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城镇化国内研究综述

时间:2022-08-31 04:36:09

绿色城镇化国内研究综述

摘 要:绿色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和任务,也是纠正传统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多种城市问题的主要路径。文章通过国内有关绿色城镇化的文献查询和分析,梳理国内绿色城镇化研究的发展状况、主要研究内容,结果显示:绿色城镇化研究在“十八”以来迅速增多,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绿色城镇化的内涵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

关键词:绿色城镇化 文献统计 综述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060-04

绿色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方向和目标,也是纠正传统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多种城市问题的主要路径。国际上对城镇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资源环境问题的探讨早已展开,产生了如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以及后来的“生态城市”等理论。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单纯强调城镇生态环境的理论已无法满足城镇发展的需求。美国学者蒂姆西・比特利于2000年在总结城市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绿色城镇化”发展理念,积极回应了城市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等问题,引起了全球各界重视。党的十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包括绿色发展在内的全新的五大发展理念。《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中也明确提出要发展绿色城市。随着一系列政策理念的提出,绿色城镇化逐渐成为新型城镇化研究的热点方向。

一、国内绿色城镇化文献统计分析

(一)文献统计与样本筛选

本文选取在CNKI以绿色城镇化为主题、篇名和关键词检索得到的文献作为统计对象。检索文献选取截止时间为2015年12月31日。其中分类检索分别为期刊、博硕士论文、会议和报纸工四大类,利用知网提供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国内外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国内重要报纸刊载学术性、资料性文献数据库》等全文数据库下载初始文献进行统计分析。

在CNKI中以“绿色城镇化”为检索词,分别进行主题检索、篇名检索和关键词检索。主题检索共检索文献186篇,篇名检索共检索文献107篇,关键词检索共检索文献30篇。从文献总体数量上看,国内学者对绿色城镇化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文献数量较少,主题、篇名和关键词检索文献仅有323篇。从文献发表时间上看,有关绿色城镇化研究的文献最早出现在2004年,之后陆续有学者进行绿色城镇化或相关方向的研究。党的“十”以来明确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政策和意见,并提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自此绿色城镇化文献数量才开始出现一定增长。绿色城镇化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现阶段城市和城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如图1所示。

在文献相关度方面,篇名检索得出的文献与绿色城镇化的相关度最高,能更好地反映国内绿色城镇化研究现状,且主题检索文献与关键词检索文献多与之重复或相关性不高,因此本文选取上述检索数据中篇名检索的共107篇文献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

在初步筛选出的107篇篇名文献中,期刊文献50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收录文献9篇,CSSCI收录文献9篇),优秀博硕士论文1篇,会议文献1篇,重要报纸文献52篇。从文献数量和文献发表时间上看,篇名文献在数量趋势趋上与势绿色城镇化文献数量趋势基本一致,因此样本文献的初步筛选结果是可以接受的。如图2所示。

在上述107篇初步筛选的样本文件中有52篇报纸文献,由于报纸文献更侧重于新闻导向,因此剔除52篇报纸文献,在50篇期刊文献中再剔除消息通告、政策新闻、记者采访类文献15篇,重复发表的文献1篇后,最终确定样本文献为在CNKI中以篇名检索下的期刊类文献33篇,优秀博硕士论文1篇,会议文献1篇,共计35篇。

(二)样本描述

在全部样本文献中,中文核心期刊收录文献8篇,CSSCI收录文献8篇。由于部分期刊二者兼具,因此实际统计结果为,二者兼具的文献7篇,单中文核心文献1篇,单CSSCI文献1篇,共9篇,占样本文献约26%。从中文核心期刊文献与CSSCI收录文献的时间分布上看,多集中在2014年,共有7篇,2008年1篇,2015年1篇。从上述数据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绿色城镇化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研究质量和水平较高。

从样本文献作者来源看,高校和科研院所发表文献共20篇(包含优秀博硕士论文),占样本文献约57%;行政研究或党校发表文献13篇,占样本文献约37%;企业发表文献1篇;会议文献一篇。对于绿色城镇化的研究,高校等科研机构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学者占约94%,说明在绿色城镇化的研究方面,学术机构和政府均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不足之处在于,在各类会议中对绿色城镇化的讨论不足。企业所代表的资本群体不能用文献衡量,在此不做说明。样本文献中排在前10位的样本文献作者和其引用及下载次数统计。如下表1所示。

