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研究

时间:2022-08-29 10:48:02

服装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研究

摘 要:本文就目前国内本科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入手,就基础素描教学内容与形式作梳理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服装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体系应从从中国传统绘画样式中汲取有益的经验;从西方绘画大师的素描作品中汲取营养并且要积极借鉴包豪斯以来逐步形成的设计素描教学思想,对人体结构有着充分认识,有较强的人物及服饰素描表达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的意象思维能力,从而使得素描教学在对学生素描技能的培养和思维的拓展方面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服装设计;艺术教育;素描;教学;设计教育

中图分类号:J506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the Sketch Teaching among Fashion Design Majors

ZONG Hua-ting

(School of Designing Art,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Yancheng, Jiangsu 224001)

素描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是相对于应用彩色进行描画的绘画而言的。任何物象在光线的作用下都会呈现它的形态结构、体积、质感、重量和色彩等等,为了正确地理解形体和造型的方便,人们在特殊的情况下或者某个阶段,暂时避开色彩,用单色或简单的色彩来塑造形体。其目的是用最为直接、简单的手段来表现物体,表达构想。它是训练造型的手段,也是一种艺术的样式。

素描教学在中国经过了近百年的实践,其内容与方法也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地完善,逐步积累并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从徐悲鸿从法国带回来的欧洲素描教学模式到上世纪50年代借鉴前苏联的“契斯恰柯夫素描教学法”再到20世纪80年代的“结构素描”,其主要的成就表现在具象描绘能力的培养上。但随着设计教育的发展,素描教学在观念、目的、方法上不得不作出新的思考,很显然,以具象描绘能力为目的素描教学不能适应于以创造性的造物、构想为理念的设计基础素描教学要求。并且我们从漫长的手工艺作坊式的素描教育历史中能够借鉴的方法并不多,但从绘画发展的历史上来看,素描的演变与发展总伴随着绘画表现技巧的逐步成熟和观念的蜕变而不断地变化和演进着。

一、服装设计专业素描教学应该解决的问题

我国设计类教学起步较晚,不同的专业,其研究的领域和培养的目标是完全不同的,譬如,环境艺术是空间的艺术,设计师所表达的是对空间气氛的营造与理解。工业设计是造物的艺术,设计师是通过设计改善我们的日常生活,提高生活的品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相比较而言,服装设计专业的基础素描研究的对象与形式较其他诸如工业设计、艺术设计等专业还有着很大的不同,服装设计则是研究人体包装的艺术,服装是人体的第二层皮肤,从事服装设计专业的学习要从研究人体开始,设计师通过对人体的研究,来不断地美化人本身,所以服装设计专业基础素描教学的研究重点是放在对人的身体的研究以及服饰、服装的表现上。学习时采用以线条为主的造型方法,训练中着重于人的比例、结构以及服装、服饰的表现,而不是借助光影来表达人物的质感、体量、神情。服装设计素描与美术类教学在教学的目的上是有本质的区别的。服装设计素描的教学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表现的对象即研究不同年龄、性别的人体比例、结构及透视规律。

2、学习表现方法即学习用素描表现人体、服饰的方法。

3、认识、体悟基础之上的再创造,培养想象能力和自由表达能力。

二、服装设计专业素描教学体系的构建

1、从中国传统绘画样式中汲取有益的经验

那么在具体的表现方法的学习上我们从何入手?目前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教学体系和成功的经验可供采用,因此在教学内容、训练方法上我们尝试中国画的线描法与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以线为主的素描表现相结合的方式。用线条描绘对象是我国古代绘画的主要方式,中国的白描,实际上也是一种素描,它主要是运用单色线条来表现物象以及画家对物象的心理感受,注重物象形体结构,而不是光影的变化。在表现物象时,白描基本上排除从固定的光源出发或条件色出发的观察表现法,形成了中国画以白描为造型基础的审美特色,它简洁概括而又变化无穷。具体说,线描在画面上呈现的线条不但能够描绘形象,而且线条本身应其无穷的变化呈现着各种不同的美感。这些对于服装素描的教学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线是中国绘画的基本表现手段并且贯穿着整个中国绘画的历史,中国绘画无论人物、山水、花鸟都是强调线条的应用。线条应用水平的高下、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作品水平的高下,成为中国画区别于西方绘画的主要特征。中国画在漫长的绘画演变中,逐步形成了高度成熟的线描技法,为后人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如顾恺之的“春蚕吐丝”,曹仲达的“曹衣出水”,吴道子的“吴带当风”,李公麟的“白描”以及后来明代邹德中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提出的“十八描”等,都是以线造型的绘画技法的体现。线作为绘画的高度概括的艺术表现手段,具有造型和表现的双重功能,对自然物象本身的结构形态提炼出形式因素而使之具有了表现功能。其舍弃了色彩与明暗光影之后对客观物象进行形式再造与重构,从本质上表现了物象的形态与神韵。线条本身所体现出的视觉趣味和秩序美,以意象与哲理的表现,视觉与幻觉的交互,是体现画家学识修养,审美情趣的纯化和升华。

