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环境及生态平衡

时间:2022-08-29 08:46:58

渔业环境及生态平衡

摘要: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蓬勃发展,石油、重金属、农药、有机物、放射性及热源等对水体的污染日益严重,它将改变客观的自然生态环境,使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各种生物资源遭到破坏,给渔业生产活动带来影响。因此,对各种污染的治理和监测是使生态系统保持平衡的重要措施,也是保护渔业环境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生态系统;生物圈;生态平衡;渔业环境

中图分类号: X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4-71-1

1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有生命的生物与无生命的(非生物)环境,彼此是不可分隔的,他们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着。有生命的生物包括多种生物个体、种群和群落;无生命的(非生物)环境由水、热、光、土、空气和无机物等因子构成。它们之间并不是静止不动或孤立的,更不是偶然聚集在一起,而是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途径进行能量流动,形成营养结构、生物多样性和物质循环。在自然界中各种成分有规则地互相作用和互相依赖,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统一体。从营养关系的观点,生态系统具有两个成分,即自养成分和异养成分,通常彼此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部分的分隔。自养成分在其中固定光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质,建成复杂的物质占优势。异养成分在其中利用、重组和分解复杂的物质占优势。所以生态系统就是包括特定地区中的全部生物和物理环境互相作用的统一体。

任何生物群落与其所处的无机物环境所组成的统一体都可以称为生态系统。一块草地,一片森林分别是一个生态系统。一片沙漠,一个池塘,一座山脉,也各自是一个生态系统。小的生态系统组成大的生态系统,简单的生态系统构成复杂的生态系统,由形形、丰富多彩的各种生态系统构成了一个巨大无比而精密的生态系统,即地球上所有生物(包括人类)和其生存环境的总体。

2 生物圈

根据环境特征和生物的栖息地,生物圈大致可分成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两大类。由于生物群落种类多,生态环境变化大,两者的结合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各级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沙漠生态系统等。虽然水域生态系统的面积较之陆地生态系统大,但其次级生态系统远不如陆地那样丰富多彩。另外随着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人类生产力不断提高,又产生了一类独特的生态系统,即人工生态系统。它包括城市生态系统、农村生态系统等。尽管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多种多样,但根据它们摄取营养和能量的方式以及在能量流通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可分为三大类群,即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属自养型,主要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的细菌。消费者属异养型,以生产者生产的有机物为营养来源,维持自己生命活动的异养型生物。分解者专门分解动植物尸体、残渣的异养微生物和某些原生动物以及小型土壤动物。)这三者和无生命成分在能量获得过程和物质循环中,各以独特的作用互相影响,互相依存,通过复杂的营养关系紧密联结成一个整体,形成了一个自然界的基本功能单位。

3 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

当然,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很多,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互相联系的纽带,也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如果食物链出现了障碍,必然会导致生态系统各功能系统之间联系的中断,使能量停止流动,物质停止循环,生态系统失去平衡。例如在水体中排放大量有机物废水,会使水体富营养化,由于浮游植物大量繁殖需要溶解氧,浮游植物死后腐败也需要溶解氧,致使水体中溶解氧几乎等于零。腐败后的浮游植物体内的有毒物质污染了水体,导致鱼类大量死亡或逃遁,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对渔业生产和养殖业产生不利影响,间接给人类带来了危害。

4 渔业环境

凡是适宜于捕捞、养殖的水生经济动植物生长、繁殖、索饵、越冬的自然环境条件,可称为渔业环境。因为经济动植物与非生物性及生物环境因子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依赖,互相制约,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对立统一的关系,所以联系中的一个体系的改变必然引起另一体系的改变。

各种水产经济动植物所需的生存条件各自不同,各有其特定要求的环境条件。如有的栖息于海水,有的栖息于淡水,有的栖息于咸淡水交汇处;有的则需洄游,有的只能定居。各种水产经济动植物的每一个生存阶段,对环境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如鱼、虾有索饵、产卵、越冬等各个生存阶段,需要洄游到适合于索饵、产卵、越冬环境条件的场所。说明它们在各个生存阶段对环境条件需求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在进行捕捞、养殖生产之前,首先要进行渔业环境的调查研究,以便摸清情况,选准适合于养殖的品种及研究形成渔场的条件,预测渔场中心的移动,进行渔业预报以及海洋环境的监测。

水产资源和渔业环境的自然条件均是渔业的资源,两者同样是渔业监督的保护对象。因此在保护经济动植物的繁殖、生长的同时,也要保护渔业环境的自然条件。要经常了解渔业环境,研究水域所能承受的污染负荷,以便保持水质的良好状态,促使渔业生产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作者简介:宋春梅,镇赉县水产局渔政渔港监督管理站,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水产技术推广和渔政渔港监督执法。

上一篇:土地资源管理与社会发展探析 下一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土地资源管理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