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初探

时间:2022-08-29 01:55:03

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初探

摘要: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本文就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方法

引言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近年新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日渐重要。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1、信息技术教学的全新改革

1.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兴趣源于他们对于计算机娱乐项目的喜爱和对高科技的崇拜,但是枯燥的学习内容,难度大,还需要重复性的练习,很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这里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关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增强学生的理解。正如陶行知所说:“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 才能达到心的深处。”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从根本的地方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制定教学方案。 初中的学生对于网络信息并不陌生,教师在课堂上,一方面要利用自己丰富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不仅只有游戏还可从中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例如,笔者在讲理论知识时,插入许多正在流行的信息动态,讲一些有关计算机的奇闻轶事等,把计算机说得非常神奇,引导学生进入那神秘的殿堂,“欲罢不能”。另一方面笔者利用自己对计算机的熟练操作的优势, 激发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的浓厚兴趣, 让学生以此为目标,从而形成学习的动力。

1.2及时强化练习,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要熟练使用计算机,仅靠教师的讲授和演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才能掌握操作技能和技巧。练习的方式要多种多样,如课堂问答,上机操作,课内外作业演示等。在进行上机操作练习时,一般给学生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内容。例如,在讲完“Word”软件中的文字录入及排版知识后,要求学生课后准备一篇 50 字左右的短文,在下一节上课时使用 Word 软件进行录入、排版,并对排版提出合理的要求;又如在讲完 IE 浏览器的使用后,就让每位学生运用 IE 浏览器浏览本市的网站和其他教育网站。这样,每教学一项新内容,就及时让学生进行定量的练习,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的新课内容,熟练掌握操作要点,提高学习效果。

1.3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例如,我在因特网的教学中,我可以分为这样几个大任务: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在因特网上查找信息、从因特网上下载信息、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邮件、阅读网络新闻、参加 BBS、在因特网上进行实时交流等等。对于“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邮件”这个大任务又可以分为:写信与发信、收信与读信、回信与转信、信件的分类和整理、订阅电子杂志、加入邮件讨论组等子任务;针对“写信与发信”这个子任务,又可以划分为:写信、发信、在信中夹一张照片、发送一个或多个文件、发送一段录音、发送一个影像、把同一个文件发送给多个接收者、成批发送信件等子任务。

1.4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整合,就是以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结合初一语文教学,我校采用的“计算机与语文识字教学整合”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它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识字教学软件,让学生观看生字的笔画、笔顺、部首、间架结构、正确读音和汉字编码,同时跟随教学软件进行听、说、读、写、打(打字)的训练,通过人机交互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检查和自我提高。

1.5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

教育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很多老师的教学程序设计,一般都是根据课本首先介绍一些抽象的概念,如算法、对象、属性和方法等,但是初中计算机教学里面这些理论知识大都比较抽象、难懂,学生比较难理解,所以也有人提议一开始不要讲概念,而是结合课本内容,采用类比、自然过渡的方法介绍一些实例,让学生在做中自己直观地去体悟概念,这个本人也比较支持。枯燥的知识一般容易降低学生的积极性,计算机教学更注重的应当是操作,老师要多做的是示范,来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另外,有时候学生对一些知识比较难理解,老师按照课本上面的讲可能会让他们脑筋短路,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采用横纵向等各个方向的思维方式,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这些知识。还有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水平,分层次的教学。

1.6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 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对于二十一世纪的学生来讲,“信息素养”能力,可能影响其将来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已经无法脱离信息了, 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正确认识才能不会被信息所累。 在信息技术学习中,首先要求学生自己能够主动的、有目的获取的信息。其次,在获取的大量的信息之中,能够判断信息的真实性,之后对有用的信息进行筛选。再次,是将不同渠道获取的信息,结合自己的理解,简明扼要地传递给他人。最后,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解决生活中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性问题,同时,能够形成自己的思维习惯和行为的习惯。

2、总结

总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必须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志强.注重实践,激发兴趣--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感受[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1,(13).

[2]张毓滢.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J].考试周刊,2008,(8).

[3]麻锦辉.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开展[J].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1,(7).

上一篇:试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下一篇: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