从样本文献出处看(由于会议文献和优秀博硕士论文各仅有1篇,因而此处不计入统计),33篇样本文献共发表在29种期刊中,涵盖了经济、工程、管理、环保、社科、企业、城市等与绿色城镇化关系密切的各个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从期刊所属分类来看,经济与管理科学类以19篇居首位,社会科学Ⅱ5篇,工程科技Ⅱ4篇,工程科技Ⅰ2篇,另有3个期刊在专辑分类中有双重分类,分别是工程科技Ⅱ与经济与管理科学、基础科学与社会科学Ⅱ、工程科技Ⅰ与经济与管理科学。从期刊的综合影响因子来看,排在前三位的期刊分别是:《城市发展研究》(0.9100)、《经济纵横》(0.7540)、《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6250)。从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来看,排在前三位的期刊分别是:《城市发展研究》(1.5670)、《经济纵横》(1.4730)、《环境与可持续发展》(0.9160)。反映出在绿色城镇化研究领域,文献水平较高的期刊应该是《城市发展研究》与《经济纵横》,二者均为中文核心期刊,同时也是CSSCI收录期刊。

样本文献的关注度表现在其被下载次数,即反映了对绿色城镇化研究的关注度。样本文献中出现最早的文献在2006年,统计截至2015年。统计结果如图3所示。

从样本文献研究主题来看,样本文献的研究涵盖了绿色城镇化的综述和理论、国际经验及启示、战略与路径、地方实践及案例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研究体系较为完整。(见表2)。

二、主要研究主题

(一)绿色城镇化的内涵与特征

绿色城镇化的发展首先明确其概念、内涵、特征和意义等基础内容。经过近年来的研究,国内学者对绿色城镇化的概念形成了基本共识,认为绿色城镇化是指城镇发展与绿色发展相结合,城镇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与其自身的资源供应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相协调,具有生态环境可持续性、人的发展文明性、城镇发展健康性等特征的城镇发展模式及路径。国内学者如杨晓优(2011)、沈清基和顾贤荣(2013)、邱江(2013)、李丽纯(2013)、李颖琦和李茜(2015)、刘君言和陈梦玫(2015)等对绿色城镇化的基本理论与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绿色城镇化的内涵是其概念的扩展延伸。主要有以下两个方向的理解。一种理解是绿色城镇化必须坚守“绿色”概念的本质,不应该盲目扩大其内涵。当前城镇化过程中,城镇的生态环境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限制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短板,绿色城镇化的发展就应坚守“绿色”本质,强调环境安全和健康,在发展中避免造成进一步的环境破坏并谋求改善已破坏的生态环境。另一种理解是绿色城镇化的发展应该是综合性的发展。绿色城镇化不仅在于城镇生态环境的改善,更应注重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资源的节约利用,实现低能耗、低排放发展。绿色城镇化还应该强调人居环境的生态和谐,在不断完善居住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基础上,加强居住区居民的生态意识,推动居住区更好地发展。绿色城镇化的发展还应注重城镇历史遗迹的保护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许多古迹和优秀的传统文化遭到破坏,绿色城镇化的发展不仅应避免进一步的破坏,还应努力修复古迹,恢复优秀传统文化,为城镇的各项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并塑造有特色的城镇形象。

绿色城镇化是区别于传统城镇化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主要具有三方面特征。

首先,绿色城镇化是资源节约型的城镇化。传统城镇化的发展往往是在大量能源资源粗放利用的基础之上快速发展而来,具有高能耗、高排放的特点。绿色城镇化则强调各类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追求低能耗、低排放的发展模式,以此从源头控制城镇化发展中的各类污染。

其次,绿色城镇化的另一个特点是环境友好。绿色城镇化不仅改善和保护城镇发展中的自然环境,也要人在城镇化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做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积极参与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

最后,绿色城镇化是追求经济高效的城镇化。经济高效的城镇化发展模式要求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摒弃传统经济发展一味追求速度,轻视发展效益的模式。不能以资源环境遭受破坏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

