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绿色城镇化发展思考

时间:2022-06-27 01:36:20

贵州绿色城镇化发展思考

摘 要:绿色城镇化既是城镇的发展与绿色发展相结合,也是城镇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以达到人与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对贵州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失地农民和进城务工农民市民化问题,要从政策制度上加以解决。进一步加快贵州省绿色城镇化发展的进程,推动贵州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绿色城镇化;失地农民;进城务工农民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4.02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4-04-03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或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伴随这一过程,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城镇产业逐步壮大、升级,城镇质量得到提高,城镇进一步发展。同时,城镇物质文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向农村扩散。

贵州城镇化过程同样存在着“不完全城镇化”带来的失地农民、进城务工农民市民化问题,但因其经济社会发展历史的独特性,贵州绿色城镇化发展路径有其特殊性。

一、贵州城镇化发展各阶段特点

1.建国前贵州省城镇化发展

距今四五千年前,随着生产力水平的逐步提高,贵州赫章、兴义、水城等地出现了早期的定居点。春秋战国时期,贵州大部分地区属于楚国的管辖范围,由于政治经济活动的需要,出现了早期的城邑。西汉后期,郡县制在贵州部分地区逐渐推广起来。此后的近1800年里,随着历代王朝的更迭,贵州行政区划也多次发生变更。到清朝雍正皇帝时期,随着贵州“改土归流”的实现,土司制度的废除,残存的奴隶制也完全被废除,促进了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贵州城镇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抗战时期,沦陷区的大量企业、学校、政府机关迁入贵州,促进了贵州城镇的发展。这一时期贵州城镇发展有以下特点:一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促进这一时期贵州城镇化发展的基础;二是城镇的行政职能大于经济职能;三是许多城镇是在明清时期刚刚发展起来的,历史较为短暂,城镇规模较小,综合实力较弱。

2.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贵州省城镇化发展

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贵州省城镇化发展波动较大,与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密切相关。1949-1958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处于恢复发展期平稳增长,1958-1960年处于“”盲目冒进时期,贵州省城市人口比重年增长率达到6.55%。1961-1965年三年自然灾害及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城市人口聚减,中央既调整吊销了部分城市建制,又动员了一批城镇人口回农村,加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干部下放,城镇人口每年增长速度不到2%,接近于这一时期的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城镇化发展处于停滞状态。1964年开始的 “三线建设”,内迁了一大批现代化企业,为贵州带来了大量专家、知识青年和先进的机器设备,贵州的工业生产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城镇化水平也随之快速提高。截止1978年底,贵州全省共有省辖市2个,地、州辖市3个,全省城镇人口数量已达到323.97万,城镇人口占全省人口比重达到12.1%。

3.改革开放后贵州省城镇化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伴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贵州城镇化迅速发展,城镇数量不断增多,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镇人口数量和比例也不断增多。按照市辖区总人口计算方法,截止2011年底,贵州全省共有省辖市1个,地、州辖市7个,全省城镇人口数量达到1174.8万人,城镇化率从1979年的12.1%上升到33.81%。

二、贵州省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贵州省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着农民工市民化、失地农民市民化两大问题。

1.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贵州城镇化的发展,带动了贵州城镇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与此同时,贵州农村存在隐蔽失业人口,农业生产率低。2011年,贵州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299.87万人,占66.19%。在农村与城市推拉合力的作用下,出于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和预期收入的吸引,生活在偏远山村寨子的农民在政府组织和亲友的带动下,大批进城务工,成为农民工。贵州省相关调查显示,2011年贵州省农民工总量已近800万,除极少数留在本省打工外,其他都去了外省打工。这些长期工作生活在城镇的农民工,虽然被算作是城镇人口,但是在工资福利、社会保障、合法权益、子女受教育等很多方面都无法享受与城镇人口相同的待遇。

(1)工资低,社会保障差。户籍制度在中国存在了数千年,在古代,户籍制度对维护国家的稳定和保证国家税收来源的确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户籍制度日益成为阻碍劳动力自由流动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绝大部分农民工在进城务工多年后,依然无法解决自己的城市户口问题,这使他们无法得到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待遇,与城镇居民在工作、工资、福利、住房等方方面面存在难以跨越的鸿沟。目前,贵州省农民工进城务工从事的行业主要以服务业、加工制造业和建筑业为主,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0.6%、29.6%和14.2%,三个行业总计为74.4%。大多数农民工从事的是技术含量少、收入较低的体力活,工作条件比较差,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相当恶劣。很多农民工都没有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国家法定的“五险一金”。

(2)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由于贵州省进城务工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往往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无法有效地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由于相关措施和政策的缺失,往往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更多的农民工选择的是忍让,这不仅侵害到了他们的利益,还极大的伤害到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无法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融入城市生活的法律环境。

(3)家庭分割。进城务工农民的家庭分割现象十分严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的《蓝皮书》调查当中,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家庭中间,全家都搬到城镇居住的,大概在40%左右。而部分家庭成员在城镇居住的是60.2%,全家都在农村住的农村人口是40%,部分家庭人口在城里住,有一部分人不在城里住是60%。即进城务工的务工家庭大概有60%会面临着一个家庭的分割,或者是夫妻不在一起,或者是夫妻和子女不在一起。然而,即使在全家都迁移到城镇居住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在城市居住也不意味着居住在同一个城市,也存在着家庭成员在不同城镇务工的情况。

上一篇:浅议企业物资采购内部控制 下一篇:资金运营管理对上市公司偿债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