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中职生的德育教育

时间:2022-08-30 04:51:08

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中职生的德育教育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目的的要求,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语文老师应该结合当代中职生的特点,把握好语文学科的优势,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结合有效的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面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刑事案件,从“马加爵故意杀人案”,到南京大学刁爱青碎尸案,再到前不久刚刚发生的“复旦投毒案”。使我们反思,学校有没有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当然,德育教育应该渗透到每一科的教学中,语文教学更是要结合自身学科的特点适时地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下面就主要在以下方面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中职生的德育教育

课前十分钟演讲,增强学生自信心

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中职生,大多是初中毕业后上不了高中才读中职的,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甚至被歧视的弱势群体。许多中职生认为只有升入普高,才是优秀生,进入中职,就是“末等公民”。总是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差,以至意志消沉,缺乏自信。

针对中职生的这些特点,每次课上开讲前我都会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进行自我表达。可以背诵文章,可以即兴演讲,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当然,这些活动都已经给学生们提前说明,以便大家做好充分准备,提高活动效率。这既锻炼了他们上台的勇气,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增强自信的效果。

自信是潜能的放大镜,自信是成功的推进器,自信是快乐的催化剂,自信同样是美好品德形成的根基。

介绍作者时适时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能够选入语文课本的文章,都是名家名篇,每位作家都有值得去挖掘和深入探究的美好品质,即使有一些性格或生活上的瑕疵,我们也可以拿过来引以为鉴,对学生进行人身观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时候,我会特别提到朱自清的爱国事迹,特别要提到的就是对他的评价:“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从作者人格美角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高洁的品格。

在讲到苏轼的文章时,会根据苏轼青年时的求学经历,加强学生进取心的教育。根据苏轼在王安石派和司马光派之间的斗争中的遭遇,使学生认识到苏轼一生几度宦海沉浮,却仍然关心百姓疾苦,从不阿谀奉承,从而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苏轼被贬后,不悲观,不气馁,性格豁达乐观,以此来加强学生的抗挫折教育。

中职生不同于高中生,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我们在深入挖掘作者有关事迹时,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他们主动学习语文和探究语文的兴趣,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德育教育。

在赏析课文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中职生相对高专生而言,一般年龄较小,行为规范和自律能力较差,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时常有违规行为,且屡教不改。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结合课本和学生实际,及时加强课堂中的德育渗透,培养出一批德行合格的中职生。

能够选入语文课文的文章都是积极向上的。因此,在整个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当地加强学生德育渗透就显得极为重要。如学习王羲之《兰亭集序》时,讲到“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人生观和生死观,教育学生尊重生命。好景易逝,绝不虚度光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出最大的贡献。

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感情基调和思想内容,只要老师勇于挖掘,善于引导,都能对学生的思想进行一次次潜移默化的洗礼,从而使德育教育落实到实处。

在作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德育指导

作文是老师检查教学效果如何的一个有效途径,更是学生吐露心迹和感情的主阵地。因此,作文在教学中的德育指导作用更是不容小觑。

作文的批改是一件工作量繁重的事情,语文老师应该慎重而仔细。除了纠正错字病句,教给写作表达技巧之外,还要观察和体悟学生思想感情上的细微变化。有很多的家庭问题和心理困惑,不愿意告诉同学或者老师,都可能在文章中有所提及。正值青春期的中职生,年龄偏小,心理上的不成熟,再加上90后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在集体生活中难免会磕磕绊绊,再加上外界的各种诱惑,她们的价值观和行为上都很可能出现偏颇,我们一定要防微杜渐,及时做出正确引导。作文批改时,积极的正确的想法和行为要鼓励,有问题的思想和行为要指出和纠正,必要时要对其进行谈话和心理指导。作文的批改不仅仅是打个分下个“阅”字那么简单,适时适当的德育教育是一位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行为。

如今,当代中职生存在多种问题,作为一个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必然要从自己教学中的各个方面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言传身教,使我们的德育教学不仅仅只是一个口号。

(作者单位:河南省潢川幼儿师范学校)

上一篇:创新主题报道策划 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下一篇:种速生绿化苗木 经济效益成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