(二)绿色城镇化国际经验与启示

传统城镇化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城镇问题和社会问题。国际上一些城镇化发展较快的国家在经历过这一阶段后认识到城镇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从先行国家的经验中找到对我国绿色城镇化建设的启示是绿色城镇化研究的重要部分。我国学者如邬彩霞(2015)、李新平和杨卫平(2015)、周国梅等(2013)等对此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城镇化的不同模式面临的绿色发展问题。不同国家和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时间和时代不同,因此城镇化过程中产生不同的问题。(1)西欧模式。以英国为主的西欧国家,是城镇化的先行国家。由于工业化的速度远远超出城镇化发展的速度,导致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无法满足迅速集聚的人口需求及快速发展的工业的需求,同时大量的人口集聚和工业发展又产生了大量的污染和资源浪费。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英国颁布了多项法案,如《公共卫生法》《环境卫生法》等,通过法律手段对城镇环境污染和公共卫生做出约束和要求。为之后其他国家的城镇化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借鉴意义和治理思路。(2)拉美非模式。拉美地区以及非洲大部分国家在长期遭受西方国家殖民统治情况下,形成了显著的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工业化速度落后于城镇化的速度,大量的人口涌入城镇,导致了诸如严重环境污染、就业困难、治安混乱、医疗资源短缺、社会保障不足等一系列自然和社会问题,部分城市形成了明显的贫民窟。拉美国家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大对环保科学的研究和环保产业的投入,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对石油的依赖程度。(3)自由市场主导下的城镇化,即美国模式。美国倡导市场为主导的自由发展,通过工业化和横贯东西的铁路与公路等基础设施带动城镇化水平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造成了城镇的无序蔓延和严重的土地资源浪费,同时也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美国在20世纪末,由地方政府最先提出的包括强调土地利用紧凑化、鼓励公共交通等方法在内的“精明增长”理念获得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共识。(4)亚洲模式,由于亚洲庞大的人口基数,城镇化在带动亚洲地区飞速发展的同时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亚洲绿色城镇化发展的第一要务是节能减耗,通过城镇群建设提高公共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降低其成本。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减少城镇化过程中的污染排放。保护贫困人口,改善贫民窟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状况,提高其防灾能力。通过公共财政透明度,建立完善政府官员问责制,促进绿色城镇化发展。

第二,对国内绿色城镇化的启示。以上四种不同发展模式的城镇化在我国不同地区均有所表现,因此对国内绿色城镇化发展具有较大的借鉴和启示。(1)绿色城镇化的发展应该立足于严格的法律法规。(2)绿色城镇化的发展要发挥市场作用,但不能盲从市场自由。(3)绿色城镇化的发展要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的作用首先是宣传引导,其次是政策支持和法律法规管控,还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管控,完善相关的制度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

(三)绿色城镇化战略与路径

绿色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宏观战略与具体实践路径相结合。我国学者如李佐军和盛三化(2014)、董战峰等(2014)、吴振山(2104)、洪大用(2014)、任克强和聂伟(2104)、高红贵和汪成(2014)等对绿色城镇化的宏观战略与具体实践路径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主要包括:

绿色城镇化的战略框架研究。董战峰等(2014)认为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框架应该从建设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出发,兼顾城镇发展中自然环境的保护、生态文化的普及、绿色低碳生活的推行以及产业生态化的发展,积极建设生态型人居及基础设施。推进实施城镇生态环境总体规划,重视科研创新对绿色城镇化发展的科技支撑功能,积极在浙江、贵州等基础好的地区推进绿色城镇化试点等。李佐军和盛三化(2014)从我国城镇化的资源环境问题出发,提出应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制度保护环境。包括资源节约方面的制度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制度。推进与城镇化建设配套的制度改革,为绿色城镇化消除障碍。主要包括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财税和投融资制度改革、城乡福利制度改革和行政区划制度改革。

绿色城镇化的具体路径研究。洪大用(2014)认为应通过制度手段推进绿色城镇化建设,对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不仅要关注物质层面的污染加剧,也应注意社会层面的两极分化矛盾加剧。任克强和聂伟(2014)认为绿色城镇化发展中环境问题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应从城镇化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如规划、资金投入、现有环境问题的治理以及社会监督和体制机制等出发,系统性地解决城镇化中的环境问题,尤其是雾霾和水污染的问题。高红贵和汪成(2014)提出应强化政府在绿色城镇化过程中对生态资产的管理,积极稳妥的推进城乡一体化,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统一的原则,调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建立严格的资源开发与保护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四)绿色城镇化的法律法规建设

