容易,做起来还真有点难,自己必须得把内容再好好看上一遍,才能出好题。第二天在互相交换做的过程中,又起到了一个复习的效果,而我又少改了作业,孩子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就在这不知不觉中加强了,这能不说是一种“双赢”的局面吗?

我想,对于一个联系着浩瀚的生本资源海洋的教育来说,出现教与学双赢的局面是可以想见的,况且已经被我们上面所列的大量事实所证明。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君子三乐之一。严格地来说,得天下英才而“生本”地教之,才是真正的快乐。这也让我想起了以前在书中读到的一段话:社会是课堂,实践是砺石,他人是吾师,自身是关键。只要你务实肯干、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就会在现实生存的土壤中找到生长点,并以自己的成长影响周围,从而不断创造双赢的局面。

就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已经自觉与不自觉地实践着“生本教育”,并获得了不菲的收获,“生本教育”已经沁入我们的心脾,身轻如燕的教育者必将乘着新课改的东风,踏着“生本教育”的阳光大道扬帆远航!

上一篇:论英语教学效率的提高 下一篇:浅谈如何进行“导学互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