2、从西方绘画大师的素描作品中汲取营养

线条是人类最为本能的表达方式,是最基本、最朴素的绘画表现语言。古今中外许多伟大的艺术家对线条的理解与运用有着一定的探讨和研究。安格尔说“线条就是一切”。凡高以粗犷自在,充满激情,动感的点线去表现他眼中变幻了的运动着的形态。被称为文艺复兴的三杰的达•芬奇、米开郎基罗、拉斐尔都是以严谨的线条创作了大量的作品。马蒂斯,毕加索、比来埃等西方绘画大师的素描作品中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艺术家对线的迷恋与追求。伦勃朗用豪迈的线条来表现人物,学院派大师安格尔毕生追求线条的干净、精致和美。德加以轻盈的线条来表现飞动的舞姿;凡高以水墨画般的自在粗犷的线条作画,有着不可言喻的直觉感受。马蒂斯感兴趣的是事物外观的、明朗的美感,他那轻松、优雅、流畅的线条,有如“抚慰人们心灵的安乐椅”。蒙克、诺尔特等北欧画家则以痉挛似的线条画出扭曲的心态,表现出内心的紧张和对人生的深思。马格里特和达利则从幻想中产生形态,追求物体内幽深莫测的神秘感,夏加尔和莫迪尼阿尼的线条宛如幽怨的牧笛,向我们倾诉主人的哀愁与梦想。克利、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等把线条作为一种语言的符号,试图表达事物内在的精神与生命。从西方美术的发展历程来看,线条一直是大师们倾心的表达方式,线不仅存乎物,更存乎心,对它的创造可以是无限的。

3、借鉴包豪斯以来逐步形成的设计素描教学思想

1919年德国包豪斯工艺美术学校成立,在基础课程的教学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改革,包豪斯的第一批教员之一,形式大师伊顿要求学生去观察、诠释真实的世界。他要求他们去描绘自然界的物体――石头、草木之类的东西――这些写生的本身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在于磨练学生们的视觉感受能力。“它并不太关心一幅画的形式结构是什么,倒是更在意一幅画的潜在结构对其蕴含着的意思能有些什么样的贡献” ①。伊顿开设的人体绘画课也却独具创新,他不要求解剖学上的准确无误,而要求学生独出心裁地去发掘与诠释模特摆出来的各种姿势。为了帮助学生进行这种诠释,每堂课上都会不停地播放音乐。伊顿设计的任何一个练习,本身都不是目的。它们只不过是一种准备工作,在通往独立自主的创造性的大路上,它们都只是一步台阶而已。 ②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早在包豪斯时代针对设计的素描训练已悄然走向了另外的一条道路。

