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再婚 切忌“短\平\快”

时间:2022-08-29 01:10:30

老年再婚 切忌“短\平\快”

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无论人们的愿望多么美好,夫妻多么恩爱,到了老年,丧偶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传统观念认为,老年人丧偶后,就应该独善其身,自己或者跟子女住在一起,寂寞地度过余生,不应再有“非分”之想。显然这一观点不正确。

老年人丧偶是人生感情生涯中最为不幸的遭遇。丧偶后,首先带来的是孤独和惆怅。心理学研究表明,老年人最怕的就是孤独。孤独就像一条无形的鞭子时时抽打着老年人的心。严重的孤独心理会引起老年心理变态,影响健康和长寿。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老年人“独身”有害无益。如果丧偶老年人为了摆脱孤独和寄托心灵,有勇气寻找配偶进行再婚,不但可以使他们的生活增加无限情趣,而且还有利于身体健康,甚至还会使老年人奇迹般地出现“返老还童”的现象。据美国对100余名65岁以上的丧偶老年人进行为期10年的追踪调查发现,重新结婚者心情舒畅,疾病减少,延缓了衰老。而没有再婚,一直孤身生活的老年人,却心情抑郁,落落寡欢,发病率与死亡率都远远高于再婚老年人。33名再婚老人,仅有3名因慢性病而死亡,而27名鳏寡老人却有14名得重病死亡。

其实,大多数丧偶老人都有重新结婚建立新家庭的愿望。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调查发现,丧偶老人对异性的兴趣不亚于有配偶的老人。丧偶老人的再婚率在西方国家是很高的,尤其是在美国、英国、法国、荷兰等欧美国家。在我们国家,近几年来,丧偶老人的再婚率虽然有所提高,但与欧美国家比起来,差距还是很大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老年人自身的心理障碍。有的老年人头脑中存有陈腐的伦理道德观念,认为自己这么大年纪了,再寻找配偶觉得脸上不光彩,怕邻居和过去的同事议论。尤其是女性老人,怕别人说自己“老不正经”。有的老人怕再婚带来新的家庭矛盾,怕添新麻烦,所以宁可忍受孤独,也不再寻配偶。个别老年人患得患失,论地位,讲条件,过分计较利害,左顾右盼,始终迈不开再婚的步子。还有的老年人由于过去与原来的配偶感情很深,如果再找一个,感到对不起过世的老伴。

二是子女反对。这是老人再婚的主要障碍之一。子女反对自己的父亲或母亲再婚,原因有多方面。有的怕遗产落入他人之手,担心自己应该继承的遗产得不到;有的怕别人议论自己对长辈不孝,迫使长辈再婚;有的不愿与继父或继母相处,更不愿意将来伺候继父继母;还有的认为长辈再婚是给自己丢了面子,因此宁可让老人受罪,也决不让其再婚。

三是世俗和舆论的反对。虽然许多子女们的觉悟提高了、思想开放了,但封建伦理思想仍有一定的市场,有一些人仍然抱着封建礼教的木偶不放,他们以此来律人律己。如果有哪一位老人要再婚,他们便冷嘲热讽,胡乱猜测,甚至造谣中伤。

尽管老人再婚要受到心理因素、子女态度、舆论环境、道德规范等因素的制约,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思想不断得到解放,因而老年人再婚的比例也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应当说,这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不过,从许多老年人再婚的情况来看,他们再婚后的心理也亟待调适。

矫正再婚动机

老年人再婚也要以爱的需要为主线,其次是安全的需要和生理等需要。不少老年人再婚后并不幸福或速配速离,原因就是缺乏坚实的爱情基础,草草从事,结果给老年人再次造成伤害。因此老年人再婚前必须矫正不良的再婚心理动机,只有从爱的需要出发,才能在再婚后得到真正的幸福。爱情是没有年龄界限的,爱情永远是婚姻的基础,无论青年、中年还是老年人的婚姻,爱情始终是第一位的。

