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师德建设思考

时间:2022-08-30 10:19:47

学校师德建设思考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它包含着教师对教育事业高度的责任感和执着的追求,她包含着教师对学生无私而博大的关爱。这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要求,也是一位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作为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的师德,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和稳步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奠基作用。

近几年来,通过各种形式的培养,学校教师学历的合格率大幅度上升,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有所提高。但在社会转型期,特别是当今社会重经济、重效益、追求物质生活,提倡超前消费的潮流中,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师德意识也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同时,由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人们对教育关注程度的日益增长,对师德素质的要求更加广泛,教书育人的标准也更高了。这使得学校的师德建设受到了冲击,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亟待我们分析研究,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总的来说,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高的,涌现了无数的先进人物,创造了骄人的业绩。这支队伍是教育事业能够取得巨大成就并健康发展的条件和保证。然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某些教师的身上出现了不少师德失落、师风不纯的问题,虽然是个别现象,但也应引起高度重视。个别教师师德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对教育事业的一种责任心。个别青年教师只是把教育当成一种职业,应付了事,并没有把教育当成事业来执着地追求,更没有把教育当成一门艺术以致于全身心的投入。少数教师受到追名逐利心理的干扰,缺乏职业自觉性和主动性,工作急功近利,不踏实。由于跟公务员收入的继续扩大,不少骨干教师,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的现象,正涌向收入高待遇好的公务员队伍,即使成不了公务员,也要想方设法挤进机关,成为事业编制也比教师强多了。这些情况已教育工作产生了一定影响。

二是缺乏对做好本职工作的进取心。现实中有少数青年教师由于工作时的动机不很明确,他们中有的是为了生活的无奈而从教,有的是为了有个工作、有事可做而从教,工作中不注重刻苦学习、钻研业务;还有少数老教师只注重凭借自己的经验教学,不关心、研究新课程,不注重知识的更新,忽视终身学习。加之学校管理者缺乏师德教育,使一些教师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工作起来缺乏干劲和积极性。

三是缺乏对待后进生的热情与爱心。实际工作中有不少教师存在着“喜优厌差”的不良现象。偏爱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忽视对学业困难学生的关爱;偏爱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忽视对家庭条件差的学生的关爱。对学业困难学生和行为不良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缺乏耐心,有时甚至讽刺、挖苦,挫伤了这些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造成师生情绪的对立,也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

四是缺乏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少数教师受社会不良风气和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教师之间的不正当竞争,使教师之间关系紧张,师表意识淡薄,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不时在学生面前对社会不良现象和学校内的某些不认同的做法发牢骚,或以贬低、轻视其他学科的作用和其他学科老师的威信来抬高自己等不良习气。

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师德问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究其根本,主要有下列几方面原因:

第一,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对教师的一些消极影响。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实力,教师的待遇和生活状况得到较大改善,但报酬、待遇和相关行业比较还存在一些差距。虽然,一些教师以清贫、奉献自励,但为生计或为追求生活质量发愁削弱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影响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提高。另一方面,有些教师认为教育本身也是商品,学校是“市场”,他们把从教视为谋生的手段,从而产生不好的从教动机,降低了师德水平。只看到市场经济重视物质利益,而看不到物质利益和个人业绩的紧密联系。

第二,学校教育体系本身存在的问题。由于评价、选拔等制度存在的问题,学校普遍存在过分关注知识,学校教育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由此,对教师的行为产生不良导向,有些教师不注重提升个人的文化品位,提升文化水准,过分追求教育的功利性、实用性,因而造成一些师德问题。

第三,学校管理上的松懈和不健全也不利于良好师德的形成。学校就是教师的家园,良好的学校氛围,不仅利于对学生的无声熏陶,更利于对全体教师的有形感染。毋庸讳言,一些学校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管理不够到位,对教师的不良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也有一些领导对教职工关心甚少,教师缺乏工作热情和干劲。这也是师德出现问题的一个原因。

第四,个别教师本身素质不高,对自身要求不严。在教师群体中,有一些教师得过且过、但求无过,缺乏事业心和上进心,放弃或忽视理论的学习,更不知道怎样提高道德认识和培养高尚的师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我国历来就有崇尚师德的优良传统,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新课程的今天,加强师德建设,仍是一个重中之重的大问题。那么,在新形势下该如何加强学校的师德建设呢?我认为:

首先,要提高认识,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当今社会是一个交织着各种矛盾和充满着变革的社会,出现了多元价值观并存的局面,而这一切,或多或少地冲击着教育园地。因此,我们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让教师认识到他们在实现教师职业价值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实现个人价值。只有当一名教师把社会对本职业的要求转化为自己需求时,他才会真正地投入,从而获得乐趣和满足。

其次,要坚定信念,促进教师不断提升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最高体现,其中包括尊重学生、责任心强、言行一致、博学多识等,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教师的人格魅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养成和完善的。我们要帮助教师树立毫不动摇的师德信念,遭到挫折时不灰心丧气,不半途而废,并通过生活中的榜样示范与激励作用,使师德规范、人格完善逐渐融入教师的自觉追求当中,要求教师从日常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厚积而薄发。

其三,要确立共同愿景,形成强大合力。所谓共同愿景,是指全体成员发自内心的愿望和意愿,是通过共同努力能够达到与分享的目标。学校要在确立总体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确立教职工队伍的发展目标,并明确它与学校整体发展、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从而达成共识,形成共鸣,合作共行。使全体成员紧紧地走在一起,从而形成一股很强的凝聚力。

其四,要建立多种机制,加大师德建设工作力度。一是建立完备师德考核制度,把师德修养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实行师德不良一票否决制。年度考核前对学生、家长和社会广泛开展问卷调查,结合平时工作中了解到的情况,对有损教师形象者年度考核不称职,对严谨治学、为人师表者则大力表彰,以弘扬正气,端正师风;二是把师德修养与人事制度改革挂钩,对师德不良者实行低聘或缓聘,对师德败坏、造成严重后果者,将其清除出教师队伍;三是建立师德档案,实行师德诚信记录制度,注重日常考核,进行教师师德信用等级评估,推动师德建设逐步跨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师德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多年来师德建设的实践,使我们获得了不少在新时期搞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师德建设的新的认识,为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学校的师德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启示一,师德建设在操作上要分层次进行,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师德存在不同的层次,教师所处师德层次不同,其师德表现肯定存在差异,师德建设也必须依层次不同而不同。我们要分析每一位教师的个性特征,针对个性差异,因人而异进行教育。对优秀教师要防止其停止不前,使之继续保持先进;对中间教师要善于发现亮点,激励他们永远向前;对有问题的个别教师要热情帮助,决不冷落歧视。学校要用人文关怀的思路构建师德,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努力营造一种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充满和谐、关爱的“家”的氛围,营造一种做思想工作的良性循环局面,使师德建设走向更加健康、合理的发展轨道。

启示二,师德建设在形式上要不断推陈出新,滚动向前发展。良好师德修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还会受到社会发展与改革不断变化的因素影响,现行的师德建设再不能简单以教育多少知识、开展多少活动为满足,要取得真正成效必须做思想工作的有心人,经常深入教师当中,了解教师的思想状况,不断发现和培养教师的先进典型,同时要根据教师和社会的需要经常调整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注重教育的针对性、艺术性、可接受性和实效性,努力使师德建设过程成为信息交流、思想交流和感情交流的过程,这样的师德教育,教师们才能舒畅地接受,才能产生认同。

上一篇: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思考 下一篇:社会树立荣辱观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