从服装设计的性质来看,是一门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研究生产技术与艺术对社会的相互关系。很显然作为纯艺术的基础素描的教学内容与训练方法是不符合服装设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的。正如上文中提及的服装设计素描教学的目的既有用素描表现人体、服饰的能力。同时也要有在认识、体悟基础之上的再创造,培养想象能力和自由表达能力。现代心里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造能力来自于创造思维的活动,这种创造思维活动由聚合思维和扩散思维构成。聚合思维是与以往的事物紧密联系的,朝着某个预定的方向寻找某个可以预见的结论,其思维思维特征具有条理性。而扩散思维则相反,在思维活动中,其方向具有不确定性、向四处散开,与以往的事物发生断裂,向着一个不可预知的结果,在原有事物运动的基础上寻求新的答案。基于这样的认识在近年的设计素描中往往增加联想与意象的章节,其目的就是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所谓意象,即是人“意”化的“象”,是一种被人的情绪、心境、情感所浸染的感性形象,是意中之象,意构之象。意象,辞海的解释即意思与形象,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神思》中说:“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远斤”。意象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以达到人们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在服装人物素描中意象造型的特点是不离开对象的基本形似,又不斤斤计较于其表面的形似,在表现对象的真实性的同时,又与它保持一定的距离,通过作者主观情感“意的介入从而使得对象的本质特征愈发分明,更具典型性。在服装人物的素描中“象”就是人体,我们在写生时离不开人体的结构、比例、透视等基本的“真实”,但同时也不能拘泥于那种“真实”。人物形象的的本身,就蕴含着各种表现的潜在可能,当我们对人物形象予以特殊形式的观照时,便会产生新颖的视觉现象。例如我们需要突出人物的高大伟岸时,就可以用仰视的视角去表现人物,夸张肩膀的宽度和身躯的长度。人的内心世界是一个非常奇特的领域,充斥着各种各样现实世界之中并不存在,彼此之间毫无逻辑关系的如梦如幻的景象。人主观情感的这种复杂性决定了不是每一种情感都能很容易找到记忆中已有的形象来与之对应,有的时候需要应用一些抽象的符号、线条和肌理来表达情感,而这些通过较为抽象线条、符号和肌理组成的画面往往不符合正常逻辑关系的形象,却能以其内在感情的真实唤起人们无穷的遐想。

三、结语

服装人物素描教学以线为主的作画形式,在训练方式上,分为再现性和意象性训练。再现性线描表现包含造型艺术应具备的一切基本规律,如透视、解剖、光影、空间、质感、量感等。这里的光影主要是自然光状态下人物的结构明暗,而非灯光作业。第一阶段研究人体的形态关系、结构关系、透视空间和机理解剖等。通过主体对客体的介入在对客观对象的分析基础上,依据对象的客观原则逐步掌握其结构、比例、透视、空间、质感、量感等规律。第二阶段的意象素描是深入到人物内部的精神气质,分析理解人物,通过节奏感受、形态转换、主观处理,进而上升到一种精神领域,使作者的主观感受得到加强。这时的素描教学应强调表现性和意象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从客观事物的外部表象中得到感受,唤起作画者的情感,从而表现和提示客观事物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内在本质,把一般人们看不到的东西表现出来。在素描训练时应逐步学会主动参与和取舍,面对模特时要有情感的投入和心灵的感应,不要简单地模拟和重复表现客观对象,应有感而发,以情取势,以神写形,用心灵去体验,感受对象特征和内在的心理活动,具体的强化艺术形象,抓住对象内在的韵律予以表现,赋予对象新的生命力。

在素描的学习中,对技法的掌握是相对容易做到的,因为技法在画面上是具体的、可视的,通过实践可以掌握。而作为深层的思维活动,观察能力和审美感受是抽象的、不可见的,是不易具体传授的,只有通过一些特殊手段的训练才能使个人的艺术感受能力得以提高。当然,在较高层次素描教学之中也不能因强调了表现性而忽视了对客观对象外在形体的塑造,对人物基本形体的了解和塑造是最基本的,也是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只有在充分了解对象的基本形体后,才能在所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夸张、变形,将自己的感受投射到作品中,这是从外到内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过程。

素描的学习训练应与现实的生活紧密相连,譬如进行大量的户外人物、场景速写训练,让学生的目光从画室转向大千世界,把课堂中的素描教学感受与外面的世界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现实世界鲜活的生命力,从而跳出以往经验式的概念,寻找物象本身的特性。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感受可视世界的兴趣,发掘生活的意义。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生活实践空间,逐步让他们把课堂作业与课外作业相联系,进而产生创作意向,使素描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责任编辑:冯健民)

① [英]弗兰克•惠特福德(Frank Whitford)著《包豪斯》,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56页。

② [英]弗兰克•惠特福德(Frank Whitford)著《包豪斯》,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57页。

上一篇:广西瑶族民歌的地方差异 下一篇:中国电影实现文化软实力的背景\动因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