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2022-08-29 05:43:59

外包:第二次工业革命

如今,我们把“全球一体化”、“世界是平的”都快说贫了,讲腻了,说来说去这其实主要的意思就是世界已经Open了,各国各地区的优势,发展的差异尽显无疑。因此,对于外包这个行业来讲,出于增强补缺的需要,其发展的时代的的确确的来了。

有人将外包喻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虽然这个比喻有点夸张,但不管怎样,外包已经是大势所趋。如果一个企业在当前背景下,还想凭借一己之力打造供应链条的完美闭环,那决策者的脑袋肯定积水。

对于以外包业务为主要商业模式的企业来说,外包只是一种适时的战略选择。换句话说,外包是不同行业的不同企业在各自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的战略选择,它不是简单划一的。如果说外包面临风险,那么不做外包的企业难道就没有风险了吗?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包括那些非外包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风险无处不在,如此便因噎废食岂不怪哉?

企业外包业务其实是根据自身经营需要、外包市场的成熟而自然选择的,有着诸多利好。从企业角度看,把原材料供应、生产(研发)、物流、销售平台、售后服务以及市场反馈信息等优势资源连在一个完整的供应链条上,是一个理想的完美景象。并且,在这些领域都可以找到合适的承包商,无论发包方是从成本还是市场占有等原因出发,都会发现有一个丰富的外包市场等待选择,这时,需要做的就是选对你的外包合作伙伴。而完美链条景象一旦出现,你会发现自己的企业实际上为“和谐世界”和“和谐社会”做出了了不起的贡献,这不是政治,这是经贸,是企业最佳的发展环境。今天,企业都在讲核心竞争力,其实就是营造拥有和维护一个良性的资源关系的能力,就是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外包带来的企业规模、收益扩大化,地区经济繁荣的例子不胜枚举。是借外包之势发展壮大自己,还是将这种商业模式进行到底,抑或做外包的目标就是最终被收购,都是无可厚非的战略选择。对外包简单粗暴加以诟病显然是不负责任,没有道理。

外包的益处论据和数据还支持了经济学家来说服政治领袖们,不可武断地非难全球化,这些迹象表明在外包问题上一些政策坚冰正渐渐融化。

外包市场的活跃和规模扩张,以及技术能力的提高为外包企业提供了广阔天地。

以IT业为例,OEM的成熟规模已经创造出像台湾ACER这样的全球化品牌,直到今天ACER也不会放弃自己的“代工”业务。其实类似的公司很多,笔者就知道这样一家公司。该公司是一家三维模型、动画制作公司,成立刚一年多,承揽了世界顶尖模型制作公司和游戏公司的一些外包业务。公司在外包过程中,迅速在业界打开知名度,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顶级的技术力量。该公司老板准备明年开始打响自己的品牌,但表示仍然不会放弃外包的业务。

坚定地选择承揽外包业务的企业――那些“粘包”们,不一定是别无选择,在特定的企业发展阶段,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或者是具有独特能力的企业,会选择长时期外包的战略。因为企业自身情况各不相同,量体裁衣,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经营模式。传统行业像蒙牛乳业起家时一无奶源,二无工厂,只好选择了山西的亏损厂家进行液态奶的加工,这里不说蒙牛当时的无奈之举,只说山西的几家乳品加工厂随着蒙牛的成功也阔绰起来,时至今日坚持自己的加工业务,放弃了那些狭隘的地域观念,随着蒙牛品牌的提升,干脆俺就“姓蒙”了――这也是一种战略选择。

一些发展快速的企业,虽然实质上“代工身份”,但企业战略是清晰的――老话说是和巨人一起成长。今天很多承包企业看得很清楚:我即便是只猴子,只要骑在骏马上,照样一日千里。这些企业实际上为外包需求的大企业提供了坚实保障。很多发展中企业积极的吸收了“巨人们”的管理经验,同时也为它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反馈。而外包企业惟一要做好的是管控和文化管理的沟通。

随着“包”与“不包”的话题展开,也就有了当前“中国制造”还是“中国创造”的交锋。就企业而言,是韬光养晦抑或一飞冲天,需要审时度势量身打造自己的模式,既要追求“智造”也不应羞于制造。

上一篇:中药,以国际标准的名义 下一篇:外包:烦恼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