法律法规是绿色城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一环。绿色城镇化的发展不仅仅在于改善城镇环境卫生,更是城镇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土地利用方式、公共服务、居民生活方式等的绿色转变。因此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也不仅仅局限于环境保护。我国学者夏光(2013)和房仙灵(2015)对此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主要观点包括:绿色城镇化发展的基础是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因此法律法规的制定也应从环境保护出发,加快制定和完善保障城乡公众民主参与环境保护的制度体系,落实城乡居民参与项目环评的权利,实行更加宽松有效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保护民众的环境权益,通过相关政策激励民众的绿色消费和提高民众参与环保的主动性。规划是城镇化发展的“指挥棒”。应加强绿色城镇化规划,引导城镇走绿色城镇化的发展道路健全土地利用制度、城镇体制机制、社会保障和城镇治理机制等与绿色城镇化发展联系密切的制度法治化。

三、简要评析

本文选取的35篇样本文献中,34篇为定性研究的文献。虽然样本量较小,但在研究的视角上涵盖了“两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在分析角度上也包含了资源环境问题、生态失衡问题等多个问题。在有关绿色城镇化发展的问题研究中,主要集中于绿色城镇化相关政策、绿色产业、绿色建筑、绿色城镇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府职能的约束上,对于绿色城镇化的相关规划的研究。部分学者强调了绿色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强调了在绿色城镇化过程中人的重要性,涉及了包括资源与消耗的差异性地域分配,人的绿色环保意识培养以及公民民主参与绿色城镇化建设等相关方面。

关于现阶段研究存在的问题。由于当前我国绿色城镇化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因此存在较多的问题。首先是研究方法上,定量研究缺乏,对于绿色城镇化所处的具体情况,以及未来绿色城镇化应达到的具体指标没有定量研究。其次是研究内容上,缺少以人为核心研究角度的的绿色城镇化研究,以及从更多的细分层面如人口规模、人口流动、人口性质、人口结构、人均收入等方面来分析绿色城镇化的进展与程度。其三是研究视角上,一是对不同地域、不同等级规模城镇的绿色城镇化研究没有凸显出其应有的特点。不同地域、不同等级规模的城镇,其所遇到的城镇化问题和其绿色城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是不同的。二是没有在多规合一的视角下进行绿色城镇规划的研究。

关于未来的研究方向。通过对样本文献的分析研究,未来绿色城镇化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应加强定量研究的应用,在研究内容上更多地关注人在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现象或问题,在研究视角上紧跟国家重大战略和思想,同时加强对于不同层面、不同地域的分类研究。

参考文献:

[1] 向昌学.西部应走绿色城镇化之路[J].West China Development,2006(1)

[2] 白雪燕,田秋影.农村城镇建设的发展路径――绿色城镇化[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3] 古春晓.新型城镇化――绿色城镇化――全国政协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谈城镇化转型[J].建设科技,2013(5)

[4] 沈清基,顾贤荣.绿色城镇化发展若干重要问题思考[J].建设科技,2013(5)

[5] 新型城镇化建设课题组.走绿色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建议之五[J].宏观经济管理,2014(8)

[6] 邱江.我国绿色城镇化建设探讨[J].商,2013(13)

[7] 邬彩霞.绿色城镇化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借鉴意义[J].中国统计,2015(11)

[8] 李新平,杨卫平.国际绿色城镇化对湖南城镇化建设的启示[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9] 周国梅,彭宁,李霞.亚洲绿色城镇化的挑战与政策选择――对中国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启示[J].环境经济,2013(12)

[10] 董战峰,杨春玉,吴琼,等.中国新型绿色城镇化战略框架研究[J].生态经济,2014(2)

[11] 李佐军,盛三化.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绿色城镇化进程[J].经济纵横,2014(1)

[12] 洪大用.绿色城镇化进程中的资源环境问题研究[J].环境保护,2014(7)

[13] 任克强,聂伟.环境危机治理与绿色城镇化发展[J].重庆社会科学,2014(8)

[14] 高红贵,汪成.生态文明绿色城镇化进程中的困境及对策思考[J].统计与决策,2014(24)

[15] 夏光.以法治推进绿色城镇化[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2)

[16] 房仙灵.新常态下推进绿色城镇化发展的法治路径研究[J].决策咨询,2015(6)

(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汾河流域研究中心城镇与区域发展研究所 山西晋中 030619)

(作者简介:温鹏飞,太原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地理与城乡规划。)

(责编:贾伟)

上一篇:新能源风电项目成本控制研究 下一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