再婚的价值

再婚贬值是指有些老年人认为再婚只不过是找个“伙伴”而已,忽视了再婚的爱情价值。认为老年人已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已故的人,现在再婚仅是为了驱逐寂寞,打发日子。这种认识显然是片面的。没有爱情的婚姻一定是不幸福的婚姻,因而爱情是永不贬值的。老年人再婚万万不能忽视爱情的地位和作用。

二种情况下易追忆类比

所谓追忆类比是指老年人再婚后遇到刺激,尤其是矛盾冲突,容易联想到前妻(夫),进行对比。每一个丧偶的人都有着不幸的记忆,每一个人的婚姻都会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再不幸的婚姻也有美好的东西存在。追忆类比一般是在两种情况下进行的,一种情况是与新的配偶感情很好的情况下,例如街头花园散步、亲昵亲近、相互关心、问寒问暖等,容易勾起与前妻或前夫类似的情景,产生对前妻或前夫的无比怀念。第二种情况是在与新的配偶发生矛盾冲突的情况下,例如意见不一致、情趣不合、互不关心、个人独断、吵嘴打架等,容易想起前妻或前夫的优点,从而更加厌恶新的配偶。即便前妻或前夫原先是自己不爱的人,一旦离开后,时间一长,尤其是遇到在某一方面还不如前妻或前夫的人,就容易更多地想到他(她)的优点。这样就会对新的配偶产生不满,甚至后悔自己选择了他(她)。对于一个再婚者来说,最明智的做法是珍惜现实,如果是第一种情况,则应该把对前妻或前夫的追念转移到新的配偶身上,更加信任和热爱现时的配偶,为获得第二次爱情而幸福,并把自己的爱毫无保留地献给对方。切莫对前偶过分怀念,或在言行上有所流露,免得引起对方的嫉妒。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则应努力消除抱怨和怀旧情绪,转移参照物,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努力消除矛盾,不断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调适,以使双方逐渐趋于和谐。

尽快适应对方心理特征

老年人有比较稳定的性格、兴趣和爱好。进入更年期后,老人的生理及心理特征都产生变化。这就要求老人再婚后尽快了解对方的心理特点,正确对待不同个性、性格和习惯,注意互相尊重、互相谅解。身体较好的一方要耐心安慰、体谅、理解和容忍对方,不要由着自己的性子做事,避免感情上的冲突。

再婚后又离婚

老年人再婚并不都是百分之百幸福的。有的老年人再婚不久,便矛盾重重,甚至离婚。从上海等城市调查的情况看,目前老年再婚后的离婚率有所增长。综合老年人再婚又离婚的情况分析,主要原因可以用三个字概括:即“短、平、快”。具体是指认识时间短,相互了解不够,结婚速度快。老年人恋爱和青年人恋爱一样,在恋爱过程中都会进行印象整饰,千方百计地显示自己的优点而掩饰自己的缺点。所以对一个人的性格、脾气、为人的了解,短时间是不行的。而有的老年人认为自己本来就没有多少年的活头了,因而谈恋爱就用不着像青年人那样用那么多时间,便会匆匆结婚。但是当结婚后,才逐渐发现两人在性格、脾气、习惯、生活情趣等诸多方面合不来,一遇摩擦,就想离婚。还有一种情况是再婚后,虽然二人关系很好,但由于家庭关系复杂,使人难以适应。特别是继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难以相处,这样情况下导致的离异也是有的。

家庭是人生的基地,情感的归宿。目前我国的家庭结构正在不断发生变化,只包括夫妻和未婚子女在内的核心家庭逐渐增多。而包含三代以上成员的主干家庭和包含两对以上已婚夫妇的联合家庭正在逐步减少。家庭结构的这种变化,促使老年人把生活的基点从“依靠子女防老”转到“依靠配偶相互防老”上来,这也是促使老年人再婚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老年人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意识逐渐增强,许多老人认为人老了,也应该自己主宰自己,子女的话、他人的话,只能作为参考。是否寻配偶,寻什么样的配偶这完全是自己的事情,况且这个权利是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理应受到法律保护。

上一篇:失去老伴,你该如何走出来? 下一篇:饺子好吃学问多